警惕劳动教育的游戏化倾向

2020-09-10 07:22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现场感积极分子意见

據《中国教师报》2020年7月8日03版报道: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各地因校制宜、因时节而动,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形成了不少有地方特色的劳动教育经验,走出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路子。但是,一些地方的少数中小学未能真正理解《意见》意图,偏离了劳动教育的初衷,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是劳动教育目标模糊不清。开展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美好思想情操,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淬炼不怕累、不怕苦、不怕单调的品质。真正的劳动总是充满艰辛与劳累,没有足量付出的“劳动”不能称之为劳动,只能说是游戏、过家家,没有教育价值。 二是劳动实践缺少现场感。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要有劳动现场感。劳动要有劳动的样子,有劳动者的穿着与姿态,有劳动工具的准备与使用,更要有劳动者的态度与意志。劳动现场感体现的是劳动责任的担当,让学生体会到劳动是“我”的义务和职责。三是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虚化。学生的劳动习惯需要学校教育,更需要在家庭中养成。目前,由于受场地、设备、人力资源等限制,学校还无法全面开展劳动教育,因此要注重发挥家庭的功能、家长的力量。学校要与家庭形成配合默契的劳动教育协同机制,将劳动教育贯穿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节假日,学校要布置一定数量的劳动作业。家长要与学校相向而行,支持学校的劳动作业并指导、支持孩子高质量完成,切不可游戏化,敷衍了事甚至弄虚作假。同时,家长要教育孩子珍惜劳动成果。四是劳动教育评价的随意性。目前,一些学校取消了“劳动积极分子”的评选,有的学校区别对待“劳动积极分子”和“学习积极分子”,还有的学校不但不奖励热爱劳动或者在劳动中表现好的学生,反而用劳动惩罚学生的过错,这些都很不可取。“劳动积极分子”与“学习积极分子”同样光荣,奖励要一视同仁。学校用劳动作为惩罚手段是一种负面导向,会给学生造成劳动低人一等的错觉,这是劳动教育的大忌。《意见》高屋建瓴,内涵丰富,主旨深刻,一线教育工作者需要提高认识,深入学习,咀嚼消化,方能正确理解党中央、国务院深远意图,在实践中克服劳动教育游戏化倾向,真正将劳动教育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夯基础,利长远。

猜你喜欢
现场感积极分子意见
基层党支部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实践
评“小创”,送好礼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写出新闻的现场感
北安市 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入党前“体检”
图解《意见》明晰要求
浅论电视新闻特写的关键要素
电视新闻报道如何摆脱平淡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