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育
摘要:高中阶段数学学科属于关键知识学科,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学知识,更要重视对学生数学能力与数学思维培养。而在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可采取“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对学生数学思维进行训练,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去思考以及探索新知,助力其逻辑思维、知识运用能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使学生成长为满足新时代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 问题引领 策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利用问题引领教学,将定理、例题、练习题巧妙地以问题形式呈现,让学生跟随问题去自主探究,从而在每一堂课中实现成长,体验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自然而然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问题引领教学的内涵
问题引领,主要是基于课前设计的教案,促使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问题去自主探究新知,顺利解决问题。这一教学方法主要以问题解决为学习目标,让学生亲自探究,獲得新知。具体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还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帮助学生反思总结、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由此可见,问题引领教学属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高中数学课堂中问题设计的原则
1.梯度原则
教师备课过程中,需要精准提炼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在问题设计中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通过对知识深入浅出的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收获成功的体验。
2.思考原则
问题的设计一定要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空间,而思考时间和解答速度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关。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密切关注这一点。对学生能回答的问题,不必急着启发或讲出答案,同时也不必限制学生的思路,应赋予学生最大的思考权利。倘若学生回答不上来,则需要立足学生的视角进行引领,通过换位思考,不断启发学生。
3.层次原则
问题设计还需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相应的思考问题。针对学困生,要设计难度小、层次低的问题;针对学优生,则设计更具难度、深度的拓展性问题,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思考问题,在问题的引领下学习新知。
三、高中数学课堂中问题引领方法的实施策略
1.结合数学教材,合理设计教学问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主动思考的机会缺失。这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缓慢。为了进一步提升高中数学课堂实效,教师需要重点关注问题引领教学方法,确立问题在课堂中的基础地位,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思考探究,掌握数学知识并加以合理运用。而教师在采取问题引领教学方法进行数学知识讲解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以及教材内容,拓展数学知识,实现举一反三。
比如,在讲解“复合函数的定义域”相关内容时,许多学生在复合函数向一般函数转换时容易产生混乱,而且对这一知识点的感知不强。因此,教师以恰当的例题和问题作为引领,助力学生将其纳入原有知识体系中,进而加深理解。比如:已知f(x)的定义域是[0,2],求y=f(x+1)的定义域;已知y=(fx+1)的定义域是[0,2],求f(x)的定义域;已知y=f(2x-1)的定义域是[-1,1],求y=f(x-2)的定义域。这三个问题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则是前者的拓展。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需要从(fx)的自变量x满足的关系逐步推导出变化后函数的自变量满足的关系,然后利用不等式去求解。通过思考,学生能够理解这三个问题的关系,进而从命题意图方面去认识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2.融入生活,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知识运用能力。陶行知教育理念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生活教育,结合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生活经验数学化、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充分凸显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比如,教师可先阐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列举购房贷款问题、投资收益问题、细胞分裂问题等,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时,可构建函数模型。例如,甲购买一套89平方米的房子,需要花费133.5万元,首付交了40万元,剩余的费用则通过银行贷款,还款时间为30年,月利息为3%,请问甲每个月要还银行多少钱?教师通过设计结合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引领学生求解,从中总结等比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3.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融合高中数学教学内容
教师在采取问题引领的方式开展教学时,一定要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将教学内容融入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掌握更多数学知识。现如今,问题引领模式已成为高中数学的关键教学模式,学生根据问题学习新知,最终解决问题,能够明显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不断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4.切忌为了提问而提问,把握教学核心内容
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便是“问题引领”,所以往往会陷入为了提问而提问的“怪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影响教学进度,也对教学实效造成影响。所以,在课堂导入阶段,要想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知识重难点,把握核心内容,需要设计“提纲”类型的问题。比如,在讲解“等差数列”时,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①等差数列是什么?其通项公式如何表示?②能否根据an+1-an=d得出通项公式?③对通项公式的各种推导方法进行总结。在知识探索阶段,教师可设计逐层递进的问题,保证问题之间属于承上启下的关系,不得出现问题“满堂灌”的情况。既要完成教学任务,也要确保问题的精简少量。
四、结语
问题引领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有效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在现阶段的教学改革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高中数学教师既要结合教材合理设计问题与提问形式,还要重视问题的生活化与情境化,重视对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笔者相信,问题引领教学模式在发展中会不断成熟,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也将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卞伶雅.“问题引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数学教学通讯,2020(12):56-57.
[2]张永金.高中数学课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探寻[ 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121.
[3]谢宇.浅谈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2):30.
[4]祝沛.问题引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9):65,67.
[5]郭龙祥.问题引领激活数学思维,自主建构完善认知体系——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浅显思考[ J].数学教学通讯,2018(18):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