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小和
摘要:隐性教育对促进初中教学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梳理隐性教育的概念,挖掘其蕴含的价值,分析隐性教育应用于初中教学管理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当前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育人环境、创新教育方式等方面对隐性教育在初中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路径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隐性教育 初中 教学管理 应用
一、隐性教育理论概述
1.隐性教育概念界定
通常来说,隐性教育指的是利用间接的、内隐的、无意识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隐性教育是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显性教育的有益补充,是促进学生提高自律意识、更加深入地学习和吸收知识的“无形力量”。
2.隐性教育蕴含的价值
初中學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敏感时段,他们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精力旺盛而且比较感性,渴望独立却又意志不够坚定,自我约束能力较弱,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隐性教育是在显性教育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初级中学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所具有的开放性教育资源、多样性教育内容以及持久性影响效果蕴含了丰富的教育价值,是弥补显性教育不足的重要手段。
二、隐性教育应用于初中教学管理的重要意义
1.隐性教育显著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
初中生逆反心理较强,生硬的校规校纪条款有时候并不能直接约束学生的行为,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可以引导学生规范自身行为,自觉遵守班规校纪,用强化自身集体荣誉感来遏制散漫、自由的无纪律意识。
2.隐性教育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认知方向
隐性教育有助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其提高责任心和责任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树立正确的认知方向,形成自身特有的气质。初中教学管理中加强隐性教育,本质上就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隐性教育引导学生塑造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中学教育的不断进步,隐性教育塑造学生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的价值优势日渐凸显。信息化社会已经到来,中西方文化思潮交织在一起,容易对中学生产生不良影响。隐性教育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
三、初中教学管理应用隐性教育资源的现状分析
1.教师低估隐性教育资源的价值
据调研,很多中学教师对隐性教育资源的认识不够深刻,迫于应试的压力将精力都放到了显性教育,盲目、错误地认为只有“得高分”才是衡量教育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从而忽略了教师人格、班级文化、思想道德、学生的价值目标等的培养。对隐性教育资源价值的低估,也直接降低了教师对隐性教育资源的应用意识。
2.教师对于隐性教育资源的应用比较肤浅
目前,大部分中学都逐渐意识到隐性教育资源教育功能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图书馆、布告栏、班级文化角等的教育价值。但很多教师在具体的应用中,仍然停留在肤浅的表层,没有深入其中。隐性教育是多面性的,具有开放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教师只有处理好其与“显性资源”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在隐性中深入净化学生的心灵世界,才能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3.学校隐性教育德育成果的内化严重不足
对中学教育教学管理来说,隐性教育对学生的德育培养体现得更加直接。基于隐性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和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是确保学生德育主体地位的根本体现。当前,很多教师对隐性教育资源的了解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没有真正做到以隐性教育资源为中心开展丰富的研究性教学,致使学生在隐性教育中所接受到的知识、价值观念等无法有效实践,影响内化效果。
四、隐性教育在初中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路径
1.从校园到社会,深入挖掘、整合隐性教育资源
常言道:生活处处是惊喜。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处处隐藏着大量的教育资源。只要我们深入挖掘和整合,就会形成丰富多彩的隐性教育资源体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与行为习惯。一方面要广泛推崇、宣传校内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等好人好事,树立道德楷模等,引导学生加强校内的文明礼貌和遵章守纪的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开展生活化教育。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自有教育的意义。说得正确些,是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与没有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摩擦起来,便发出生活的火花,即教育的火花,发出生活的变化,即教育的变化。”比如,教师在课余活动可以带领学生走向社会,组织学生深入敬老院、孤儿院等参与“爱心传递”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与不易,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加强网络信息化手段,全面优化教学育人环境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成为学习的有效辅助工具,但也容易诱使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教师要善于挖掘网络资源优势,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发挥网络信息资源对学生的正向影响,可以利用网站发布校园趣事和优秀的课程教学视频,构筑绿色校园网络环境。学校要全面优化教学育人环境,必须从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个层面入手。一是要全面优化校园环境,深化教育教学体系改革,明确正确的隐性文化的建设方向,构建隐性文化体系。教师要考虑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思想与心智的积极影响,不断灌输乐观向上的文化思想。二是要利用隐性教育资源塑造家庭育人环境。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父母是孩子生活道德修养引导的关键角色。教师要引导学生家长负起自己的教育责任,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应定期组织家长会或者相关的家庭教育培训活动等,积极组建家长微信交流群,共享家庭育人的资源信息,及时了解家庭育人管理的现状,促进家庭隐性文化建设工作效果的最大化。三是不断优化社会文化大环境。社会文化的大环境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隐性教育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学校要积极创设良好的办学社会环境,积极抵制学校附近设立网吧、KTV等娱乐场所,通过网络发声和实际建议等方式呼吁政府和社会共同构建保护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大环境。
3.创新隐性教育方式,促进其与显性教育的科学融合
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是相互补充、彼此促进的关系。但当前,部分中学有关隐性教育的方式缺少与时俱进的创新性,这导致与显性教育相脱节的现象。在隐性教育过程中不能采用显性教育“直观式、注入式”的教育方式,而要应用内隐性、渗透式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初中教学管理中,教师要在显性课堂教育的基础上,加强隐性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创造出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隐性教育方式,努力将传统的单向型传输知识教育模式转化为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从而得到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振刚.深挖隐性教育资源例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39-40.
[2]吴志强,张冬梅,陈功,查全军.中学校园文化中隐性德育的挖掘与研究[ J].贵州教育,2018(12):18-20.
[3]安静.隐性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中的运用探究[ 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05):1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