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根哲 伊向超 刘刚 杨絮
[摘 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机制的联动闭环管理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西交利物浦大学把国外的先进教学管理理念与中国优秀的本科管理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独有的、先进的本科教学管理模式。
[关键词] 教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工程实践
[基金项目] 2017年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专项课题“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金工系列课程基本问 题研究”(JJ-GX-JY201701)
[作者简介] 黄根哲(1962—),男,吉林长春人,工学博士,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激光加工 技术研究;伊向超(1986—),男,吉林长春人,教育技术学硕士,长春理工大学教师,主要从事教育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4-0339-03 [收稿日期] 2019-11-11
目前国内的教学管理评价重在教学态度是否端正、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大纲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否能有效传递知识、教学效果是否良好、课堂是否有效互动等一系列“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体系,而不是以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向能力迁移、学习效果是否达到了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目的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机制。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如何设计教学考核项目、如何考核任课教师是否进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通过什么手段使学生形成了学习能力、教师以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专业情怀得到了培养等,成了今后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向。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不是口号而是行动
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其思想来源于当今飞速发展时代所带来的知识呈指数增长的结果。人类历史上,直到英国工业革命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知识的速率一直是缓慢的“线性”增长。但自从20世纪中叶进入现代信息技术时代后,人类知识总量不断呈现出翻番特征。换句话说,人类知识呈现出了“指数”形式的增长。过去人们是“怕无知”,所以一切知识传递采用spoon-feeding形式。但现在的状况是:每一个人面对的知识是一辈子也学不完、用不完的。而且,现代信息技术时代的知识获取渠道不仅仅靠面对面的传道授业解惑过程,而是有MOOCs、雨课堂、学习通等现代远程技术随时随地就能学到任何现有知识。因此,当代社会面临的挑战不是如何获取知识,而是如何培养从海量的知识中筛选出有用知识的能力、如何利用所筛选出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思辨能力以及知识不断创造带来的终生学习能力。这要求教师从如何“教”转变到如何让学生“学”,即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西交利物浦大学通过中西优质资源的合璧,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落实到了行动,而不是停留在口号上[1]。
二、摒弃“孤岛”式学科知识培养体系 弘扬“融合”式行业培养体系
过去教授学生是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很少考虑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养成。在这样的背景下,按学科分类的形式进行课程分解、学时分配,就出现了如同12节数学、34节外语、56节制图、78节计算机课程等完全按着学科知识分类去设置课堂的“孤岛”式的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学习,学生掌握的是一个一个独立传授的、孤立毫不相干的学科知识,学生无法把所学的这些“孤岛”式的知识进行有机融合或有效串联起来。为此,西交利物浦大学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教育模式,即“行业”教育模式。这一教育模式在不久的将来招收的太仓校区开展。行业教育模式完全摒弃“孤岛”式的学科知识培养模式,而是根据行业内的知识架构、能力构成、素养形成的要求,采用行业内问题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例如,针对机械专业的学生就采用某几种特定型号的现代机床。其中,机床的动力部分:需要学生掌握如何使机床运转起来,理解其能量转换关系如何、能量转换过程中对机床加工精度的影响;机床的材料部分:围绕机床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的失效机理,掌握材料的成分、组织和性能关系以及提高其机械性能的材料成型工艺技术;机床的自动控制部分: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控制理论、如何控制、控制精度如何;刀具的选择部分:刀具的材质、几何形状和精度、刀具的寿命;机床与产品质量部分:如何提高加工产品的精度、光洁度;现代管理部分:通过完整解析一部机床,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程素养等[2,3]。
三、大显身手的师生联络委员会(Student Staff Liaison Committee)
西交利物浦大学建有师生联络委员会,主席由学生担任,成员包括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该委员会每学期开两次会议(4次/年)。其工作流程是:每门课程上都要随意找两位学生,要求他们收集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结果,并把评价结果提交到师生联络委员会上供讨论。其讨论结果由师生联络委员会即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并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如果任课教师认可存在的教学问题,则要求他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如果任课教师并不认可问题所在,师生联络委员会一般会尊重任课教师的意见。即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定作为评估教师的硬性依据,而只是作为对教师评估的参考资料。
四、同一学校毕业但不同等级的毕业证书
众人皆知,中国大学生四年平均成绩90分和60分所获得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是完全一样的,但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本科畢业证是根据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综合评定结果分等级发放。本科四年平均成绩分五个等级(百分制):平均40分以下是Pass(相当于中国的合格,给ordinary证书),40~49分为3级毕业,50~59分为2.2级毕业,60~69分为2.1级毕业,只要平均成绩超过70分才是1级毕业。因此,四年平均成绩70分和40分(及格)天壤之别。同一大学毕业的学生,如果持有不同等级的毕业证,在求职方面的难易程度和待遇相差悬殊[4]。
五、自由但并不轻松的学业过程
西交利物浦大学目前学费每年平均8.8万元人民币,2020年预计涨到每年9.9万元人民币。一般情况下,2+2或4+X模式下的本科过程中学生的基本花销在60~70万元之间(称为贵族学校的原因所在),其中95%的学生毕业后在美国、英国等国外一流大学继续深造(为此,西交利物浦大学非常重视课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以保证国外深造学生所学课程的互认),5%的学生在国内外500强企业就业。学生上课有两种:一种是Lectures(2学时),教师以主讲新课为主;另一种是Tutorials(1学时),教师主要进行已学知识的答疑解惑。
学生反映,西交利物浦大学没有过多的校内规章制度,整体给人以宽松自由的管理模式。教师的讲课也多讲一些框架性的知识体系,但要完成课后作业任务需要课堂学时的5~10倍时间和精力。西交利物浦大学的考核多以过程性考核为主。学生认为,考核结果还是很客观的。另外,西交利物浦大学的任何课堂都没有考勤,没有任何人调查学生是否上课,所以刚入校的新生戏言:“只要胆子足够大,天天都是假”。这里没有辅导员、没有班导师,只有学生成长顾问(Non-academic Supporter)。而且,一般情况下,整个4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几乎见不到学生成长顾问。如果学生成长顾问找到某名学生,那这名学生一定出现了某种学习障碍或生活障碍,学校就通过学生成长顾问的干预,使该学生能顺利完成大学四年学习生涯。
重要的一点是:西交利物浦大学对任何抄袭行为非常严格,考试抄袭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即使是学生提出的某个观点与已有资料完全相同,也被认定为抄袭。西交利物浦大学对抄袭的处理办法是:第一次出现就进行警告,第二次义无反顾地就是开除学籍(Termination Decision)。
六、全面的新教师培训过程
与中国传统的教师培训主要以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为目标不同,西交利物浦大学自从新教员入职后,首先让新教员明确教师的工作职责范围。其教师的工作分为教学工作(40%)、科研工作(40%)以及管理工作(20%),并认真研读1500多页的教师守则和工作职责。教学工作就是按大纲要求进行日常的课堂教学(2学时Lectures)、课后辅导(1学时Tutorials)、假期社会调查与研究、学生学业考核和评定、参加与教学有关的工作会议(如修订教学大纲、师生教学研讨会);西交利物浦大学的科研目的不是开展多大项目、多高深度的研究工作,而是以同步于现代行业的发展为目标,旨在使教师的教学水准能够紧跟现代科技和行业的发展步伐,保证所传授知识的前沿性、先进性和具有一定的行业挑战度,保证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保证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上;管理工作包括美国华盛顿专业认证、欧盟专业认证以及利物浦大学的学位认证等质量保证体系的工作。与10年前建校初期相比,随着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教学管理体系平稳运行并走向成熟,学校逐渐加强了对科研工作的考核力度。这说明,西交利物浦大学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改革,以适应社会对大学的不断要求。目前,对一线教师的考核,西交利物浦大学采用系主任、院长二级考核制,考核结果分为good,excellence和perfect,但一般教师都是good,很少能达到excellence和perfect。另外,西交利物浦大学规定:新教师每上一堂课,要求至少备10学时的课[5]。
目前,中国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一大困难或弊病是: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教学和科研,余下的工作应是职能管理部门的事。这样片面地理解教师工作职责范围的结果就导致了教师有课上课、没课不来学校或只从事自己的科研工作。有关教师的专业认证、各种评估、双一流建设等一系列的所谓“公共”性质的工作,都认为与自己完全没有关系。这导致学校的教学管理指令不能有效上传下达、局部“齿轮”处于桎梏状态。因此,新教师培训不仅是要进行最基本的教学能力培养,而且应加强新教师的工作职责教育、工作性质教育、工作态度教育,使新教师不但能讲好课,而且能做好所谓“公共”的管理工作。不但要做好份內的工作,而且要培养积极从事工作职责“交界处”的、高尚的工作热情。
七、结语
当今知识呈指数增长的高速发展时代,要实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卓越本科人才的培养,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
[1]孙康宁,张景德,李爱菊.高校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究与实践[J].山东高等教育,2015(1):38-43.
[2]傅水根,张学政,要家枢,张万昌.论“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深化改革与发展方向[C].探索工程实践教育,2007:159-161.
[3]黄根哲,朱振华,于化东.剖析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现状与存在主要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50):219-220.
[4]孙康宁,傅水根,梁延德,等.赋予实践教学新使命 避免工科教育理科化[J].中国大学教学,2014(6):17-20.
[5]黄根哲,朱振华,于化东,傅水根.大工程背景下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系列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J].教育教学论坛,2016,8(38):21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