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患协同护理模式在食管癌胸腔镜术后康复期间的应用研究

2020-09-10 03:09吴一帆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9期
关键词:医护食管癌协同

吴一帆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西 九江 332000)

食管癌是指食管鳞状上皮或腺上皮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恶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1],发病年龄多在40 岁以上,临床主要表现为呕吐、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和进食障碍等症状,影响患者进食、发声,还可累及器官和肺脏等,造成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对肝脏和脑造成较大损害[2]。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30 万人死于食管癌[3],在我国食管癌致死率居恶性肿瘤第4位[4],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手术治疗是食管癌的首选疗法,但是手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对术后患者的康复有一定影响,因此临床上极为重视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康复护理工作。常规护理模式存在护理不周全、不充分等缺点,对此类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不理想。医护患协同护理模式是在医护责任制护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患者自我护理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护理工作[5]。该护理模式可以加强医护间、护患间和护护间的合作,强化集体协同作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研究表明[7],医护患协同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加快胃癌患者术后康复。本研究探讨了医护患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食管癌胸腔镜术后康复期的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9年6月行食管癌胸腔镜术患者8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对照组男32 例,女8 例,年龄(53.64±6.21) 岁;病变位置:食管上段癌16 例,食管中段癌7 例,食管下段癌17 例;病理分期:Ⅰ期7 例,Ⅱa期24 例,Ⅱb期6 例,Ⅲ期3 例;分化程度:高分化27 例,中分化9 例,低分化4 例;癌变类型:鳞癌35 例,腺癌5 例。观察组男30 例,女10 例,年龄(54.02±6.38) 岁;病变位置:食管上段癌16 例,食管中段癌8 例,食管下段癌16 例;分期:Ⅰ期6 例,Ⅱa期25 例,Ⅱb期5 例,Ⅲ期4 例;分化程度:高分化28 例,中分化7 例,低分化5 例;癌变类型:鳞癌36 例,腺癌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行食管癌胸腔镜术者;意识清醒且可配合完成本研究者;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接受此研究方案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者;合并肝肺功能障碍者;有腹部手术史者;依从性差者;合并其他部位癌变者;合并其他消化道或呼吸道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和身体状况;嘱咐患者遵医嘱用药,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常规业务沟通,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保持病房环境干净卫生;基本的呼吸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医护患协同护理。第一,成立护理小组:以医生为组长,以护士和患者及其家属为小组成员,组织学习与分享护理经验的交流活动,综合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以提高护理和自我护理能力。第二,心理护理:患者术后容易产生紧张、忧虑情绪,医、护、患三方应主动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第三,健康宣教:医、护、患三方积极交流,加深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建立积极的康复心态。第四,康复训练: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四肢活动,此外,由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及家属一对一指导,训练发音。第五,疼痛护理:术后24 h内切口的疼痛最剧烈,患者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及时评估疼痛程度。患者咳嗽时可按压切口以减轻疼痛,协助患者摆放较舒适体位,避免牵拉引起疼痛。此外患者应多听轻音乐,多做深呼吸,思考一些疾病外的事情,分散注意力。第六,咳嗽、咳痰护理:协助患者定时翻身叩背,教会患者有效的咳嗽和咳痰方法。第七,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护患间相互协作,做好口腔护理。第八,呼吸指导:患者清醒后指导其做一次“呼吸操”锻炼。第九,呼吸道护理:术后患者痰液黏稠、不利咳出时,应告诉患者水是最安全有效的祛痰剂,使患者自觉适量饮水,湿化呼吸道。第十,引流管护理:定时挤压引流管体,固定引流管,嘱咐患者变换体位时避免压迫引流管。医护人员和患者仔细观察引流液颜色和量。第十一,观察生命体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若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胃管留置时间、经口进食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使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对两组术后清醒时、护理后1 d,2 d和3 d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VAS满分10 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疼痛越轻。对比术后住院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肺部感染、肺不张、吻合口瘘、心律失常等。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各项时间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胃管留置时间、经口进食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时间指标比较

2.2 两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清醒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1 d,2 d和3 d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清醒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 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虽然创伤相对较小,但该术式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大[8],因此在手术治疗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此病术后的护理工作。常规护理模式下,因患者术后存在强烈的疼痛感,卧床期间活动受限,往往使患者配合态度差,影响康复。此外,食管癌患者术后除疼痛强烈外,容易产生并发症[9],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因此探讨合理有效的术后康复期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胃管留置时间、经口进食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说明医护患协同护理模式能够促进患者康复。近年来,随着医院健康管理模式的不断深化改革,护理工作越来越全面。医护患协同护理模式改变了以往的护理模式,强化了责任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医、护、患三者为一的健康护理集体,提高了相互间的协同作用和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10]。通过医护患之间的相互协作,患者认识到自我护理对维护自身健康的重要性,发生由“知”到“信”,再由“信”到“行”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及生理反应[11]。食管癌患者因术后疼痛,不愿意多活动,直接增加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强度。因此,加强对此类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后,两组患者VAS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且观察组更低,说明医护患协同护理模式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医护患协同护理模式打破了以往的护理形式,实现共同参与、共同护理的新局面[12]。该护理模式通过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给予疼痛护理,能够减少患者胸口震动和体位牵拉引起的切口疼痛。研究表明[13],对食管癌患者腹腔镜术后给予疼痛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手术带来的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食管癌患者术后住院观察期间因自身状况不稳定,极易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因此临床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常规护理模式下,护理工作是围绕疾病本身进行,侧重于单纯的执行医嘱,护理人员和患者均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14]。医护患协同护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及家属参与健康护理的能力,医护人员则对患者实施自我护理过程提供全面指导,通过自我护理和护理的介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5]。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排痰护理、口腔护理、呼吸指导、呼吸道护理和引流管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排出痰液,促进患者血液循环,保持口腔和呼吸道卫生,使术后引流通畅,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患者的安全保障。

猜你喜欢
医护食管癌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