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山东名士孔贞瑄的诗文创作

2020-09-08 00:24车振华
人文天下 2020年15期
关键词:风物谓之泰山

车振华

曲阜孔氏家族诗礼传家,能诗善文者,代不乏人。至清代,孔氏家族的詩文创作出现了空前繁盛的局面,除了文学大家孔尚任以外,还有袭封“衍圣公”的孔毓圻、孔传铎、孔宪培、孔庆镕等,以及孔传鋕、孔广森、孔昭虔等“衍圣公”的近支,以及孔贞瑄、孔衍栻等族人。其中,孔贞瑄的文学创作,无论在题材还是风格上都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孔贞瑄其人

孔贞瑄(1634—1716),字璧六,号历洲,晚号聊叟,孔子六十三代孙。顺治十七年(1660)举人,顺治十八年(1661)会试副榜,授泰安教谕,迁济南教授,后升至云南大姚知县。贞瑄为官勤政爱民,大姚境内有前明黔国公勋庄,为土酋所占,上官受土酋贿赂,复使主之,贞瑄力争不得,遂解组归乡,构聊园以自遣,年八十三卒于乡。诗文集有《聊园诗略》《聊园文集》等。

孔贞瑄自幼研究心经史,精通算学和乐律。郡守蒋亦雅修明礼乐,贞瑄曾受聘于曲阜教习诸童子乐舞,博考旁搜,著有《大成乐律全书》。据孔尚任在《聊园集序》中所说:“(孔贞瑄)凡所游历名山巨川,奥境胜迹,与所交畸人杰士,偶会于心,莫不有抒写赠答之言。及放废归来,已百不存一二。”可见,孔贞瑄所作甚多,今所见仅其部分而已。

二、孔贞瑄的诗歌创作

孔贞瑄的诗歌,诸体均有所作,有古杂体、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五言排律等。在内容上,多写宦游旅次的所见所感。《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聊园全集》说:“贞瑄少游江淮,既而官泰安、济南,继乃远宰大姚。所历山水颇多,炎荒万里,猺俗苗境,多所记载。故轶闻逸事多散见于此集中。”的确,这些写景怀古的篇什在《聊园诗略》中数近半。

在泰安为官期间,孔贞瑄著有《泰山纪胜》一卷,叙泰山胜景五十余处,并记载与泰山脉络相连的诸山。他也喜欢用诗歌来描写和赞美巍然屹立的“五岳之尊”,作有《泰山拟古六首》,颇有左思之风。他还分咏泰山的名胜,作《泰山十八景》,咏“泰岳朝云”“徂徕夕照”“明堂故址”等泰山的十八处景点,生动地形容出各处景色的独特之处和无穷魅力。如其六《龙池飞瀑》云:“白龙池上瀑双连,雪浪崩奔溅远天。电过晴空兼岳动,虹飞断涧和风悬。银河倒影珠玑烂,仙掌高擎薤露圆。雨后遥看岚气重,流光一缕蘸轻烟。”诗歌意象密布,音节响亮,烘托出了泰山瀑布的气势。

为官济南期间,孔贞瑄将名胜灵岩寺、趵突泉、大明湖等揽入诗中。如《趵突泉》云:“泰岳之阴萃秀多,灵泉裂地出飞波。三株珠树摇秦观,一泒琼涛入泺河。发脉原来通海穴,腾光直欲透云窝。最宜明月清秋夜,独把纶竿老一蓑。”将趵突泉三股泉水的灵性和气势描述得活灵活现。

除了写家乡山东的景物,孔贞瑄写得最多的还是他千里为官的途中见闻和在云南期间的亲历实感。他一路行来,遇奇景则游赏,遇古迹则感慨,将其一并发于诗歌。他作有《过汉高祖庙》《范增庙》《金陵二十首》等,对这些曾经承载着丰富历史信息的古迹发出了慨叹。而《濠梁十咏》《过沣州》《山塘驿》等,写了旅途中所见,对不同地区的气候风物之异充满着好奇。如《由象鼻岭过顶站盘江抵安南记异》写道:“黔土元壮阔,山势隘大荒。峰峦海潮涌,拍空波浪狂。……才过梅子哨,陂峻坟壤黄。下至盘江河,溽热如沃汤。”对西南边陲的地理面貌和独特的高山气候感到惊异。

作为来自齐鲁故地的圣人后裔,孔贞瑄对云贵之地陌生的山川气候和民俗人情有些不适应,有时甚至会产生恐惧之感。在离开云南时的诗作《苗猓》中,他就把云南描述成“五载苦瘴烟,既去犹神怖”“中宵盛风霾,白昼屯毒雾”的令人断魂的蛮荒之地,这其实与他当时落寞的心境息息相关。更多的时候,他还是对云南及沿途的风物充满了好奇,在诗中表达较多的也是这种对异于乡邦风物的新奇之感。如《早发安南》:“早发安南碧岫连,黔西一带好风烟。濯缨不碍溪云起,题字恰同岚翠镌。悬瀑如帘珠溅洞,乱峰无树绿弥天。若凭妙墨图幽胜,只写琴书幞被还。”对山色滴翠的云贵美景充满了赞叹和欣喜。

云南秀丽多姿的风景时时出现在孔贞瑄的诗中。《赠别琴隐万处士》四首诗起兴都用滇中风物,其一用“殷殷紫油叶,艳艳佛桑花”起兴,其二用“滟滟黄果实,漓漓树头酒”起兴。《滇中风物》其一:“年来烟火五华多,锦簇香霏盛绮罗。赛剧惟闻提水调,观灯群唱采茶歌。”清新的语言,鲜活可爱的意象,都流露出孔贞瑄对云南地方风物的热爱和欣赏。

身处异乡,免不了会怀乡思旧,孔贞瑄在诗中吐露出这种孤寂的感受。当独坐闲斋,听见雨中的鹧鸪声时,对家乡的思念涌上心头:“客梦年来绕二东,鹧鸪枉自说途穷。还乡甘冒经旬雨,去国仍乘万里风。”(《雨中闻鹧鸪》)

即使在归途,抵家指日可待时,他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用诗歌记录了自己的归心似箭:“蛮荆二麦也悬黄,风候渐知近故乡。东国农桑当五月,南来跋涉阻三湘。江山不抵田园胜,兰茝争如黍稌香。野泊暂依芦荻岸,暝烟无际水茫茫。”(《野泊见麦熟作》)

只有回到家乡,真正投身到那个入梦多回的亲切之地时,他才算得偿心愿:“万里归来逐客身,故园风物半如新。烟村仍是曾游地,道路频逢旧识人。适口欣沾乡井水,振衣尽去异邦尘。滇南多少还家梦,此日还家定已真。”(《入境》)

孔贞瑄回乡后所作多写田园之乐,如《北园十景》之《莲塘暮雨》:“一弯绿水绕城隅,细细幽香带芡菰。风袅红蕖摇彻锦,雨翻翠盖碎连珠。青湖原许狂臣借,白堕漫从逸士沽。拟买小舟游曲港,倩谁为写爱莲图。”

《聊园十宜》写聊园最宜春、夏、秋、冬四季,最宜雨、晴、月、雪良辰美景,最宜琴、棋赏心乐事。例如,“聊园最宜晴,天空气亦清。远山临户牖,近水到檐楹。渐谙药石性,稔觉利名轻。自饶栗里兴,悬车谢向平”,表达了孔贞瑄对田园之乐的陶陶自得。

三、孔贞瑄的散文创作

孔贞瑄散文所作不多,其议论文《封禅论》论述了上古虞舜时期的巡狩与后世的封禅之异。他认为,二者的根本不同在于“用心之异”。上古巡狩在于为民事,而后世封禅多出于“登符献瑞、粉德饰功”,由个别阿谀之臣进言,君主亦不能辨明,往往劳民伤财。

在《聊园文集》中,记游和描摹名胜的散文居多,如《齐山杂记》就言简意赅地刻画出山东多座名山的风姿。其中有云:“华注,西岳之小影;莲花,岱宗之后身;齐山九点,斯为巨擘。五峰如指,千佛似绣;锦屏绮艳,鹤岭清矍。”可谓寥寥数语,点出众山之异。

同用诗歌描写西南边陲独特的风俗人情一样,孔贞瑄也用散文的形式记述了他在赴滇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如《豫程总论》《楚程总论》《黔程总论》《滇程总论》等。在《楚程总论》中,孔贞瑄写道:“常德水陆交会,换舟易舆。溪谷烟霞,秀丽窈深。故桃源鸡犬,武陵桑麻,奇诡之说出焉。”越深入边陲,作者所见景物越异,好奇感就越来越强,而那种去乡日已远的孤独感也就萌发了出来。在《滇程总论》中,孔贞瑄写道:

“物候方言之异于腹地者,冬无严寒,夏无盛暑,风雨多,霜雪少。衣夹单,废裘葛。井出盐,水孕金。兽有豹,禽有雀。介少蟹,虫无蝎。树之佳者,紫油木、交枝棉。卉之美者,茶花、芙蓉桃、四季丁香。岭则谓之坡,堡则谓之哨,湖则谓之海,河则谓之江,集市谓之街,火炬谓之明,鞋谓之孩,孩谓之鞋。硐产金银铜三品,花木四时繁盛,正月尽则桃李谢荣矣,亦可谓人间之福地也。”

“人间福地”的评价,流露出孔贞瑄对云南的一片深情。孔尚任在《聊园集序》中评价孔贞瑄的散文:“得韩之奥而不强,得柳之奇而不僻,得欧之畅而不肤,得苏之趣而不巧。”这种极高的评价显然有恭维族叔的成分,有些过誉。相比而言,《四库全书总目》“奇逸之气往往不可控羁,而颓唐潦倒之处亦不一而足”的评价倒是更加准确。

[责任编辑:刘  霞]

猜你喜欢
风物谓之泰山
“四时风物岁华中”之“日下春和”展览
国学小笔记:“可盐可甜”的地下第一IP
木槿
过骊山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木鹊和车辖
美国民众雪中送别“泰山”
泰山天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