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忠 李启彬
【摘要】目前,我国教育深化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特别是近年来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出现,使学生的学习深度不断加深,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难度大大增加,也让教师的教学难度大幅提高。初中历史也不例外,国家将青少年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教育改革开展义务教育,也进一步推进了中学生历史教育程度的加深。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0-0095-02
前言
新课程标准改革强调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及教学观念的转变。随个国家及各地区政府对新课程标准落实力度的不断加强,初中历史的教学方式的确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由于新型教学方式出现时间较短,其教学策略的制定并不成熟。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时间越长,其短板暴露多。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新型教学方法实施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很多学生开始出现偏科现象。初中阶段九门功课的同步进行更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逐渐产生学习疲惫感,学习兴趣下降。初中历史属于文科教学,相对于思考程度较强的理科教学来说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基于此,教师有必要对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历史的教学进行重新思考。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改革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改革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属性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初中历史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一方面贯彻落实国家新课程标准改革政策,另一方面教学方式的变革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有助于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的提升。初中阶段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发展历程,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
1.初中历史的改革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
九年义务教育政策使得国民综合素质有所提高。通过九年义务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所产生的价值观念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目前,虽然我国经济发展步伐十分迅速,已经登上了世界的舞台,但是随着我国国力资源的强大,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也面临着十分严重的考验,而这些考验及他国外交都是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之上的。初中阶段是学生接受程度较高的阶段,该阶段学生所收获的知识与价值观念的形成将会对其今后的发展有制约作用。
2.初中历史改革对青少年的教育至关重要
初中阶段学生课业繁重,且需要为步入人生下一阶段做出努力。在此情形下,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极、抵触等不良情绪,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及其健康成长。初中历史相对于初中阶段其他科目而言,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教材中的故事情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新的视觉冲击。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我国发展历程的艰辛,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初中历史的改革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学生是否有动力去学习,还要看对课程的内容是否有兴趣,有了興趣就有了积极性,更是会产生一定的求知欲,而现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非常反感,教师一个人在讲台滔滔不绝,却忽略了学生的想法,也没有顾及到学生是否对自己讲的内容感兴趣。其实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基本不在教师身上,所以教学质量也会大大降低,那么想要改变这个问题,只有去对课程进行改革,告别现有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去增加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爱好。当然想要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改革,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把以往没有使用的教学方法,全部都尝试一遍,看看学生更倾向于哪种教学方式,然后再针对性地调整,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也能真正做出实质性的改变,帮助学生获得提高。
4.初中历史的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除了在课堂中教师的讲解外,学生如何才能自主进行学习,也是一个教学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程不重要,所以也不会在课外时间进行复习、自主学习,那么这样的情况下,学习效率自然也不会高。其实只要花费一点点的时间,对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整体的学习效率就会上升很多,但学生大多都没有这样的意识,尤其是对历史课程,所以必须要改变学生的想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重视历史这门课程。当然归根结底还是要从教学中入手,必须对整个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积极地引导学生,给学生灌输新的思路与理念,深入地去感受历史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也会因此重视历史课程,并且有了自主学习的观念,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这时教师只要把更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就能够轻易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初中历史的教学现状
1.初中生的学习习惯较差
很多初中生的学习效率低,跟自身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自觉性、自我控制能力都有些差,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讲解课程内容,还要管理好班级的纪律,这就让教学质量降低了不少。有时也会因为历史课程的乏味,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谈论与课程无关的话题,都是比较常见的情况,这就是由于自身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效率变差,没有办法在课堂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虽然教师可以加强管理,但效果始终不明显,而且过于严厉的管理,还会让学生产生叛逆心理,这也是较为重要的问题,所以想要帮助学生提高,把知识内容传递给学生,用好的方法去改变学习习惯,才是教学中的关键因素,必须正确地去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总结,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地学到知识,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目的。
2.教师对新课程认知不足
其实很多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并没有太多的认识,尤其是多年来养成的教学方式与习惯,很难在一段时间内就进行改变,所以也没有完全适应新课程的改革,虽然改革的标准早已经颁布,但有些教师的教学方式,依旧停留在原地,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思想,所以教学质量并没有得到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论,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了,所以必须有力地实施新课程改革,按照标准去进行新时代教育,用现代的方法去培养学生,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缺少新意的教学方法,没有新意的教学理念,就会慢慢被淘汰,当然教师要根据新课程进行改变,也不是一瞬间就能完成的,这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对新课程进行逐步的了解,这样才能跟上教育的发展。
3.太过重视教学结果
即便国家及各地区政府十分重视新课程标准的落实程度,教师也在积极地进行教学变革,但多数教师的考核评价方式依然没有变,考试成绩依然是教师教学结果及学生个人评价的主要依据。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安排主要是希望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提高爱国热情与爱国意识,单纯的理论知识的记忆并不是历史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现阶段初中历史的评教、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与初中历史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4.教学形式保守且僵硬
近年来,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程度不断加深,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及精神需求,尽管教师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做出了改变但传统教学方式的基本框架并没有改变。学生和教师依然是学习、教学的机器。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而言难以接受,对教师而言也会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
5.学生对初中历史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初中阶段课业安排虽然不及高中紧张繁重,但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学习的衔接程度是十分紧密的。初中阶段的学习通常将语数外作为主要学科,不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课程时间的安排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此情况下,物理化学等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虽然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并未处于较高位置,但相对于历史学科而言,物理化学等理论性知识较强的学科比较深奥,能够促进学生不断思考。基于此,学生对于初中历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很容易出现偏科现象。
6.社会环境对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
近年来,关于日本重新修订历史课本篡改历史、台独分子、乱港分子等外部环境下的不良事件日益增多,在这个信息网络发达的时代未免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初中历史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1.学校方面改变学科考核方式
前文提到,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初中生对于初中历史这一学科的重视程度并不是很高。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关注自己究竟学到了什么,而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考核结果上。他们认为考试分数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作为教师,有必要通过教学考核方式的变化改变学生对初中历史这一学科的认知。如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爱国题材的影视作品,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中的剧情进行演绎,教师通过学生的表演内容的传递、情感渲染及学生表演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等进行评价,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此外,学生通过剧本的多次排练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我国坎坷的发展历史及如今取得伟大成绩的不易。
2.创新型教学方式的开发与应用
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弊端和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在现阶段是十分明显的。作为教师应尽早改变教学方式,减少客观因素对教学质量及效果产生的影响。以人教版教材中关于鸦片战争、抗日战争及二战的学习为例,该部分大段的文字敘述很多,特别是表达战争重要性及历史作用的字眼通常比较深奥,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从而不能真正理解当时中国所处的艰难处境。这时教师可采用模块教学法,将意义相似,时间节点类似的难以区分的战争运用模块总结的方法进行归类,然后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或通过多种手段制作成短视频,快速将学生代入当时的战争情境中。这样一来,学生能够逐渐梳理我国发展进程,也不再需要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
3.直面社会问题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获取信息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容量。但与此同时,初中生价值观念尚未形成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热点事件中的各种舆论。此时教师不能强制学生远离互联网,只能通过掌握时事热点,根据事态发展为学生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渗透历史知识,及时改变教学方式以达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念的目的。
4.加强学生对初中历史课程的认识
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与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前文针对学校、教师都推出可发展建议,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自然也要做出改变,重新审视初中历史,正确认识历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因此,需要教师作为外力进行推动,通过教学方式的拓展等逐步引导学生自己试着了解初中历史这一课程,除此以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主题讲座、情景模拟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初中历史并对其加深了解。
5.丰富教学的手段与内容
在传统的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更喜欢使用叙述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但是这种平稳且单一的教学,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兴趣,从而忽视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使用。想要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思路,平铺直叙的方法,确实已经不太适用,必须要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新的内容,首先教师可以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提问,和学生增加交流,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会集中在教师身上。其次,教师可以使用较为感性的语言,去帮助学生感受历史,比如在讲解到戊戌变法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对学生说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对于中华崛起却有着不可缺少的推动作用,所以同学们应该给予这些变法先士一些尊重,正是因为这些先士才有了这个繁荣昌盛的社会,通过这些感性的语言,学生的情感慢慢增加,也逐渐地融入到了学习中,所以通过这样的方法,就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
结束语
在这个快节奏、多因素的复杂社会,对于学生的诸多方面都会带来重重考验。作为学生要正确认识初中历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作为教师,要对不同阶段教学方式及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促进教学思维的转变;学校也要时刻关注教师及学生在初中历史教学、学习方面的积极性。这样相互融合贯通的教学改革模式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马武满.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总结[J].名师在线,2019(3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