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读课文应该教什么?

2020-09-08 06:18薛秀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30期
关键词:教什么质疑小学语文

薛秀梅

【摘要】教读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基础。唯有做好了“教读”,学生才能够高效“自读”,才能够游刃有余地“投身”异彩纷呈的课外阅读。那么,对于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教读课文时,究竟应该教什么呢?本文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教‘质疑、教‘方法和教‘知识”等三个方面,展开深入探究。如此以来,立足于教读课文这方舞台,学生就会练好阅读基本功,自如地阅读自读课文,进而游刃有余地“投身”课外阅读,全面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读课文  教什么  教“质疑”  教“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0-0007-02

现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建构了一种“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即“教读——自读——课外阅读”。这一体系互为促进、互为保证、互为递进。其中,“教读课文”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因此,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内心深处难免有这样的困惑:“教读课文应该教什么?”“究竟应该从什么角度切入才能发挥阅读指导地位上的最大效益?”“是仅仅从技能技法出发,还是应该融知识技能、语文素养和价值观教育为一体?”“是仅仅关注知识层面,还是教‘方法,教‘质疑,教给学生更多?”显然,只有后者才是值得称道的。

对于小學语文教师而言,如果不知道“教读课文应该教什么”,那么,他们在教读课文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等怪象。由此造成的学生的能力低下、课堂的费时低效和教师的无可奈何,也是得不偿失的。此举,又会导致教读课文教学效益差强人意。有鉴于此,为了切实提升教读课文的教学效益,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从根本上清晰地认识到:“教读课文应该教什么?”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紧紧围绕“小学语文教读课文应该教什么”展开深入探究。

一、教“质疑”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样也离不开思考。对于每一位阅读者来说,思考,源于自己心中的疑问。倘若阅读者心中没有任何疑问,思考也就毫无意义。唯有阅读者心中出现疑问的时候,思考才变得有的放矢。这就要求,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要有良好的质疑能力。善于质疑,才能读得更深;善于质疑,才能悟得更透;善于质疑,才能进入到言语的生命深处,发现更美的语文的风景和思想的风景。对于言语生命尚待丰富的小学生而言,因为质疑而打开的言语世界愈开阔,愈能得到多方面的淬炼、滋养与锻造。

然而,大部分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压根就没有任何疑问,而只是有口无心地阅读。或者仅仅提出一些雷同的毫无价值的问题,如“第一段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显然,这样的阅读是一种低效,甚至无效的阅读。长此下去,必将读而无味、读而无获、读而无“果”。正因为如此,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教读课文时,教师要教会学生“质疑”,即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提出各种各样的、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或指向言语特点、或指向写作手法、或指向精神世界、或指向情感大厦……总之是那些沉甸甸的,关乎全文重点的问题。以解决这些有价值的问题为契机,学生对于教读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更加准确透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显著提升。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这一课为例,在课堂伊始,教师首先可以引领学生“揭题质疑”。在教师板书课题“观潮”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生1:老师,我想知道谁在观潮?在哪里观潮?

生2:无论是海潮,还是江潮,我觉得都大同小异,也没什么可看的呀?

生3:“观潮”和“奇观”中的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生4:钱塘江大潮究竟有一种什么样的美?

……

师:潮涨潮落是大自然的美景,我觉得只要我们静下心来,以实景为基点,以想象为翅膀,就会观赏到潮涨潮落的别样景致。同学们,带着你心中的疑问,大声朗读课文吧!从课文中,你就可以找到相关的答案。

事实上,教“质疑”,说到底,就是要教会学生多问些“为什么”。这些“为什么”,不仅是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金钥匙”,还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助推器”。为了帮助那些提不出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经常性使用“助产之术”,如“和上文比比,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你还可以从什么角度看待这个人这件事?”“多一些对比,你就能提出问题。”“多找出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还可以引领学生或提问于临界状态,或提问于定势状态,或提问于顺势状态,力争以问题促课堂的精彩。

二、教“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于教师而言,于小学生而言,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亦如是。在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其教给学生琳琅满目的知识,莫若教给学生各种阅读方法。掌握了阅读方法的学生,就好比是一只只丰满了羽翼的雏鹰,就可以在阅读的天空中尽情地翱翔。教给了学生方法,将是对学生长久的回报,将是学生一生的福泽。因此,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教读课文时,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各种“方法”,即教“方法”。

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识字效益,教师要教给学生各种识字方法,如联想记忆法、童谣记忆法、对比记忆法、形体联想法、游戏识字法、表演识字法;为了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效益,教师要教给学生各种阅读方法,如上下文联系法、中心提炼法、猜读法、思维导读法;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读写结合的方法、遣词造句的方法、表情达意的方法、谋篇布局的方法、抒发思想感情的方法……所有这些,都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教读课文时,必须要教给学生的“方法”。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这篇课文为例,在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组排比句:“……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聚焦这一组排比句,就可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遣词造句的方法。在引领学生欣赏完这组排比句之后,教师不妨“趁热打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写一组排比句。为了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教师完全没有必要去限制学生的描写主题。

生1:和煦的春风犹如一位淘气的小画家,染绿了田野里的麦苗,染绿了河流边的杨柳,染绿了山坡上的小草,也染绿了,乡村里阡陌纵横的小路……

生2:春风吹绿了西北的一望无际的田野,吹绿了岸边娇嫩美丽的花朵,吹绿了高高山岗上的草地……

生3:校园里的蝴蝶,飞过低矮的草丛,飞过翠绿的枝头,飞过宽宽的篮球场,飞过斑驳的墙头……最终消失不见了。

……

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教读课文时,还要教给学生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纵横对比法、联系上下文法、交流探讨法以及查阅资料法等;比如有的进行对比阅读,有的进行拓展阅读,有的进行深度阅读,有的找“类似点”,有的找“不同点”,有的找“追问点”;还比如三“忌”三“重”:忌囫囵吞枣,重深入品读;忌单纯阅读,重读写结合;忌过度分析,重整体把握等等。就整体把握而言,应该让孩子们从时代背景上,从作品背景上,从人物整体命运上去把握,而不是沉湎于瑣碎的字词分析中而不可自拔。好的阅读就应该重整体、重大局、重长远,以此最大限度地丰富孩子们的言语生命和精神生命。

三、教“知识”

尽管教“方法”是小学语文教读课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教“知识”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倘若学生对于一些语言基础知识、语言文化知识以及文本写作知识等了解不够透彻,掌握不够扎实,那么,他们也就很难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方法有效解决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些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基本的遣词造句方法,基本的写作手法的运用,基本的表情达意的特点,都应该让学生熟稔掌握,都应该为孩子们的言语实践活动助力,都应该成为孩子们言语生命中的“基石”和“钙质”。实践证明,语文基本功愈扎实,学生愈能亲近语文,愈能在语文的大花园中“郁郁乎文哉”。

有鉴于此,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教读课文时,教师要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语言基础知识、语言文化知识以及文本写作知识等各种知识的前提下,巧妙地利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适时适度、卓有成效地教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字词方面,能够厘情字义,善于运用到作文和口头表达方面;句子方面,能够知晓其内涵与外延,能够连段成文,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全文;写作手法方面,能够迅速判断所谓的比喻句、拟人句和排比句,能够快速发现所谓的总分总结构、前因后果等等,能够随着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语言文化知识以及文本写作知识等的不断丰富,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就会得到全面提升。

以下是笔者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的一个片段:

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个句子:“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之后,教师提问:“同学们,这句话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比喻。”

师:“那么,在这个比喻句中,是将什么比作了什么?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

生1:“在这个比喻句中,将超声波比作了波浪。但是,我不知道什么是‘本体,什么是‘喻体?”

师:“在这个比喻句中,本体是超声波,喻体是波浪。”

教师尽管没有详细解释什么是“本体”?什么是“喻体”?但是,通过教师的举例,学生就会当即明白“本体”和“喻体”的内涵。

生:我能不能这样理解:所谓“本体”就是本来被描写的对象,所谓“喻体”就是别处拿来形容“本体”的。……

师:对,你概括得对,“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要有相似点……

当然,在教学小学语文教读课文时,教师切不可“喧宾夺主”,即重教“知识”,而轻教“方法”。否则,会影响“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建构。教师一定要把握其中的分寸感,既不能过分地注重字词句,也不能过分地注重方法的教学;既不能纯粹为了应试教育而进行枯燥的题海战术,也不能仅仅为了阅读的新鲜感而一味地放任自流。在课内阅读过程中,究竟应该警惕什么,应该减少什么,应该张扬什么,应该避免什么,应该注重什么,实在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对此,语文教师应该做一个“裁剪师”,该裁剪的裁剪,该弥补的弥补,使学生在言语丰富、能力提高和精神滋养方面都得到沉甸甸的收获。

总而言之,在教学小学语文教读课文时,教师既要教“质疑”,还要教“方法”,也要教“知识”。质疑,不仅能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提升阅读的效益;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透彻地理解文本内容,还能够让学生显著地提升阅读能力;知识,不仅能够让学生夯实自身的语文素养,还能够让学生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如此以来,立足于教读课文这方舞台,学生就会练好阅读基本功,自如地阅读自读课文,进而游刃有余地“投身”课外阅读,全面发展自身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马之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教什么[J].《教学与管理》.2012(9):15

[2]辛迎鹏.探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应该教什么[J].《新课程(上)》.2019(4):56

[3]吴淑珍.精彩,源自于学生言语生命的丰富[J].教师建设.2019(4):28.

猜你喜欢
教什么质疑小学语文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