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中伟,李国强,姜明金,李文佳
2022 年冬奥会背景下,我国冰雪体育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助力冬奥会相关政策和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等政策推动下,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1]。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支持自然资源丰富的小镇依托自然地理优势发展冰雪、山地户外等运动项目。以京津冀及东北地区为代表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利好政策的出台,为我国冰雪运动的开展形成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在国家和地方冰雪政策引导下,冰雪特色小镇将成为发展冰雪产业的最好载体,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小镇建设的热情高涨,冰雪特色小镇的建设也初具规模,为促进冰雪产业的发展、提供冰雪运动项目产品与服务,促进冰雪运动的普及与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2]。冰雪特色小镇作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契机,推广冰雪运动,发展冰雪产业,打造冰雪特色小镇是实现冰雪产业总规模和“3 亿人参与冰雪”目标的重要举措。国家对冰雪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国很多地区冰雪特色小镇相继出现并成为经济发展、传承文化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冰雪特色小镇是依托于冰雪与旅游产业,以满足冰雪消费需求为主线、以冰雪旅游为本体、以冰雪体育为基础、以冰雪文化为引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当地冰雪特色,融合产业、资源、旅游以及社区等多业态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据统计,2020年我国已建成40多个冰雪特色小镇,迎来了冰雪旅游市场的爆发期。我国相关省、市一系列与冰雪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的推出进入“高发期”和“联动期”,冰雪特色小镇建设的大幕已徐徐拉起。但是,冰雪特色小镇规划建设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产业类型趋同、产业模式简单、产业结构单一等产业性问题,也存在空间利用不合理、空间结构亟需优化、配套空间不健全等结构性问题。这些问题会给冰雪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诸多困难,甚至是重大的生存风险[3]。鉴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已在指导城市规划、产业发展以及其他类型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试图在冰雪特色小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引入CAS 理论,从分析CAS 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应用概况入手,探讨我国冰雪特色小镇产业建设的复杂自适应性机理。在此基础上,从产业发展和空间结构角度探索冰雪特色小镇建设路径,对于指导我国冰雪特色小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冰雪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推动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20世纪50年代的控制论、信息论和一般系统论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把基建系统的控制延伸到生物系统,二是把线性系统延伸到非线性系统[4]。20世纪60年代的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和协同论解决了系统不确定性结构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美国科学家霍兰(HOLLAND)和几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共同推出了第三代系统论,即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5]。在后续的研究中,CAS 理论不断发展为相对成熟的理论框架,而且在多个研究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CAS理论基本内涵为:在系统中具有适应性的行为主体,能够与外界环境以及其他具有适应性的主体进行信息和能力的不断交换,通过改变自身的方式和结构,进而形成整个宏观系统的演变或进化。HOLLAND把各个主体与环境之间主动的、反复的交互作用称作“适应”,并且认为这是系统发展和进化的基本动因。系统中的各个主体除了与环境交互外,彼此也可以互为环境,互相进行适应。主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系列主动和被动调节的过程,是为了在系统中营造互助、互补、互竞的和谐共生链式发展模式,在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同时,更好维系和促进整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5]。在CAS 理论模型中,适应性主体具备的7 个基本特性,分别是聚集、开放性、非线性、多样性、标志、内部模型以及积木,分别在复杂适应系统的适应和进化以及个体与环境进行交流时发挥作用[6]。
随着CAS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CAS理论被大量应用于公共管理、产业经济、城市规划、特色小镇建设等领域。在公共管理领域,运用CAS 理论和方法,对企业集群创新行为[7]及我国医院公共危机管理模式[8]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在产业经济领域,基于CAS理论,对企业设计[9]和特大城市商业区域[10]的选址及建设规划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城市规划领域,孙小涛等[11]在城市规划中引入CAS 理论,结合CAS 的7 个基本特征,给出了城市CAS理论的基本特征,探讨城市系统适应性主体的交互性、复杂性以及适应和过程机制。常玮[12]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构建城市空间结构气候适应优化理论框架,分析空间结构与气候变化复杂适应性特征,探讨城市空间与气候系统适应性主体的交互性、复杂性以及适应性过程机制,构建城市空间结构气候适应模型。在特色小镇建设领域,仇保兴[13]基于CAS 理论,提出了特色小镇建设的四项原则,并提出了冰雪特色小镇建设的10 个标准。徐苏妃[14]基于CAS 理论构建特色小镇发展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资源享赋方面深度挖潜、合纵连横,在市场需求方面精准定位、合理拓展等对策。
(1)冰雪特色小镇建设具有复杂的自适应有序性特征。冰雪特色小镇作为全民健身的平台、体育产业的基地和冰雪运动文化推广与示范区,需要具有特色的冰雪运动项目基础,需要有相关冰雪产业做依托,需要有相关服务业做支撑,需要与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需要与当地的地域文化相融合,需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协调,需要专业人才、专项资金和政策保障。系统中聚集在一起的各主体产业与空间结构之间适应能力越强,协同性越高,系统的发展越有序,自我发展能力越强。从复杂性科学视角来看,冰雪特色小镇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融合产业、环境、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功能,强调“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融合发展的复杂适应系统[15]。冰雪特色小镇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其冰雪产业与空间结构均会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协同演化,形成不同层级间相互作用的有序状态(见图1)。冰雪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和空间结构优化遵循由无序到有序的不断演化与发展的规律。(2)冰雪特色小镇建设具有复杂的自适应交互性特征。依据CAS理论,冰雪特色小镇中的产业发展与空间结构作为最主要的两大子系统,存在着适应发展的内在需求,产业发展与空间结构演变是冰雪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动力和支撑。冰雪特色小镇是各种异质的主体产业(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在一个特定区域聚集,以独特的冰雪文化标志融合形成的跨界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冰雪特色小镇的空间结构(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生态条件、文化条件、产业条件等)作为系统中各个主体的外部环境,与聚集在一起的各个主体产业交互作用、互相适应,催生冰雪特色小镇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形成。冰雪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和空间结构的演变都能充分体现出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冰雪产业发展促进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影响空间结构的适应性改变,其冰雪产业优化升级所产生的集聚效应推动着空间结构的演化,成为冰雪特色小镇空间结构不断发展直接动力,并促进其空间结构有序状态的形成。另一方面,冰雪特色小镇的空间结构作为冰雪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直接影响冰雪产业构成要素的组合和发展水平,优化的空间结构可以推进冰雪产业发展的进一步升级,决定了冰雪产业的分布特征和生产效率,如此循环往复,两者的结构呈现螺旋式上升。
图1 “适应—有序”机制结构Figure 1 “Adaptation Order”Mechanism Structure
(1)冰雪产业发展与空间结构具有强联结性。冰雪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产业的发展由主体产业向多产业融合发展,其产业包括竞赛业、制造业、旅游业、康养业等多种形式业态,其空间结构也自然呈现与之相适应的空间形态,这种强联接性有利于冰雪资源优化配置,增强冰雪产业竞争力,冰雪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发生不匹配时,则会对冰雪特色小镇的发展起阻碍作用。(2)冰雪产业发展与空间结构具有协同性。冰雪特色小镇的空间优化与冰雪产业发展是一个相协同的动态变化过程,冰雪特色小镇空间结构会随着冰雪产业的发展表现出特有的空间组织特征,当各种产业要素集聚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时,冰雪特色小镇的空间结构也逐渐完善,并将在一定时期内趋于稳定。冰雪特色小镇的高端要素诸如人才、科技、知识和信息等冰雪产业升级的供给资源在空间上的集聚,进而促进了冰雪产业结构升级(见图2)。(3)冰雪产业发展与空间结构具有开放性。冰雪特色小镇的空间优化与冰雪产业发展必须与外界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一个系统一旦封闭起来,系统会自发地向无序退化。冰雪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需要保持充分开放与交流,使各种要素有效整合,提高各产业间的相互适应能力和弹性能力,进而科学规划冰雪特色小镇的生产、生活、生态的空间优化。(4)冰雪产业发展与空间结构具有集聚性。复杂系统是若干要素聚集达到一定规模而形成与发展的,聚集是复杂系统发展的直接动力。冰雪特色小镇是人口、资源与产业集聚发展的结果,在运营过程中需要各个主体有选择性的聚集在一起。空间结构是冰雪特色小镇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人口、资源与产业的集聚才是冰雪特色小镇发展的内在根本。
图2 冰雪产业发展与空间结构作用机理Figure2 The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Industry and the Mechanism of Spatial Structure
依据CAS理论,我国冰雪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存在复杂适应性特征,冰雪运动主体产业与相关产业形成复杂适应系统,产业之间相互融合促进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其空间结构与之相适应进而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本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提出促进京津冀地区冰雪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发展规划措施,可以归结为依托区域资源禀赋、打造集群产业链、深挖文化内涵、强化区域协同、加强科学选址、构建保障机制等措施。
自然地理特征、环境资源、气候特征、文化遗产等作为冰雪特色小镇的发展特色是其特色产业不断发展的精髓与灵魂。我国冰雪特色小镇的高质量发展应根据当地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等资源禀赋进行冰雪特色产业定位,明确其发展方向,避免形成千镇一面、千篇一律的同质化与模式化现象,最终凝练冰雪旅游、冰雪设施,冰雪竞赛、冰雪康养等主要产业方向,并形成与之适应的空间格局[16]。瑞士达沃斯冰雪小镇处在较长的山谷中,坐拥高山积雪、山林和湖泊,以区域资源为依托,建成了欧洲最大的天然滑冰场和高山滑雪场,同时该小镇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非常优越,该小镇产业模式融合了旅游、文化、休闲、医疗等产业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我国的崇礼太子城冰雪特色小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和区位交通优势,在遵循“尊重自然、集约资源、中国风格、国际标准”的设计理念,打造成集冰雪旅游、冰雪产业、冰雪会展,冰雪教育,运动康复等板块于一体的国际化冰雪小镇,最终形成多功能的冰雪产业空间结构与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依据CAS 理论,产业发展强调“自组织”性,不同层级的产业具有主动性、适应性、创造性,产业之间高度协调,交互作用呈“共生”关系,最终形成产业集群新体系。产业集群与产业链协同演化是促进冰雪产业发展与空间优化的高效组织模式。冰雪特色小镇产业集群实质上是大量产业、人才和资源的集聚结果,在运营过程中需要各个主体有选择性的聚集在一起,各要素间有着各自的分工,并存在高度的利益关联。人才与资源是冰雪特色小镇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产业才是冰雪特色小镇发展的内在根本,因此,人才与资源的集聚最终表现为产业的集聚。冰雪特色小镇集群内部也存在一条紧密相连的产业链条,冰雪特色小镇的金融业、制造业、服务业、文化业、健康业等战略新兴产业集群需要与产业链上其他企业、机构平台等创新主体进行深入交流和协同合作,形成更高级形态的集群产业链,进而形成产业链联盟。
目前京津冀地区冰雪特色小镇的产业、资金、人才等发展要素不足,冰雪特色小镇现有的资源得不到充分的整合,内部相关要素配合程度不高。京津冀地区在冰雪特色小镇建设的过程中,以筹办2022年冬奥会、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为契机,不断提升冰雪运动人口数量,扩大冰雪消费规模,形成冰雪运动产业不断聚集,将区域内优质的资源进行集聚、整合与深耕,通过大力发展冰雪装备产业,广泛开展冰雪竞技和大众冰雪活动,着力发展冰雪主导产业,促成大批专业人才、技术、资金等高端要素的集聚,促进冰雪产业及相关产业集群发展。具体来讲,在京津冀地区可以发展大力冰雪装备制造业,统筹优化河北省及京津冀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布局,形成“京—津—冀”联动发展的冰雪装备制造业等主体产业的聚集区。在天津滨海新区,北京大兴区、雄安新区、张家口、廊坊、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等地,通过打造冰雪装备研发基地,形成以冰雪产业为特色的冰雪运动器材制造业聚集区,促进冰雪主导产业与旅游、文化、科技、健康、教育、金融等要素的融合,实现各产业之间的有效链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冰雪特色小镇产业之间协同发展。
依据CAS理论,冰雪特色小镇的发展应该充分尊重既有的文化基础,切忌脱离实际,将他人的发展经验生搬硬套。冰雪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应该依据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长期历史生活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再结合人才、技术、资金、资源优势,最终达到冰雪特色小镇产业发展与空间结构优化的目标[17]。冰雪特色小镇的文化积淀和文化资源是冰雪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冰雪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要突出自身的文化标识,凝练文化经典元素和标识性符号,培育冰雪文化,要把文化基因植入冰雪特色小镇建设的全过程,形成“人无我有”的区域特色冰雪文化,创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冰雪IP。同时,冰雪特色小镇的空间格局也有其基本的范式,其空间优化应该尊重原有的城镇物质文化、社会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最终塑造人文环境优美、宜产宜居的冰雪特色小镇空间结构。
因此,京津冀地区的冰雪特色小镇的建设要深入挖掘城市和乡村文化内涵,才能使冰雪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更具竞争力,同时得到更适宜的发展空间。在冰雪特色小镇的建设中,一是精心培育冰雪文化品牌,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和渠道,不断提升冰雪特色小镇的知名度;二是优化冰雪特色小镇特色文化产品,使冰雪运动文化与地区历史、资源、环境相融合,不断挖掘冰雪运动文化的类型,开发具有地区特色的冰雪运动文化产品;三是不断丰富冰雪文化活动,通过打造冰雪嘉年华和音乐节等,广泛开展冰雪群众体育赛事等主题活动,推动冰雪特色小镇核心要素的凝练与发展。
依据CAS 理论,冰雪特色小镇建设要保持开放性,使各种要素不断的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才能促进产业发展与空间结构优化。目前,一些冰雪特色小镇虽然资源生态禀赋良好,但仍存在内部发展要素之间协同水平低、主体调节弹性能力不高,内部要素结合互助能力差,形式单一,缺乏合理规划,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整合,产业链没有形成良好的循环模式等问题,阻碍了冰雪特色小镇的发展。
因此,在京津冀冰雪特色小镇建设的过程中,要通过强化区域协同来促进冰雪特色小镇产业发展与空间结构优化。一是构建开放的空间发展格局,在冰雪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应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疏密有度的开放空间格局。例如,河北省突出做强张家口、承德两个冰雪产业核心区,发展壮大京津张、承秦唐、太行山脉三条冰雪旅游带,打造冬奥会、会展论坛、教育培训、冰雪赛事四大国际品牌,提出,以“一环两带三轴”为发展格局的冰雪特色小镇建设新思路。石家庄市提出加快形“一区、一带、一展会、两基地、四品牌”的冰雪特色小镇发展新格局,规划体现了开放性特性,有利于优质要素的汇集;二是建立开放的冰雪人才体系,冰雪运动专业人才包括冰雪装备研发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运营人员、教练员、竞技人才等等,这些专业人才的培养集中在东北、河北和北京等地区的部分高校,且数量有限,急需专业的冰雪运动人才来支持冰雪特色小镇的建设。在建设冰雪特色小镇的同时,要考虑冰雪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充实冰雪教学设施和师资条件,并且建立开放的人才共享机制;三是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通过引入国际先进冰雪特色小镇发展理念和优质产业资源,引进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展会活动,开展以冰雪为主题的经贸洽谈和招商引资活动等,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特色小镇特色品牌。
CAS 视角下的冰雪特色小镇建设的“适应性”本质为冰雪特色小镇主动适应山地自然环境,并通过科学选址来实现。科学选址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对冰雪特色小镇的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而冰雪特色小镇是一个开放性的复杂适应系统,选址必然遵循复杂性科学范式进行适应性调整。冰雪特色小镇的选址通常考虑区域条件、交通条件、生态条件、人口条件、文化条件、政策条件、产业条件和经济条件,并以此设计与规划冰雪特色小镇产业布局和空间结构。区域条件、交通条件和人口条件等作为基础条件成为冰雪特色小镇选址的基础因素,可以合理确定冰雪特色小镇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和建设边界,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明确冰雪特色小镇发展定位相适宜的空间格局。文化条件和生态条件作为冰雪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要素,冰雪特色小镇在选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区域内的特色文化条件和生态条件,围绕着区域内的核心特色文化和生态条件来规划冰雪特色小镇建设,体现形态“小而美”的空间结构要求。崇礼太子城冰雪特色小镇,由于该小镇建设初期所具备的区域条件和交通条件很不完善,通过后期对机场、高铁和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具备了比较完善的基础交通设施。该小镇依托冰雪文化为核心特色,打造国际知名的国际冰雪集竞赛、旅游与康养与一体的冰雪产业基地,更是国际冰雪赛事和国家冰雪运动推广基地。政策条件、产业条件和经济条件是冰雪特色小镇形成冰雪产业链的关键因素,在选址过程要要重点考虑政策支持力度大,产业链条完善,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见图3)。
图3 冰雪特色小镇科学选址基本因素Figure 3 Basic Factors of Scientific Site Selection for Snow and Ice Featured Towns
CAS理论认为,冰雪特色小镇产业发展与空间结构优化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受当地的资源禀赋、配套体系、市场需求、发展战略、政策导向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参与建设的各个主体的目的不一、背景不同、模式各异,呈非线性特征。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冰雪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保障机制,促进冰雪特色小镇健康发展。以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广冰雪运动,发展冰雪产业,打造冰雪特色小镇成为实现扩大冰雪产业总规模和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重要举措。近几年京津冀出台了旨在推动冰雪运动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见表1)。北京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支持冰雪特色小镇建设,未来五年要依托本市北部和西部山区雪场及周边资源,拟打造10 至15 个冰雪特色小镇。天津市政府提出到2020年之前,冰雪运动发展形成良好的氛围,打造冰雪特色小镇及冰雪特色示范项目2 个,到2025 年之前,推动天津冰雪运动实现全面发展,打造冰雪特色小镇及冰雪特色示范项目等3 个。河北省政府提出,打造以崇礼为核心,以张家口和承德市为支撑的中国冰雪旅游区,规划到2025年冰雪特色小镇39个,建设成国家级冰雪特色小镇2~3个,省级冰雪特色小镇10个。
表1 京津冀出台的部分冰雪特色小镇建设政策Table 1 Construction Policies of Some Snow and Ice Featured Towns Issued By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为促进京津冀地区冰雪特色小镇产业发展与空间结构优化,需完善与优化相关保障措施:第一,强化人才支撑。在冰雪特色小镇中积极引进高科技人才团队,尤其是团队自带科研成果和项目的人才团队,当地政府要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使项目有效落地。第二,建立冰雪特色小镇发展协调机制。冰雪特色小镇的多业态的性质决定了在推进冰雪特色小镇发展的进程中,需要协调各级主管部门之间以及各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就需要建立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工作机制;第三,加强财政金融扶持。加强冰雪特色小镇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力度,而且要做到精准投入,同时要提高专项资金的投入与产出效益;第四,采取优惠政策。在税费方面给予减免,行政审批方面给予简化,将冰雪服务、用品制造等关键技术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第五,完善各类标准体系。目前我国冰雪特色小镇还没有建立成熟的筛选和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标准,这就需要加强冰雪特色小镇体系和标准化的制定,使在是有科学可依的筛选和评估标准。
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冰雪产业、普及冰雪运动的大背景下,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冰雪小镇建设作为发展冰雪产业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全民健身战略,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2022 冬奥会的辐射效应下,京津冀地区必然成为发展我国冰雪运动的主要区域,京津冀冰雪特色小镇建设将会对其他区域冰雪特色小镇建设,乃至整个冰雪运动的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冰雪特色小镇是一个开放性的复杂适应系统,其产业发展和空间结构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然遵循复杂性科学规律进行适应性发展。鉴于CAS 理论在公共管理、产业发展、城市规划等领域已取得的明显成效,本文运用CAS 理论的基本思想内涵,探讨了我国冰雪特色小镇建设的复杂自适应性机理。并以京津冀地区冰雪特色小镇为例,提出促进京津冀地区冰雪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发展规划措施,主要包括依托区域资源禀赋、打造集群产业链、深挖文化内涵、强化区域协同、加强科学选址、构建保障机制等措施,对于促进京津冀地区乃至我国冰雪特色小镇建设健康发展,提高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