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朋亲, 谢宝剑
澳门,地处珠江西岸,“地少人稀”,具有“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区位优势,但自然资源少、产业结构单一、人才缺乏,经济发展对外依赖度较高,尤其是对内地的依赖。因此,澳门与内地一直保持密切的经贸联系,历经回归前“前店后厂”和回归后CEPA的新阶段、“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新时代,两地间经贸关系日趋紧密。回顾二十年来澳门与内地经贸合作历程,展望两地开展更紧密经贸合作的前景,对于促进澳门经济多元化和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发挥“澳门优势”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回归二十年来,澳门与内地经贸合作在区域、层次、领域、服务等方面不断得到提升和深化。在合作区域上,从粤澳合作扩展到“泛珠三角”及内陆其他区域;在合作层次上,由民间自发合作扩展到政府积极介入两地经贸合作;在合作领域上,从单一领域拓展到多个领域合作;在合作服务上,充分发挥中葡商贸合作平台作用,为加强内地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服务。
回溯澳门回归二十年期间,澳门与内地经贸合作发展轨迹,澳门依托背靠广东的强大经济腹地,加强粤澳合作,后拓展到泛珠三角区域,逐步引申到内地其他区域,两地之间一直保持互补互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经贸关系,有力印证了两地成为互惠互利、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粤澳因地缘、人缘和历史、文化关系密切,合作起步早,产业合作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澳门回归后,内地与澳门均加入WTO,同时2001年5月,粤澳两地成立“内地与澳门商贸联委会”,后升格为“粤澳合作联席会”。2003年,国务院批准成立我国第一个跨境工业区,即珠澳跨境工业区, 2011年粤澳双方签署《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开启粤澳经济、社会、民生、文化等多领域合作的新阶段,并推进83个项目落户粤澳产业园。2018年设立“广东粤澳合作发展基金”,澳门贸促局在广州还设立经贸代表处,同珠海横琴、广州南沙、中山翠亨和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等区域不断深化合作。
自2004年,内地与澳门开始CEPA以来,澳门与内地经贸合作空间开始由粤澳拓展至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等泛珠三角区域,加强了澳门与泛珠三角的经贸、旅游、会展等合作,发挥澳门中葡平台优势,协助加强泛珠三角区域与葡语国家以及更广范围国家的经贸合作。
近些年来,在CEPA的协议下,澳门与内地经贸合作已扩展到内陆其他省区,与浙江、湖北、江苏等省份建立经贸合作关系,设立工业园区(如苏澳工业园)和“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武汉代表处”(服务区域覆盖湖北、河南、山西、陕西和宁夏),同北京启动“京澳合作伙伴行动”等。
回归二十年来,两地贸易额从1999年的9.3亿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31.6亿美元,增长了240%,年均增长7%。其中2018年内地对澳门出口额为30.9亿美元,比1999年的7.3亿美元,增长了323.3%,年均增长7.9%;自澳门进口额为0.64亿美元,比1999年的2亿美元,下降了68%(详见图1)。截至2018年12月底,内地累计批准澳资项目17 203个,实际使用澳资155.2亿美元。澳资占内地累计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0.76%。
图1 1999—2018年内地与澳门双边贸易情况(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商务部港澳台司官网统计整理而得)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澳门就利用低地价、低租金、低工资、低税率及自由港优势,吸引大量外资赴澳投资办厂。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澳门工业进入鼎盛时期,工厂达2 700多间,工人人数8万左右,产值占全澳生产总值的36%,工业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70%以上销往美国和欧盟国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澳门制造业开始转移至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区域,开始“三来一补”的“前店后厂”合作模式。在澳门回归之前,两地经贸合作还是停留在企业家自发到内地投资兴业阶段,2001年以后内地与澳门均加入世贸组织,此举有力推动了两地的自由贸易。2001年5月,中央批准成立“内地与澳门商贸联委会”,加强两地间经贸事务沟通和协调,成为两地经贸合作由自发合作转向制度性合作的转折点。
(1)国家层面:内地与澳门签订CEPA协议,促使两地间经贸关系日趋紧密。《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简称CEPA,共6章23条和6个附件。主要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三大主题,涉及贸易、旅游、金融、文化、国际交流、区域合作等多个方面。货物贸易方面,除禁止进口的产品外,所有“澳门制造”取得“原产地证书”,均可享受零关税出口内地;服务贸易方面,内地同意对澳门数十个服务行业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贸易投资便利化,内地与澳门在贸易投资、通关便利、认证体系、产业合作等领域加强合作。
从2003年到2018年,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步推进,后续相继签署十份补充协议。同时还签订2014年《CEPA广东协议》、2015年《CEPA服务贸易协议》、2017年《CEPA投资协议》和《CEPA经济技术合作协议》、2018年《CEPA货物贸易协议》、2019年《CEPA服务贸易协议》(详见表1),以实现内地与澳门更加紧密的经贸关系,形成互惠互利、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表1 内地与澳门CEPA协议发展进程一览表
(续上表)
在澳门实施CEPA十多年来,在贸易领域,截至2018年12月底,内地累计进口澳门CEPA项下受惠货物1.3亿美元,关税优惠6 225.2万元人民币,澳门经济局共发出5 474张原产地证书,其中4 873张使用的证书,总出口额9.6亿澳门元;在服务贸易领域,澳门经济局签发澳门服务提供者证明书631份,主要涉及货代、运输、仓储、物流、电信及广告等领域;在金融领域,澳门人民币存款总额418.6亿元。在旅游领域,内地赴澳“个人游”旅客累计达10 489.3万人次,占内地游客总数的40.3%(同期内地赴澳旅客为2.6亿人次)。内地与澳门重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建成通车,广珠澳城际轻轨主体基本完成,自横琴引入澳门凼仔段已正式通车,现正规划路线延伸至澳门半岛。
(2)地方层面:澳门与内地一些省市区签署了经贸合作协议。基于CEPA框架,澳门与内地逐渐走向与地方政府合作,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框架协议。如2004年,同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9省区和香港一起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在此机制下,澳门加强同泛珠区域在经贸、旅游、金融、会展、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2011年广东和澳门签订《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全面覆盖了粤澳经济、社会、民生、文化等各合作领域,确定了合作开发横琴、产业协同、基础设施与便利通关、社会公共服务、区域合作规划五大重点。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澳门政府与内地政府通过签订协议陆续建立合作关系,部分成果可见表2。
表2 澳门于内地签订的合作协议一览表
1994年广东省界定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佛山、江门、中山、珠海、肇庆为“珠三角经济区”,开启内地与澳门合作的1.0版;1999年澳门回归,2000年中国加入WTO,中央政府于2003年10月和澳门签订CEAP,开启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的内地与澳门合作2.0版;2008年国家出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总结以前不同程度的合作,广东省人民政府于2011年同澳门签订《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两地跨境合作,是内地与澳门合作的3.0版;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不断深化内地与港澳互利合作,逐步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关系,这可谓内地与澳门合作的4.0版。
回归二十年来,纵观整个内地与澳门经贸合作过程,经历初期澳门“店”带“厂”,主要以来料、来样、来件加工,经澳门远销海外。后在CEPA协议下,内地对外商投资出台许多优惠政策,澳资纷纷进入内地,投资周期延长和数量加大,两地经贸往来全面铺开。截至2018年12月底,内地累计批准澳资项目17 203个,实际使用澳资155.2亿美元,澳资占内地累计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0.76%。内地累计对澳门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4.58亿美元。CEPA协议以及其他区域合作协议,内地与澳门在基础设施、产业协同、旅游、农业、信息化建设、卫生防疫、人力资源服务、物流、会展、医药、金融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尤其是2016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旅游、休闲、购物、中医药、会展、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将成为具体合作产业,澳门在内地投资由单一工业产品扩展到产业多元化合作。
澳门与内地服务贸易合作最突出的就是博彩旅游业,自CEPA签订以来,中国内地超越香港,成为赴澳旅游最大的客源市场(详见表3),同时内地旅客占澳门入境旅客总数比例逐年扩大,是支撑澳门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澳门也正在发挥“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功能,带动大珠三角地区的旅游服务发展。
表3 1999—2019年内地入境澳门旅客情况 单位:万人
澳门不仅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更有因历史形成的特殊地缘政治关系,成为沟通中国与葡语国家的桥梁,国家赋予澳门“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平台”的定位,并将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秘书处设在澳门,自2003年起每3年在澳门举办部长级会议,至今已召开五届,共签订5个《经贸合作行动纲领》。2013年6月国家开发银行和澳门工商业发展基金会共同成立“中葡合作发展基金”,2016年将总部迁至澳门。李克强总理在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上宣布支持澳门设立中国与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中葡企业家联合会、中葡文化交流中心、中葡双语人才培养基地、中葡青年创新创业中心。
回归二十年来,澳门政府一直积极发挥与葡语国家人文、商贸联系的优势,致力优化中葡平台功能,并成立“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发展委员会”,澳门特首亲自担任主席。在澳门特区政府的积极努力和国家支持下,澳门充分发挥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纽带作用,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取得重要成就。中国与葡语国家进口总值逐年上升,贸易总量逐步扩大(详见图2),据中国海关总署资料显示,2019年中国与葡语国家进出口商品总值1 496.39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其中中国自葡语国家进口1 055.74亿美元,同比增长0.06%;对葡语国家出口440.65亿美元,同比增长5.30%。
图2 2013—2019年中国与葡语国家进出口总额(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秘书处(澳门)官网和中国商务部官网整理而得)
回归二十年,澳门与内地经贸合作取得诸多成就,但是基于产业结构、人力资源结构、政策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澳门与内地经贸合作出现新的动力不足,制约了两地经贸可持续发展。
澳门,位于珠江出海口,背靠珠三角经济腹地,毗邻香港,是一个高度开放的自由港,具有较低税率和符合国际标准监管的便利,同葡语系国家、拉丁语系国家在语言、法律、文化方面相通,国家赋予“一平台”、“一中心”、“一基地”发展定位,地缘优势明显。澳门政府也一直致力打造中葡平台,扶持了一批中葡翻译、法律合作、中介公司、金融、经贸以及中葡商品展销平台等企业或机构,但是就整体而言,中葡平台一直定位于“合作平台”,其优势和功能并未得到有效发挥,市场认知和品牌效应不足,也并未形成产业集聚,地缘经济优势未得到有效发挥。
中国内地经济崛起,与葡语国家经贸往来密切,2018年中国与葡语国家进出口总额达1 473.54亿美元,同比增长25.31%,但是澳门因自身总体经济实力、经济结构、葡语环境、土生葡人作用未有效发挥等问题,同时面临内地直接与葡语国家展开经贸合作,被“绕开”的压力,澳门发挥中国与葡语国家转口贸易作用有限,2018年澳门与葡语国家进出口总额1.02亿美元,2011年前贸易规模都低于5 000万美元,澳门与葡语国家贸易总量小,大大削弱了中葡平台的影响力,对内地经贸带动自然就小。
澳门自开埠时,博彩业就已存在,后在1847年澳葡政府将其合法化,博彩业成为澳门重要产业之一,素有 “东方蒙地卡罗”和“东方拉斯维加斯”之称。澳门回归后,澳门政府开放博彩业赌权经营,确立“以博彩旅游业为龙头、以服务业为主体,其他行业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澳门博彩分为三正三副6个赌牌,共开设赌场41间,其中澳博22间、银河6间、威尼斯人5间、永利2间、新濠博亚4间和美高梅超濠2间。2019年3月15日澳门政府当局宣布澳博与美高梅的博彩经营权延长至2022年,同其他赌牌一同到期后,统一管理和重新竞标。
澳门博彩业“超预期扩张”,长期以来占据澳门经济比重过大(如图3所示),一度达到六成以上,在2015年起有所下滑,但也接近五成,导致生产要素配置失衡,如劳动力、土地等,过度挤占社会资源,形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恶性循环,限制和阻碍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博彩旅游“一业独大”,并未能带动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甚至导致澳门产业间关联度低,完整产业链条未形成、产业联动效应低,限制了澳门与内地经贸合作的深化与扩大。同时,澳门博彩业对内地客源市场依赖过大,占市场份额近九成,但是内地对于赌博的认识是与自身道德文化观念相关的。博彩带动的旅游发展,多为依附型、松散型的,旅游业自身开发不足,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与内地“一程多站”旅游合作层次低,澳门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未真正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市场,与高铁“一程多站”游或“高铁+大桥”旅游路线联动不足,导致旅客乘高铁抵达珠海后,通过接驳巴士由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直奔香港。另外,旅客到达珠海,入境澳门后,大三巴和圣保禄书院为首选,其他线路均不知,逗留在澳门的时间短,并未形成旅游效应。
图3 2000—2017年澳门博彩业占澳门经济比重(数据来源:根据澳门经济统计暨普查局整理而得)
自回归以来,澳门居民大体充分就业,失业率持续下降,2018年总就业人口达38.54万,总体失业率为1.8%,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本地居民劳动参与率达64.8%,博彩业就业人口占总体就业人口的21.8%,同比增长0.6%。另外,新增55—64岁就业人口5 100人,增长9.6%;高等教育学历占36.4%,高中教育占29.1%。从澳门整体劳动力结构可发现澳门人力资源呈现人口总量不足、就业领域集中、人才素质有待加强等结构问题。但是澳门并未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内地人才,在某些方面限制内地劳工在澳发展。
澳门博彩业的发展,吸引大量本地人力,尤其是本澳青年,涌入赌场做起荷官等职业,博彩的兴旺与职位深深影响着澳门本地居民就业市场。随着博彩业的兴旺,特别是澳门政府规定前线荷官只能本澳居民担任,更是出现需求多于供给的状况,各大娱乐场为解决人力资源紧张问题,纷纷施策,如增加员工福利、调整工资待遇等,为从事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可观收入,收入的提高,生活质量随之提高,本澳青年进入“舒适区”。同时非博彩业要求个人投入多,但“产出”并未有博彩高,本澳青年更多选择投身博彩业,伸手可得,丰厚的待遇便随之而来,更多喜欢“低垂的果实”,出现价值观“扭曲”,“大学毕业后同样投身博彩公司才能有高薪,还不如现在不上大学,直接投身博彩业”。这种“赚快钱”的不正常“就业心理”,造成诸多青年不愿到内地就业,澳门政府也未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澳门青年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对澳门青年就业、置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足,这也必然影响澳门青年的就业选择,使之不能更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
澳门在葡萄牙管治时期逐渐形成中西结合的文化,形成趋同于西方的经济、社会和行政体制,与内地的法律和社会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澳门政府是典型的“小政府”,虽然回归后从“积极不干预”演变到“积极有为”,但始终没有改变“小政府”的角色。澳门市场经济体制较为发达,社团社会是其典型特征,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社团,许多公共社会事务都由社团组织发起,并有效推动,但内地市场及社会组织发育程度与澳门还有差距,主要事务还是由政府促进,因此加大了双方合作难度。
横琴是粤澳合作的前沿阵地,2011年澳门特区政府占股51%的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成功落地和2012年澳门大学横琴岛校园的全面封顶,开启了粤澳产业合作和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化。但是对于配合澳门特区发展“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可发挥的经济协同效应,透过粤澳合作框架调动最优势资源,以及规划让本地专业人员以此发挥专业技能和专业提升上,均未见适当部署。现时的澳门大学和科技大学都有一些中药课程,珠海方面也有,但居于地区局部利益考量,都不愿让区外实体随便分享利益。因此,导致中医药产业园,看起来只是一所制药研发工厂,而不是透过经济协同效应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化、提升本地人力资源和国家中医药推广做出贡献的区域合作整体。另外,澳门大学横琴校园建设中,河底隧道、校区基建工程、珠海密封道口工程接连出现公众质疑,暴露出澳门政府工程拨款决策、专营特许批给决策的“暗箱操作”,导致公众质疑加重,构成跨境合作的障碍。
更有澳门与珠海关于机场的竞争,珠海机场拥有4 000米国际机场跑道,但却只能飞国内航线,国内旅客吞吐量也破千万,同时珠海轻轨连接机场线、珠海机场廉价航空的发展,必将吸引更多旅客搭乘;澳门机场开辟了国内国际航线,但其建筑面积、容积率有限,机场已近饱和。两地机场都面临港珠澳大桥开通,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建成后客运压力大,澳门和珠海两地机场将面临更大挑战。
澳门自回归以来,经济快速增长,人口数量增加,但是澳门受空间局限,澳门综合交通体系尚未建成,基础设施落后。轨道交通方面,虽然自横琴接入氹仔线即将通车,但也无法满足和解决澳门半岛交通状况;港口航运方面,尚未建成停泊大型邮轮的深水港,同时航线单一,内港码头淤积较多,还形成内涝;机场航运方面,建筑面积小,机场跑道不能满足国际大型客机起降,同时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平台,缺少直飞亚非、拉美等葡语国家的航班;城市公共交通方面,公交线路虽基本能到达澳门各地,但线路效能低,规划不完善,旅游巴士和出租车服务质量不高。另外,澳门定位于“世界休闲旅游中心”,除赌场豪华建筑外,大型综合旅游休闲娱乐设施配套不足。综合交通运输设施与内地形成较大差距,既影响与内地经贸合作效率、增加合作成本,也影响内地游客赴澳游的满意度和逗留时间。
同时,因土地有限,澳门境内酒店数量显然不能满足广大旅客需求,截至2018年底,澳门共有酒店及公寓116家,可提供客房3.9万间,同比增加5.8%。其中五星级酒店客房有2.5万间,占总供应量的63.1%。2018年全年酒店及公寓增加住客126.3万人次,达1 410.7万人次,内地住客达971.7万人次,同比增长12.5%。全澳酒店及公寓平均入住率达91.1%,平均留宿1.5晚。目前,澳门酒店大多是拥有博彩经营权的四星、五星高级酒店,容易对非博彩酒店和地理位置较差酒店形成市场挤压。澳门酒店基本布局于澳门商业中心、离岛风光地带、港口码头附近,受土地限制的环境决定了澳门短期内无法兴建星级酒店,这就势必造成酒店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回归二十年,澳门与内地经贸合作不顾风雨、日夜兼程,取得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推动两地经贸关系在稳定中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值得深思。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澳门与内地经贸合作需要继续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澳门独特优势,在CEPA协议、“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等“机遇叠加”背景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澳门充分发挥澳门语言、历史文化、制度、离岸服务等优势,借助中葡经贸合作平台,加强与葡语国家、拉丁语系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精准联系、精确合作,建立中葡商事法律仲裁中心、中葡国际公证中心、中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泛珠”区域与葡语国家甚至欧盟国家、拉美国家、东盟国家的有机对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及“泛珠”区域企业“走出去”,建立更多的合作伙伴关系;利用无外汇管制,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进出口及离岸结算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财富管理中心,利用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平台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丰富海外市场内涵,提升湾区国际化水平。也可借助葡语国家与所在区域经济共同体组织,吸引世界知名企业来大湾区投资兴业,提供资本支持,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另外,澳门具有丰富的旅游教育和培训经验,可以对旅游教育培训资源进行整合,打造“粤港澳大湾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加强湾区旅游人才培训,尤其是“特色小镇”、款待管理、休闲管理以及国际旅游管理等专门人才教育培训,有效促进大湾区旅游休闲人才流动,提升湾区品牌;澳门也可让旅游管理和教育经验“走出去”,旅游业是东南亚、南亚的支柱产业,其旅游人力资源素质面临诸多挑战,而澳门利用旅游业培训基地,搭建旅游国际教育平台,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澳门产业多元化一直是多年争论的话题,对于这个问题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澳门回归二十年来,也经历过跨境工业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尝试,最终效果都差强人意,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博彩“一业独大”现象仍较为严重。事实上,澳门整体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早已不存在,第二产业已经开始消退,第三产业已经崛起,2017年第三产业比重达94.9%,同比增长1.6%,第二产业比重为5.1%,同比下降1.6%。以博彩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崛起,说明澳门单一产业格局已经形成,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外向依赖越来越强,存在巨大风险。
澳门产业多元化,应该以新思维、新精神推动主体产业更加健康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协调其他产业优化和成长,增长主体产业链条,与其他产业形成联动,维持产业结构适度多元和均衡发展。澳门主体产业是博彩业,对经济社会贡献大,但需完善博彩产业功能,建设责任型博彩业,
探索博彩新业态。同时,完善博彩产业链条,集博彩科技研发、博彩文化(纪念物、发展史)、博彩旅游(住宿费、餐饮、观光)、特色金融、人员培训、零售等于一体,提升城市轨道交通、酒店、商业中心服务质量,真正做大做强,实现产业内部多元化,从而优化整个服务业。以完整服务链条,带动金融、保险、会展、仲裁、贸易等专业服务,结合自身实际优势,建立博彩为主体特色产业结构。受修例风波非法暴力集会影响,香港的营商环境急转直下,而安全、稳定而又是自由港的澳门恰恰在很多方面可以承接乃至替代香港,有效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而随着当前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不排除美国拉拢日本、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部分地区提早实施放开博彩业的计划。博彩业保持健康的发展,对澳门能够持续发展,居民能够安定生活都很重要。博彩业带来很多的税收收入,对医疗、教育、养老等福利事业发挥着支撑作用,其他行业暂时没有办法立刻取代博彩业,所以,既要坚持优化健康发展博彩业,又要为博彩业的突围打基础。就当前的情况而言,要充分发挥港珠澳大桥的作用,只做不说,更大力度地放开港澳两地往来车牌,主要致力于推动承接和替代香港的金融、旅游、会展、贸易物流、教育和科创的发展,可以考虑推出澳门金融平台如交易所等计划。就短期而言,主要发挥澳门可以承载大型会展的酒店旅业优势,推动会展贸易业高速发展,并可以更好地凸显澳门的国际平台优势;推出澳门交易所以及特色金融业的发展,盘活庞大的澳门资金资源;长期而言,主要加大力度推动教育和科技变革创新与协同发展的发展。
在国家施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良好背景下,国家出台取消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优化社保缴纳政策、出入境等,内地各市配套诸多创业谷或创汇谷,欢迎港澳青年内地创业,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就明确指出“支持港澳中小微企业和青年人到内地创业发展”。澳门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澳门青年“北上创业”,同时加强与内地在保险、社保、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协调。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习惯性水域管辖权的可新填海范围内划定一定区域,打造澳门青年的梦想家园,在该园区配套青年创新、创业和创意的一条龙基地,并配套建设青年公寓,对参与其中创新创业的青年以及夹心阶层推出限价房,让青年成为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生力军,又能解决澳门青年最关心的住房和房价高企问题,有效推动澳门青年生活与发展协同奋进。
澳门政府还需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千人计划”、博士后基金等,优化高层次人才落户澳门的手续、条件和福利待遇以及配偶工作、子女上学等,完善科研设施配套建设,为引进人员解决后顾之忧,让人才留得住。同时,澳门政府应该注重本澳高等教育发展力度,澳门高校各有特色,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各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投入力度,力争在十年内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整体提升澳门高校办学水平,使澳门更多高校进入世界一流高校行列。另外,还需更加重视内地在澳攻读学位学生,鼓励更多符合澳门紧缺、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留澳发展,以弥补澳门人力资源不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澳门高校回信中提出“希望澳门高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培养更多爱国爱澳人才,创造更多科技成果,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澳门政府先后签署了两份参与珠三角合作的纲领性文件,即《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和《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也有参与港珠澳大桥的经验。澳门特区参与开发横琴,成立了澳门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粤澳中医药产业园,2009年还动工建设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另外,还签署了《关于穗澳共同推进南沙实施CEPA先行先试示范区协议》。这些协议框定了澳门特区在《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的特定责任,都政治正确地列进了澳门特区政府的施政方针中。在粤澳中医药产业园、澳大横琴校园、南沙项目等建设经验中,如何调动优势资源、突破利益固化,参与过程中如何防止粤澳合作各种项目过滥导致产能过剩(包括澳门居民的公开咨询)等,需要认真总结经验,突破制度的藩篱。
2019年是澳门回归二十周年,也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在规划纲要中近百次提及澳门发展,表明中央对澳门的关心和支持。现澳门政府已成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委员会”,并由行政长官担任主席,这是落实湾区规划纲要的第一步。同时澳门还需发挥“一平台”、“一中心”、“一基地”的地缘优势,将其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以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整合中葡平台资源,如法律、服务信息等,完善中葡平台建设方案,提供一条龙服务,鼓励粤港澳大湾区甚至更广地区中资企业到澳门设立公司,同葡语国家、拉丁语系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进出口贸易;设立澳门证券市场,建立人民币结算中心,发展中葡金融服务平台,主权国家财富管理中心等特色金融,解决内地企业与葡语国家外汇结算困难等问题。另外,利用全国人大授权澳门横琴口岸的管理模式,继续创新澳门在横琴建立“粤澳特别合作区”的模式,在“一国两制”的大方针下,突破利益藩篱,加强两地各制度创新,并先行先试,促进制度创新外溢,延伸至其他领域、其他跨境合作,书写“一国两制”新的篇章。
目前,广东正以前所未有的担当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特别是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专门研究部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要推动澳门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和回归20周年为契机,抢抓广东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勇于担当的契机,推动湾区有关涉澳的湾区政策尽快落地,尽快推动与珠海、广州、中山、江门的区域合作平台和飞地园区落地见效。尤其要加快推进澳门与珠海的产城人融合工作,优化关闸设置与通关程序,在珠海定向推出澳门社区,解决夹心阶层的住房问题。通过港珠澳大桥的延长线、横琴快线等路网作用,充分发挥珠海横琴、金湾面向澳门国际商贸平台的贸易、物流、仓储等基地功能,真正让澳门人在珠澳之间宜居宜业、便利往来。深入推动澳门青年在湾区的创新创业,目前澳门的基地和创新创业的青年还比较少,在回归20周年时要筛选一些内地创新创业的澳门青年典范予以表彰,发挥榜样作用,推动澳门各界特别是青年一代实质性地融入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发展大局中。
澳门经过多年发展,城市已进入“老龄化”,楼宇残破,尤其是澳门半岛,片区亟待活化,澳门特区政府也已将城市更新提上日程,旨在建设绿色宜居、配套完善的活力城区。澳门政府还需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以数据创新为载体,带动金融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旅游创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典案例,牢牢把握澳门在全世界拔得头筹,打出城市名片,获得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的重大机会。
同时完善综合交通设施建设,如澳门机场可考虑迁建,在珠海万山群岛的黄茅岛采用飞地模式建设澳门国际新机场,这也符合澳门机场发展的内在要求,也符合澳门长远发展目标。或者可以采用同珠海机场合营的模式,以入股形式参与“珠澳国际机场”的运营和管理。同时将原有澳门机场旧址作为新城开发建设用地,按照目前澳门地价也足以支撑新机场建设,同时将带来更多有利于澳门发展的新空间。轨道交通方面,现已规划横琴至氹仔段,将来可规划直接从珠海站引入到澳门半岛填海区A或B地块,同时加强地下轨道交通可行性研究规划。营造创新之岛、人才之岛、生态之岛。
回归二十年来,澳门保持持续繁荣稳定,成为“一国两制”成功落实的“范本”。在当前特殊形势下支持和强化澳门“一国两制”样本,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新当选并获中央政府任命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贺一诚时明确提出“胸怀大局、站高望远,准确把握澳门实际情况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团结带领澳门特别行政区新一届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协同奋进,变革创新,认真谋划澳门的长远发展,续写‘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新篇章”的殷切希望。澳门回归二十年来,在“一国两制”的实践、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区域合作、管治机制等方面既有很好的经验总结,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建议中央有关部门会同有关机构开展深度研究,总结经验,并前瞻性地研究澳门未来的发展,保障澳门政治安全稳定、社会长治久安、经济更加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