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懿
【摘 要】在新高考及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已经逐渐从注重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应试教育转变为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素质教育。在此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当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解题能力等数学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的不足之处,并且通过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等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强化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高中教学;高中数学;解题能力;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社会对于学生数学能力、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正是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以素质教育、新高考改革为教学改革的导向,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在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此,本文分析研究如下。
一、解题能力对于高三数学教学的意义
在高中教学中,数学是重要的主科内容之一,特别是在高三阶段,学生一方面面临着语文、英语等主科学科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数学教学在高三阶段强调学生对于高一到高三数学知识的综合性、逻辑性以及体系性,对于学生而言是较大的挑战。因此,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三阶段的数学课堂一直由数学教师主导课堂,学生主要通过对数学习题的重复训练来强化对于数学知识的肌肉记忆。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帮助学生熟悉高考的相关数学题型,却极易令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数学解题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数学考试更加注重学生的解题能力、分析能力,通过重复性训练锻炼的学生在接触高考数学试卷时难免出现心慌、没有头绪等问题。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加强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有如下重要意义:
(一)数学学科的要求
虽然我国教育体系逐渐从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但数学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以及一定的分散性,高一、高二、高三等各个教学年段之间的数学学习内容并不紧密,学生在高三阶段需要对高一至高三的所有数学知识内容进行集中复习以及巩固,因此如果不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极易出现书本知识与实际学习脱节等问题[1]。
除此之外,数学学科虽然在年段上有所分散,但是在同一教材内部却仍有一定的体系性以及逻辑性,特别是在高三阶段学生系统性复习的过程中,找到数学习题之间的逻辑性以及体系性,深入挖掘数学习题所提供的材料内容、解答规律是高三数学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这就要求教师需要通过对经典例题的讲解来引导学生自行解答相关例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二)树立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
作为抽象性、逻辑分析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高一、高二阶段一旦基础不牢,高三进行系统性复习时极易出现考试成绩下降、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注意力分心、丧失学习自信心等问题,而系统性学习阶段教师的教学进度较快,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消化和吸收出现差别,在学习时极易产生沮丧等消极负面的情绪,进而丧失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此时,教师加强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从简单的习题开始,逐步恢复自身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进而跟进教师的教学进度。
(三)养成数学分析思维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数学教学已经不单一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为主,数学教师应当通过数学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高中阶段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解题能力以及数学思维。通过对解题能力的系统性培养,学生能够培养自身的数学学习思维。
二、目前高三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的问题探析
既对于高三现阶段数学解题能力培养出现的问题,本文分析研究如下:
(一)审题角度分析
学生解题能力的基础是对于题干认真、细致并且抓重点的审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在解题能力培养前系统性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但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学生对于题干的分析过于浅显,导致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时常出现马虎、审题不仔细等情况,不能抓住数学题目的重点,进而导致学生的解题过程过于繁琐或解题错误。
(二)逻辑角度分析
在高三阶段,抓住不同学年段数学知识内部的体系性、逻辑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数学题干,找到数学习题考查的数学知识内容。这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数学逻辑能力,能够积极运用数学逻辑思维解决数学习题。但我国高中数学教育特别是高三阶段的数学教学并不强调逻辑训练,导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出现没有逻辑性、不能看到习题考察的本质等问题,进而导致学生的解题能力停滞不前[2]。
三、高三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一)以教材为基础
在传统应试教育中,学生高三阶段会以大量的习题作为强化训练、培养自身解题能力的方式。但是通过分析研究,本文发现大量的习题训练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立足于教材,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经典例题以及高考试题,通过相关例题令学生以一道或两道数学题掌握这一类型的数学习题的解题方法以及分析思路,进而通过一定量习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一方面更贴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能够最大限度的学生减轻学习负担;另一方面,对数学经典习题的深入学习能够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在高三阶段强化学生的数学基础,有助于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跟进教师的教学进度。
(二)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首先,数学教师可以令学生自行分析例题的题干,并且找到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再由教师带领分析例题的题干,逐步分析题目的信息点,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在分析过程中遗漏了哪些知识点,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审题能力。其次,数学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养成独立审题、仔细审题的习惯,找到习题题目的规律,提升自身解题的效率以及审题的准确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新高考及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解题能力对于学生建立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深入分析高三阶段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来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玉香.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20,000(008):P.133-133.
[2]魏芳.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 新丝路:上旬,2020(7):0218-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