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珂悦 杨复正
基金项目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习近平用典英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 : 2020YCXS078。
摘 要 :本文是一篇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原文本是一篇学术论文,该文本属于诗歌语言特征研究类著作,主要研究内容是从语用角度看诗歌的句法特征。原文列举了很多诗歌的实例对诗歌的句法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得出了 12 条有关诗歌语言特点的结论。因此,希望这篇翻译实践报告能为研究诗歌语言特点的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翻译实践 ;翻译策略 ;诗歌语言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齐珂悦(1997-),女,汉族,河南南阳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 :英语笔译 ;第二作者杨复正(1997-),男,汉族,江西南昌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 :英语笔译。
[ 中图分类号 ] :H315,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2-2139(2020)-24-175-02
1.引言
首先,对此次翻译任务的背景知识作一个概述,同时介绍此次的翻译文本,以及翻译选材的重要意义。
1.1 翻译任务背景
英语诗歌是英语语言文学学习中的难点,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诗歌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而對英语诗歌特殊句法结构的研究对解读英语诗歌,领悟诗歌内涵和形式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诗歌研究中,学者们更重视语义,但近些年国内也有学者对英语诗歌句法的特殊结构从不同角度进行过探索,如范守义的《论诗歌的句法结构美》探索了诗歌结构的美学特征。(范守义,2004)石卫华的《英语诗歌中的特殊句法初探》介绍了七种形式的英语诗歌特殊结构。(石卫华,2005)刘皓明的《透明的翻译 :西方诗歌翻译所涉及的句法问题和翻译哲学》讨论了西方诗歌汉译中所涉及的句法问题和翻译理论问题。(刘皓明,2012)
但这些研究大都停留在很广的层面,对英语诗歌的特殊句法形式进行了总的论述和举例说明,侧重于概括英语诗歌的表层特征,却很少从语用角度对诗歌的句法特征进行深入探究。
1.2 翻译文本及意义
此次翻译实践的文本是约旦费城大学的 Khalil Hassan
Nofal 博士,发表于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 这本杂志上的论文,名为 :Syntactic Aspects of Poetry: A Pragmatic Perspective。这篇论文对以往诗歌语言的一些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运用语法和语言学的知识来分析诗歌语言结构的形式,发现语言结构的诗意和效果,对诗歌句法结构进行了归纳总结,得出了诗歌语言的 12 个主要特点。(Khalil Hassan Nofal,2011)
英语诗歌句法精炼,形式别致,意象丰富。选择翻译这篇论文,是希望它可以帮助国内研究诗歌语言方面的学者, 了解并熟悉这些特殊结构的用法,挖掘作品的内涵。
2.翻译过程描述
这部分从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及难点、译后校对以及翻译理论基础三个部分展开论述。
2.1 译前准备
这篇文本是与语用和诗歌句法相关的内容,译者首先去知网上查阅了很多与诗歌句法相关的知识,对即将翻译的内容做了一些了解。
然后大致浏览了这篇论文,在文中标出了一些翻译难点,主要是和专业术语相关的词句、引用的诗歌的翻译和一些长难句的翻译,并去查阅了一些资料来帮助自己的理解和翻译。
我在翻译实践中借助的翻译辅助工具有 Trados,网易有道翻译,百度翻译,《英汉大词典》(陆谷孙主编)等 ;我查阅资料和背景知识用的主要工具是百度和知网论文。
2.2 翻译过程及难点
翻译中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对诗歌的理解和相关的专业词汇的翻译,译者去知网上查看别人的相关论文,从中学习和诗歌句法相关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就可以给出更好的译文。
2.3 译后校对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曾为诗中的“推”字是否应改为“敲”字而全神贯注的思考,达到忘我的境界, 这亦是“推敲”典故的由来。
翻译校对是指在完成翻译后核对译文和原文,并对译文进行纠错、修改、润色的过程。翻译项目的译后校对流程通常如下 :(1)译文排版。(2)译文审校。(3)译文反馈。
2.4 翻译理论基础
1981 年,英国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彼得 · 纽马克在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一书中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从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探讨如何达到两种语言间的“对等”。
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试图使读者阅读译文所产生的效果尽可能接近阅读原作的读者所产生的效果。语义翻译则力争表现原文确切的语义,译文尽可能接近原文的词汇结构和语法结构。(Peter Newmark,1981)交际翻译侧重的是译文读者。而语义翻译则侧重于保留原作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当然,如果原文信息带有普遍性,也可以同时采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应该说这是最“理想”的翻译,因为可以同时照顾到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冯莹,2016)
翻译文本中引用了大量诗歌,所以在翻译这类作品时需使用语义翻译。而原文中作者的叙述,如对诗歌句法的分析和研究,为了方便译入语读者的理解,则可以考虑采用交际翻译。
3.翻译案例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本实践报告的主体部分,本章节将从专有术语的翻译、诗歌的翻译和长难句的翻译这三部分,对本次的翻译实践进行案例分析。
3.1 专有术语的翻译
由于翻译文本是一篇和诗歌句法研究相关的论文,因此文中出现了一些和诗歌句法相关的专用词汇。
例一 :Types of Deviations in the Language of Poetry
译文 :诗歌语言偏离的类型
分析 :deviation 一词在文中多次出现,利奇在其著作中完善了偏离理论,并将之运用于诗歌作品的分析当中。通过求证这本书,我发现书里有提及“偏离”和“变异”的区别,而在这篇翻译实践当中应该指的是词汇偏离和句法偏离,也就是说此处的 deviation 应翻译为“偏离”。(Leech, Geoffrey N.,1969)
3.2 诗歌的翻译
因为翻译文本研究的主题是诗歌句法,所以翻译时的一大难点就是诗歌的翻译。
例 二 :a. By them had slimy paths been trailed and scraped
(Owen)
b. Slimy paths had been trailed and scraped by them.
分析 :这是欧文的一句诗,a 句是原诗,b 句是这句诗按照正确的语法顺序排列的。通過查阅词典可大致得出词句的意思为“他们在泥泞的路上,被泥巴拖着脚缓慢前行”,但是这是一句诗,其译文必须简洁凝练且传情达意,因此得出我认为最恰当的译文。
我的译文 :他们在泥泞的路上踉跄而行。
原文九个词,译文用十二个字把其想表达的意思都尽然表达出来了。
3.3 长难句的翻译
长难句通常是指句子结构复杂的复合句,众多语法结构按照一定的语法顺序堆砌起来就形成了长难句。在翻译此类长难句前,必须先分清层次,判断是并列句还是复合句,然后找转折词和连接词这类标志性词语,理清逻辑关系。通常使用拆方法来翻译长难句。
例 三 :This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the rules of grammars will
have to be modified so as to permit certain "liberties" or“licenses " on the one hand, and to account for the novel kinds of restrictions that are imposed on linguistic units in poetry both within and beyond the sentence, on the other.
这个句子不仅长而且难以理解,里面包含有同位语从句、插入语、定语从句等复杂的句式,而且所论述的观点也与诗歌句法特征相关,又增加了对句子理解的难度。前两个短句是同位语从句,因此可以合并翻译为“这是指语法规则必须加以修改”;后面的两个插入语要放在每个意群前面翻译 ;划线部分讲的是和诗歌语言规则相关的内容。
我的译文 :这是指语法规则必须加以修改,以便一方面诗歌可以有其一定的“自由”或“特许”,另一方面解释了对诗歌句子内外的语言单位设定的新的限制。
4.翻译实践总结
翻译是连接原文与译文的桥梁,所以译者就是翻译活动的主体,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译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译文的质量,所以译者必须清楚自己的定位,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适时发挥译者的主体性。翻译文本为学术论文型,所以在翻译时既要重视原文的学术观点和理论的严谨性,又要重视里面所举诗歌翻译的文学性。由于中英文分属不同的语系,差异大,所以要做到“完全对等” 几乎不可能。所以,在翻译时,译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适时发挥其主体作用,拿捏好两者的关系,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艺术创造,增强论文译文的可读性,提高其对读者进行学术研究所能提供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Leech, Geoffrey N. (1969). A 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 London: Longman.
(2) Newmark, Peter. (1981).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Oxford and New York: Pergamon.
(3) Nofal, Khalil Hassan. (2011). Syntactic Aspects of Poetry: A Pragmatic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
(4) 范守义(Fan, SY).(2005). 论诗歌的句法结构美--汉英诗歌比较研究. 外交学院学报(4), 98-107.
(5) 冯莹(Feng, Y).(2016).人物传记《埃兹拉·庞德:文艺人生》翻译实践报告. 上海师范大学.
(6) 刘皓明(Liu, HM).(2012).透明的翻译:西方诗歌翻译所涉及的句法问题和翻译哲学. 同济大学学报,(2):8-20. [7]石卫华(Shi, WH).(2005). 英语诗歌中的特殊句法初探.咸宁学[1] 院学报,(5):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