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琳
《小学语文新课标》在高年级閱读教学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真正达到上述目标,可以尝试“以点带面”和“重视人文”两种基本方法。
一、深挖教材,给阅读教学精准定位
课标对于高年级阅读的阅读方法、阅读体验都有着着纲领性要求,具体落实还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广度的拓展。从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教材来看,各单元分别有“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学习点面结合的方法、感受情景交融的魅力”等不同的专题编排。在此基础上开展的阅读教学,正是要把握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积累、理解能力相对较高”的年龄特点,再结合前述“不同学习主题安排”,对阅读教学做出精准的定位,进而改变以往“大阅读观”下的“放任自由阅读而终无所获”的尴尬局面。
以第三单元的课文阅读教学为例,首先要把握“情景交融”这一精准定位,进而展开阅读教学与指导,可以让学生在《竹节人》阅读时,读出“竹节人的趣事”,发现如何融入“对传统的喜爱之情”;而在《故宫博物院》则在寻找博物院特点的同时,去发现作者怎样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进而再通过“情景交融”主题的写话、习作等方法,对学生的阅读体验加以巩固运用,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以点带面,全方位提高阅读效率
前述“精准定位”的整体思想,要贯彻到各个单元了、各篇课文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以细化的策略加以支持,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效,那就可以尝试“以点带面”的阅读教学方式。
1.把握“关键字词”,创新阅读方法
关键字词可谓是课文的亮点、重点,很多教师都能由此展开教学,可是传统的教学中只是让学生查找、标画,并由此来展开字、词的理解,进而串通全文内容。而我们要进行的创新式阅读教学,则可以让学生围绕一定的目标,去寻找“关键字词”,借关键字词建构文章框架,进而开展自主阅读。
例如,在部编版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一课的阅读教学中,围绕本单元“感受主次分明写作”的主题编排,让学生在初读时寻找“时间节点”的重点字词,进而展开“哪个详写,哪个略写”的阅读探究,如此简洁明了的阅读设计,不仅给学生留足了“自主阅读”的时间,更让他们的“阅读”更是“主次分明、效率更高”。除了把握“时间节点”的字词以实现主次分明式阅读之外,还可以从“先、后、内、外”等关键字词来体悟写作的顺序,从“情绪变化”的关键字词来疏理作品的主线,以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品赏“重点句段”,拓展阅读内容
重点句段,一般是课文的精华部分,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体验作品内涵的重点句子或段落。在常规教学方法时,许多教师会让学生初读、品读、赏读,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表达,进而实现阅读体验的丰富与延伸。而我们要进行的创新式“重点句段”品赏,是基于拓展、对比的阅读让学生在同类型句段中把握共同点、在不同类型句段中发现差异,进而实现阅读内容拓展下的阅读与鉴赏能力提高。
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鲁滨逊漂流记》一文阅读教学中,把握本单元“真实情感表达”的精准定位,让学生去品读“鲁滨逊各种历险的句段”,围绕“他给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思考为什么取这样特殊的名字?拓展“为初生儿起名的句子”,在对比中发现“名字”中所包含的期待或纪念,让学生从中体悟出鲁滨逊的真实感受。如前述“灵活”方式拓展,以对比的方式品赏重点句段之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精彩片段”,如“开心句段集锦、经典名段赏析”等,以此让学生在课内阅读的同时,拓展视野更强化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三、重视人文,多元化促进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高年级小学生尤其要注重人文素养,这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加以渗透,才能达到开篇提到的“在交流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具体的人文渗透,则可从如下二点予以实现。
1.创新“情境设定”,助力语文深度学习
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阅读氛围,激发学生深度探究的欲望。情境创设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前,也由原来相对单一的“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分角色读”,变为现在的“视听盛宴、美文诵读”等。而我们在此基础上创新式“情境创设”,是不失“人文本色”、不求“花样翻新”的精准式情境创设,那就是兼具“人文性”“实效性”的情境创设。
例如,在《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把握单元重点“真实情感”及本课重点“分析人物性格”,在讨论环节进行如下的情境设定:师(播放黑乎乎的山洞内景,并伴以紧张的音乐)让学生朗读山洞中迷路的句段,并辅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古诗以渲染氛围;当读到“风筝探路”的句段时,则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由此让学生体验到小主人公的勇敢、乐观与机智,进而发现“探险”的乐趣,和主人公一起体验着刺激与新奇,发现他爱探险的性格特点。如此音画的短暂应用,辅以学生已有的“古文经验”所渲染的情境,让学生迅速进入其中,明确人物的性格,达到了较好的人文素养渗透,更提升了阅读教学成效。
2.链接“生活经验”,实现人文情感迁移
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语文、理解文章的重要基础,而把生活经验迁移到阅读教学中来,则会使得学生的人文情感从现实中迁移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来。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方式都或多或少的包含着当地的、本人的人文素养,而文学作品更是现实生活的升华,所以将二者密切结合,也将碰撞出学生人文情感迁移与强化的火花。
例如,在六年级下册朱自清的经典散文《匆匆》阅读教学中,要巧妙的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于一年四季的体验、时光变迁的感悟都悄悄融入,把文章的中心句进行巧妙改编,以“我们的日子是不是一去不复返呢”这一问题,引发学生对生活经验的思索,进而谈起那些“过去的日子”,想起“印象深的人和事”,在同学们对过去的怀念中,进入到课文的阅读理解,把生活中的“怀旧、怀念”的情感体验,迁移到本课学习中来。还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的佳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创编。这一过程,让学生品味课文内容,让其升华生活中的人文情感,更能对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培养和提升。
总之,要做好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以达成新课标相关要求,就要把握“重点字词、精彩句段”进行“以点带面”的阅读教学,以拓展阅读内容和方法;还要从“创新情境、链接生活”多个方面,重视人文元素的渗透。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还要从不同的主题、内容进行灵活而有效的拓展,以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望湖小学 (23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