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0-09-06 14:11蔡俊清王博
时代汽车 2020年16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蔡俊清 王博

摘 要:近年来,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本文梳理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 汽车检测与维修 校企合作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迅速发展,汽车维修企业相关岗位需求日益增多,很多企业处于常年招聘、常年缺人的状态。然而近年来,在教育部扩招政策引导下,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每年的毕业生并不少。那么,为何在高校生源充足的情况下企业会出现用工荒的问题呢?笔者通过走访企业、调查毕业生就业现状发现,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岗位需求之间不能完全融合衔接,毕业生在汽车维修企业就业后往往在过渡期就大量离职。上述问题的症结在于高校与企业之间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不对接。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现代学徒制的提出正是为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善当前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不对接的问题。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

1 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区别于传统的手工作坊“师带徒”的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对于学徒的学历层次提出更高要求,教育过程体现终身学习。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与师傅的联合教学,采用“工学交替”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1]。因此,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企业深度合作的前提下,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建立考核方案,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有利于帮助学生尽早与行业接轨,有利于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也有利于完善企业用工制度,学生、学校和企业三者之间可相互服务共同获利。

2 现代学徒制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应用的困境

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印发了相关方案文件,并先后两次遴选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但到目前为止,除山东省在2019年提出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以外,其他省份鲜有全面推行的政策,其各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并不完善。

对于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培养中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来说,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企业管理有难度。学徒不同于企业的工人,他们技能并不熟练,在车间不能承担真正的维修工作,若只是在一旁观看师傅维修车辆,可能造成维修车间管理混乱,甚至遭遇工伤,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存在风险承担及用工管理的问题。

其次,政府政策扶持不够。学生以学徒身份在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企业必然要承担部分工资,然而政府对这部分人才培养的投入缺乏政策上的优惠和扶持,企业面临劳工权利与自身利益的两难问题,导致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

第三,学校管理机制不匹配。传统的职业教育通常采用校内理论课+实训课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以校内为主,而现代学徒制要求学生要有足够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学习,学习场所由校内转到校外,这对学校的管理机制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3 现代学徒制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应用与实施探究

现代学徒制是汽车维修技术人才培养中采用的主要手段,自倡导校企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政策文件颁布以来,不少高职院校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和试点开展,产生了一些经验。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研究已经开展现代学徒制試点工作的院校以往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时可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3.1 成立领导小组保障试点开展

现代学徒制的内涵是“工学交替”的校企双主体育人,为保证试点开展顺利进行,避免相互推诿,应成立由学院、企业、政府相关负责人组成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学院成员包括教学副院长、教务处长、二级学院专业负责人,企业成员包括部门经理、人力资源主管、车间主管。当地政府则主要负责协调统筹监督试点工作的正常运行。

3.2 认准定位、明确培养目标[2]

现代学徒制对人才培养的过程是终身的,因此,实施过程中应明确汽修专业学生各阶段的目标定位,根据岗位需求将专业技术能力分为初、中、高等多个层次,学生可通过不断学习进行学历升级。针对汽车维修岗位,培养具备汽车维修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班组内部协调能力,能较好地与部门领导、业务人员及客户进行沟通的能力,适应从事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等工作,建设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技术技能人才。

3.3 遴选优质企业

在现代学徒制校企双主体模式下,合作企业的选择十分关键。企业需要向学生提供校外的实习实践平台,其规模、文化、前景等对学生眼界的拓宽、实践水平的提升以及今后职业生涯的规划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合作企业时,要重点选择积极参与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各项制度完善,规模较大的企业,为学生提供较好的校外实践平台。选定企业后可深度合作进行联合招生,共同选拔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3.4 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

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是“2.5+0.5”的模式,现代学徒制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打破这种固有的模式,采用“3+1+1+1”、“定单定岗”或者“1+1.5+0.5”等人才培养模式[2-4],针对岗位群必备的岗位能力进行课程整合与模块划分,形成一套适用于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开展的课程体系,并制定课程标准。通过校企联合开发课程、双师的联合讲授,使学生身份实现“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转换。

3.5 班级组建与教学实施

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在组建时,宜在大一新生中充分宣传,且专业不受限制,汽车类专业均可参与选拔。其次,充分尊重企业的育人主体地位,校企联合进行面试,筛选最终进入试点班的学生。为保证试点开展各方权益,学校,合作企业及学生之间应签订三方协议[4]。教学实施中,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有序开展教学,各方主体明确责任与义务,切实保障学生真正学到技术技能。

3.6 完善监管与考核

现代学徒制实施以后学生有很长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其考评与监管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构建完善的监管网络是保障现代学徒制正常运行的必备条件。学校和企业应肩负监管主体的责任,对学校而言,应建立主管院长、系部管理员、辅导员三级管理体系,对学生出勤到岗情况进行在线监测[5]。企业则应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进行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同时,定期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考核,如考证考级获取证书、项目考核、综合考核等。

4 结语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新模式,能帮助汽修专业学生提升认知能力及操作能力,保证学生毕业即融入到工作岗位中去,真正做到毕业即就业。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区域发展差异及院校自身特点,现代学徒制在具体实施上还需“量身定制”,不能一概而论,各高校还应结合地方特色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现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及检修》课程考核标准的开发(批准号:YJ201813)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 [2014]9号.

[2]皮连根. 现代学徒制在汽修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 学园,2015,(32):73-74.

[3]张冉, 温云芳.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汽修专业中的应用研究[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6,14(3):27-29.

[4]童红兵, 毕志明, 姜晓洁任文杰. 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人才培养2018, 2:60-61+87.

[5]张秀平,童红兵,任文杰,王鑫鑫.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 价值工程,2017(16):179-181.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