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丰富意蕴的立体化呈现

2020-09-06 14:05徐艳玲
人民论坛 2020年22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人类命运共同体

徐艳玲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价值意蕴 利益意蕴 责任意蕴 发展意蕴

【中图分类号】D56    【文献标识码】A

时至今日,人类文明这一未完成的巨幅画作已经有了许多绚烂亮丽的色彩着墨,亦不缺少描绘荆棘磨难的沉重笔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拨开了现实迷雾,不仅让更多人看清了人类自身的现实境况,也让更多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和认同。在全球抗疫的宏大图景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意蕴得到了立体化、具象化呈现。

生命与健康成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底色,进一步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意蕴

价值反映的是一种主客体之间满足与被满足的辩证关系。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人们,既有某些特殊的、个性的价值诉求,也有作为同一物种的普遍的、共性的价值追求,这就为人类共同价值的生成提供了可能性空间。回望历史,在人类长期的交往实践中,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文化样态中碰撞、冲突、融合,形成了存在共通性和普遍性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在支撑。

生命与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不同肤色的人们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底色。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人们要想从事生产实践,开展历史活动,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健康地活着,这是一切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画卷展开的首要条件。在跨越国界、文化和制度的疫情面前,从人类生存这一重大关切出发,尊重各个国家的制度和文化差异性,求同存异,坚守人民的生命和健康等基本价值追求,是战胜疫情的核心和关键。从学理上看,中国的抗疫实践作为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开展的生动实践,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和使命的时代应答,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生命至上”这一价值理念的真诚坚守。但在疫情初期,有的国家对此并不理解,认为戴口罩等防疫行动限制自由、侵犯人权,甚至有个别国家罔顾中国抗疫的实际成效,恶意制造制度对立、文化冲突和种族歧视的对抗观念,炮制了“抹黑论”“阴谋论”“甩鍋论”等失实言论。自由和人权固然重要,但在面临可能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威胁的疫情时,生命权、健康权就成为最紧迫的人权,其他权利都应该为之让路、护航。

纵观一些西方国家所编造的一系列失实言论,究其本质,是一些政客结合疫情时代的国际背景对西方“普世价值”的翻新和再版,是试图推卸责任、转移国内矛盾的现实政治运作,是企图站在所谓价值制高点上对世界政治指手画脚的再度演绎。这些假以“自由”和“人权”之名的“普世价值”,最终是为了维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统治地位,与我们倡导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截然不同。面对疫情的暴发与扩散,一些西方国家罔顾人民的生命安全,沉迷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在疫情防控中上演了一出出闹剧,使得“普世价值”的虚伪面纱被揭开,谎言所掩盖的真实面相也被曝光在世人面前。值得注意的是,揭露“普世价值”的本来面目,不等于否定人类共同价值的存在。由于共同的需求,人类必然会产生更多共同价值,这符合人类社会的基本事实和发展规律。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祝贺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开幕的致信中指出:“人人享有健康是全人类共同愿景,也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健康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基因,是凝聚全球力量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公约数。面对疫情迅速蔓延的紧张情势,中国的防疫举措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支持和认同,许多国家开始通过号召全民戴口罩、开展国际医疗合作等措施抗击疫情,更多的国家在维护生命和健康等基本价值方面已实现共识大于分歧。

“自由”“人权”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口号,更不是政治斗争工具。生活在共同体中的人们在面对生存这一根本问题时,方能深刻理解生命健康才是最大的自由,生命健康权才是最大的人权。众多国家对人民生命的珍视也使得生命和健康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底色得到充分彰显,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意蕴。

在“挑战—回应”的具体演绎中,人们将对全人类共同利益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悟,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利益意蕴得以全面呈现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打破了世界相互隔绝、自我封闭的历史状态,开启了人类历史从民族史、地域史向世界史的历史性转型,人类社会进入世界历史时代。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持续推进,资产阶级不断开拓世界市场,世界各国无一例外地被卷入全球化大潮中来,“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在全球化语境下,任何一个国家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产生“蝴蝶效应”,引发全球性危机。因此,“牵一发而动全身”成为各国利益关系的真实写照。在全球抗疫中,极具传染性的新冠肺炎病毒更是让各国同处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中。这就要求利益各方不能仅将眼光局限在利益冲突点上,而是应将视野扩展到利益相容点上,寻找思想共识,谋求共同利益。

一方面,新的全球性问题的产生促使共同体利益的形成。疫情的全球蔓延是新的全球性问题的突出表征。病毒没有国界之分,感染更不会因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和贫富差距而有所不同。在疫情面前,没有人生活在隔绝于病毒的孤岛之中,也没有国家孤立于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之内,任何国家想要独善其身,单凭一己之力应对挑战恐难实现。在病毒这一全人类共同的敌人面前,全世界人民的利益趋于一致,即携手战胜疫情,保障全人类的健康与安全。疫情暴发后,中国在创纪录的短时间内甄别出病原体,并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了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为各国的病毒检测、治疗和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在举全国之力防控疫情的同时,也及时面向世界各国发布疫情数据,并呼吁各国共同抗疫。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一些本以为此次疫情无关本国利益的国家逐渐清醒,由被动观望转为积极参与全球抗疫,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另一方面,合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也是人类解决全球性难题的重要法宝。只有团结合作,各国才能推动共同体利益的实现。在当今人类利益密切相连的全球化时代,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国际合作。只有抛弃成见,以人民的名义、生命的名义开展合作,携手共进,我们才能转危为机、化险为夷。然而,威胁当前,“美国第一”“合则用,不合则弃”却成为一些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信条。例如,美国政府不顾及自身国际形象,本着自身利益优先的原则退出了世界卫生组织,让国际社会瞠目结舌。在不分国界的疫情面前,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超越狭隘的个别利益和个体意识,共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才是各国的理性选择。2020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电话时强调,“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面向未来,人类社会必然会遇到愈加复杂的问题与风险挑战,全人类的利益关联也会更加紧密,各国只有携手应对,才能更好地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家园和共同利益。

全球性问题的产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处在同一利益共同体中的人们相互团结合作才是对这种全球性挑战的正面、积极回应。在“挑战—回应”的具体演绎中,人们将对全人类共同利益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利益意蕴也将得到更加具体、丰富的呈现。

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叙事而言,责任从来都不是单向度的,而是交互式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维度的责任意蕴充分彰显

共同居住于地球上的世界各国,在共同的时代境遇面前是责任共担的共同体,每个国家都有义务承担起守护地球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任。回望人类发展历史,麻风、天花、疟疾等传染性疾病曾一度肆虐人间,成为横亘于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威胁。然而这些挥之不去的疾病阴霾,最终在国际社会的协同努力下被消除,现已基本销声匿迹。无论是面对当下疫情,还是面对未来挑战,世界各国是选择携手一致、共克时艰,还是选择自私狭隘、污名抹黑,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球未来走向,这也成为关乎人类社会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命题。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面对困难和挑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共同应对、共担责任是谋求发展的唯一出路。抗击疫情期间,以中国为代表的诸多国家不断弥合分歧,坚持责任共担,参与全球抗疫,奏响了一曲曲勇担责任、使命在肩的壮丽凯歌。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对自己负责。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最终使中国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在抗击疫情的全球语境下,防止病毒的快速蔓延既是保護自己,也是保护他人。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中国人民的承诺,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护佑了世界人民的健康免受侵害。二是他国对中国负责。多国和国际组织秉持共同体的担当意识,积极向中国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第一时间派出专家团队到访中国,了解疫情;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俄罗斯与中国同在”,让人备受感动;韩国总统文在寅声言的“中国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表达了韩国与中国共同应对疫情的坚定决心;日本向中国捐赠的外包装印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等诗句的救援物资,展现了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的情谊……一句句暖心慰问、一批批抗疫物资支援,助力中国抗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在很大程度上确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三是中国对世界负责。在全球抗疫期间,中国积极向世界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成为全球抗疫的重要力量。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向多个国家捐赠物资,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柬埔寨等国派遣医疗专家队,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视频会议,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以支持其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等。2020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时再度强调,“我们要继续履行国际义务,发挥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作用,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些“中国行动”和“中国倡议”,无不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为全球抗疫合作注入了“中国信心”和“中国力量”。

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叙事而言,责任从来都不是单向度的,而是交互式的,这具体体现在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支持、彼此关爱、共同担当之中。在全球抗疫中,中国对自己负责、他国对中国负责以及中国对世界负责这三条线索相互联系、彼此交织,共同编织着全球抗疫的生动实践,描绘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维度的责任意蕴。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发展意蕴,是对资本逻辑主导下“片面发展观”和“狭隘发展观”的批判和扬弃,蕴藏着公平发展的伦理内核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真正的发展不是少数人的发展,而是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指出:“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然而,在世界范围内资本逻辑主导的现代文明中,发展是以忽视人的发展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发展,是以一部分人或者国家的不发展为前提保证另一部分人或者国家的发展,这导致了一系列发展性危机和悖论式难题频发。实际上,发展理念蕴藏着公平发展的伦理内核,包括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两个维度,这在全球抗疫进程中得到了清晰而具象化的呈现。

一方面,代际公平得以呈现。代际公平强调当代人对后代人的责任,即要求当代人要对子孙后代负责,为他们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近年来,世界各地出现的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都被证明与野生动物有关。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的诱因和源头尚未明确,但其中暴露的食用野生动物、破坏生态环境等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十分突出。2020年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为打击非法捕杀、交易、食用野生动物等行为提供了最为严格的法律保障;2020年3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为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动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这些重要的法律、文件等,不仅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推动构建健康中国、美丽中国,而且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推动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关涉整个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仅仅凭借一国之力是远远不够的,世界各国都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联合国等多边国际组织,推动全球风险预警机制、公共卫生体系以及法律制度体系的更新和完善,为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另一方面,代内公平得以展现。代内公平强调不同国家、民族的当代人在获得发展机会、参与发展过程、享有发展成果等方面的平等性。疫情已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世界经济衰退的压力增大。在此情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为动态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作出周密部署。为此,作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中国在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接连按下复工复产的“重启键”和“快进键”,使中国经济成为“稳定可靠”的代名词。发展是取得疫情防控最终胜利的根本,尤其是从疫情之后的社会发展来看,中国率先有序复工复产将为全球各类市场参与者提供较为安全的选择,为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经济增加确定性因素。此外,疫情有效推动了人工智能、物联网、5G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使我国数字化医疗、数字化教育、数字化贸易等领域出现新业态,加速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向,重塑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然而,在本该共同谋求发展的时期,竟有一些政客借机炒作“中美脱钩论”,试图人为切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阻碍全球化发展进程。这种以牺牲别国发展来实现自身发展的行为,不仅无助于解决自身问题,还有可能对普通民众造成更多伤害。为了保障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谋求长远发展,旗帜鲜明地抵制逆全球化思潮,树立互利共赢、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思维将成为大势所趋。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发展意蕴是对资本逻辑主导下“片面发展观”和“狭隘发展观”的批判和扬弃,既是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又是互利互惠的发展。一方面,它关乎能否超越资本逻辑的束缚,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的代际公平问题;另一方面,它关乎能否超越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藩篱,实现共同发展的代内公平问题。这两大方面的发展意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必将为人类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全球抗疫促使世界各国站在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世界各国之间的普遍联系将随着人类交往的深入而愈发紧密。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充满风险挑战的十字路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无疑是最佳选择。只有不断深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丰富意蕴的认知和认同,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走向实践,人类社会才能获得战胜未来各种风险挑战的强大合力和内生动力。

【注:本文系教育部当代社会主义重点研究基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研究专项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项目編号:SDZXWT01)和山东省社科规划专项重点项目“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观照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8BXSXJ0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②习近平:《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求是》,2020年第8期。

③《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人民日报》,2020年6月3日。

④习近平:《谋共同永续发展 做合作共赢伙伴——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5年9月27日。

责编/王妍卓    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人类命运共同体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
社交媒体时代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价值意蕴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
读懂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