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认为:先生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1]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体育课堂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与技能更加重要,有了这种能力,即使离开了教师,离开了体育课堂,也照样能自主学习。
一、言传身教,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普通中小学生因为平时大部分时间在校园里,放学后忙着完成作业,很少能接触到主动锻炼的人,加上他们要应对体质测试和体育考试,导致他们总是被动接受训练,缺乏主动锻炼意识。体育教师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对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记得之前笔者上足球社团课的时候,会跟学生聊天,会告诉学生:“我跟着电脑学会一个新动作了”。会有学生问:“老师,你都那么厉害了,怎么还要学新动作啊?”笔者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不学习新动作就没有进步了,会踢不过别人!”学生们若有所思,他们在课上除了练习笔者教的动作,也会尝试做别的动作,甚至有学生回家会跟着电脑学习。
因此,要学生做的事,教师要躬亲共做。体育教师是学生体育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给学生做一个榜样,教师的言传身教往往可以推波助澜,学生也一定会逐渐去尝试自主锻炼,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进而养成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解放思想”,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在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对学生始终处于指挥状态,而没有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的能力就是一句空话,体育教师自己先要转变观念,真正把自己当作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
在一次课中,笔者说明游戏的规则:“利用两张垫子,将小组的12个人全部运送过河,每有一个人的脚踩到了河里,时间就要加1s”,而后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过河的方法。刚开始学生没什么反应,大家都在等。笔者加入一组引导他们讨论,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最终,4个小组都完成了游戏,虽然第一名只有一个,但其他学生并没有因为输了而垂头丧气,他们跃跃欲试,想在下一次课上赢回来。
由此可见,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能够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练空间,让每个学生有积极思考、自主探讨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充分发挥才能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必定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的积极性。[2]
三、设立目标,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己
学生不能主动锻炼,往往还缺少一个动机,一旦有了动机,学生就会加倍努力,体育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目标给学生,引导学生完成。如在上学期四年级短跳绳教学時,笔者根据学生的第一次测试成绩将学习目标分为3个层次:低层次目标为120个以下/min,这个阶段的学生被定位为“及格”;中层次目标为120~150个/min,这个阶段的学生被定位为“良好”;高层次目标为150个以上/min,这个阶段的学生被定位为“优秀”。
通过把学习目标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划分目标层次,有助于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为目标很明确,可以由低层次目标晋升到中层次目标,甚至可以直接从低层次目标跳跃到高层次目标,目标不再虚无缥缈,而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这样做能够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可以极大地鼓舞学生自主学习。
四、家校共育,督促学生持续练习
体育教师进行家校共育主要有两种途径。
1.每天布置体育家庭作业。每天给学生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可以有效延长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增加练习的次数,督促学生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家庭体育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了解体育比赛的规则,或者是观看几场体育比赛。笔者曾给学校足球社团的学生们布置了回家观看一场足球比赛的作业。当然,大多数的作业还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如回家跳绳120个/组×3组,做仰卧起坐30个/组×3组,完成原地高抬腿跑10s/组×3组等,要求每天完成后要有记录,教师会不定期检查。
2.邀请家长陪同学生共同参与体育学习。可以是共同学习理论知识,共同观看体育比赛,还可以是共同参加体育锻炼。笔者曾邀请足球社团的学生家长来学校和学生一起参加足球活动,活动内容有家长和学生比赛踢准、接力运球和分组对抗,学生们很开心,家长们也很起劲,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既展现了技术,又增强了体质,还拉近了和家长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家长对学生运动的支持,家长在今后可以不间断地督促学生练习。
课堂是课外的基础,课外是课堂的延伸,通过多种渠道及途径相互补充、完善,使学校体育教学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从而共同督促学生自主锻炼习惯的养成、自我体育意识的形成,最终实现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德藩.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朱先平.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练能力的培养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3(9):111.
——朱永雷(江苏省丹阳市界牌中心小学,212323)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