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键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党和政府号令天下,应对有序,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全体加入抗疫队伍,全面进入抗疫模式,目前,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
2020年2月12日,鉴于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态势,为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同时在最大限度上缓解、降低疫情带来的冲击与影响,教育部办公厅等部门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体育教师响应通知要求,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在特殊时期,利用网络技术,积极开展指导学生居家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线上教学。一批批在疫情期间,积极投身线上教学工作的体育教师,既要讲解、指导,又要示范、展示,成为“最辛苦又最有活力的主播”。广大中小学生,在体育教师的带领下,居家锻炼,促进了体质健康,强化了免疫功能,纾解了心理焦虑,为战“疫”贡献了力量。
在线上视频中看到的是充满活力的体育教师,但事实上,在这些一线体育教师的背后还有一批特殊的人群,他们是一线教学活动的重要“推手”和智囊,他们就是体育教研员团队。据了解,战“疫”期间,武汉市教研部门推出“亲子运动课堂”线上教学,引领了武汉市各区县丰富多彩的线上体育课教学;深圳市福田区教研部门制作中小学生“体能天天练”小程序,全区15万中小学生在线天天锻炼;乌鲁木齐市教研部门推送“居家战疫天天练”视频,指导全市30万中小学生居家锻炼。
尽管没有“出镜”的机会,但在整个“在线教学、居家锻炼”工作中,体育教研员的组织、引领、指导功不可没。透过特殊时期体育教研员群体积极应对、主动担当等行为,我们发现,在不知不觉中,体育教研员的工作似乎在经历着由传统型的教学研究向创新型的教学研究的自觉转换,这个新的教学研究即是基于信息技术的,融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为一体的线上教学研究。
有人认为,2020年是“在线教育元年”。显然,体育教研的这种转型,是顺应时代需要的产物,是积极应对线上体育教学需求挑战的结果。
新时代体育教研员面临的新挑战
其实,稍作梳理,不难发现,“线上教学”仅仅是时代发展带给体育教研工作的众多挑战之一。近10年来,体育教研工作还面临其他种种挑战。
(一)来自业界和社会对教研、教学成果长期的质疑
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研指导、教学质量、教学成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但是,毋庸讳言,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能、机能状况,体育技能掌握情况以及人格发展情况等都不能令社会满意。这就给教研工作提出了最基本的问题和要求,即,今后的教学研究应当如何紧扣学生这个受教育主体。
(二)来自对教研权威的质疑
近年来,教研队伍构成已经不再是原来单一的有经验的体育教师,大量不同经历、不同学术背景的人员加入体育教研员队伍。没有教学经验者是否可以指导教学?凭借什么样的能力指导思维活跃的新时代年轻教师?种种质疑随之而生。
新时代体育教研员需实现的新转型
实际上,体育教研工作除了前面所说的,由传统型的教学研究向创新型的教学研究转型,还需要努力实现下列两个方面的转型。
(一)由研究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研究体育教师如何教学,转向在此基础上研究体育课程如何开发,学生如何学习,如何“使学生受益”的体育教学研究
最令人信服的教研工作,是能让受教育者获得实实在在的益处。从这个意义上说,长期以来,体育教研工作实践中优质课的展示,那些“舞台剧”式的教学,“表演”式的授课,是远远不够的,应当拓展思维,重新建构。
(二)由基于经验的体育教学研究转向在此基础上基于实证研究和统计分析结果的“用数据说话”的体育教育教学科学研究
最有说服力的教学研究,是能够以实证结果为佐证的教学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说,长期以来,体育教研工作实践中优质课的评审,那些把教师主导、师生表现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研指导,是存在局限的,应当回归本真,脚踏实地。
围绕提高课的质量,进行优质课示范、优质课打磨、优质课评审是体育教研员的重要工作,决定着体育教师设计课、上好课、反思课的成败,以此提高教师教的能力是体育教研员的重要本领。但是,从体育教研工作不得不面对的两大转型的要求看,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在此,为进一步说明上述观点,不妨举例类比。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然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严格意义上讲,有的“技术”,仅仅是经验的积累,而“科学”是建立在系统研究基础上的普遍性、规律性认识。缺乏科学的指引,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难免遭遇滞碍。如,指南针是技术,物理学上的磁场、磁力线才是科学发现,没有科学的发现,中国的指南针技术就停滞了。中国古代发明了黑火药,但是,因为没有进一步研究发现其科学原理,就始终没有发明现代的炸药技术。所以,今后围绕“使学生受益”“用数据说话”的体育教研,必须达到什么样的认知高度,必须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是每一名体育教研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依据上述,两个转型趋势,自然地对体育教研员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定位和要求。
新时代体育教研员的新定位与新要求
(一)新定位
新时代体育教研员的定位,概而言之,应至少包括以下3个方面。
1.体育教研员将是体育学科政策的执行者,也是体育课程的设计者。
2.体育教研员将是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把关者,也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
3.体育教研员将是新技术、新资源的融合应用者,也是学生身心发展、体魄强健的研究者、推动者。
要实现体育教研工作的转型升级,关键在于体育教研员的角色转变和素质提高。分析以往体育教研员的职业发展,不难发现,体育教研员通常的成长历程多是: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師,通过多方面的历练,一步一个台阶,最终达到成为区域体育学科教学研究者、指导者这个高度。其间经历,不可谓不艰辛。但是,面对新的挑战,可以预期,要成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优秀教研员,需要更全面的学习和更严格的“修炼”。
(二)新要求
对佛教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一个“凡夫俗子”如果想通过修行达到“佛”的至高境界,其“眼界”的提升也须经过5个阶段,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与认知境界变化匹配的是其相应的能力提高。在此,不妨借鉴这个理念,分析一下体育教研员应当达到的3个境界和必须具备的3种能力。
1.体育教研员要具备“天眼”,能够敏锐发现问题,基于经验分析问题。与普通体育教师不同,体育教研员的认知要有高度,要对学科领域,尤其是教学领域有全面的了解,应具备“俯视”全局的能力。对教学中教师出现的问题,能够精准找到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经验提出解决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2.体育教研员要具备“慧眼”,要能够基于规律客观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在经验判断的基础上,基于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能够判断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的走向和结果,具备“俯视”+“透视”事物的能力。分析问题时,可以从现象看到本质,从本质找到规律,举一反三,高质量解决问题。就“慧眼”而言,通过观察体育教师的表现,不仅能客观评价他们的表现,更能发现他们的潜力。正如一名高级教练员,通过观察,就可以选拔到有潜力的运动员。学生体质健康问题长期难以解决,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学校体育是难以有效解决的,所以,具有“慧眼”的体育教研员,能够从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出发,从儿童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因素等多种角度出发,思考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多元解决方案。
3.体育教研员要具备“法眼”,能够基于系统思考预测问题,精准防控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比经验判断、规律掌握更高层次的整合能力。在掌握更广泛的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开展规范的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的指引下,能够整合新技術、新资源而形成系统思考和问题解决的决策能力。这是“俯视”+“透视”+“环视”的智慧认知和工作能力,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水平体育教研员应具备的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新时代,体育教研要达到“使学生受益”,仅仅靠体育教研员自身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系统设计和多维力量整合。从这个角度讲,假如一名体育教研员能够具备高质量的协调、整合能力,特别是能带领有经验的教研员、教师一起开展教研工作,形成团队作战,那么,体育教研员一定要有体育教育教学经历的“约定俗成”的“门槛”、条件,也不是不能改变的。
众所周知,自2009年以来,中国多次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组织的每3年1次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测试结果成绩卓越,反映了中国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素养等核心素养教育方面的巨大成功。总结成功经验,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获得世界各国的肯定,这就是在支撑教学质量高水平的力量中有一支特殊队伍——教研员队伍。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中国特色,即中国教育体系中的教研机构。
毫无疑问,体育教研员在我国体育教育中同样是一支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育学生健全人格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希望体育教研队伍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道无止境,学无止境。体育教研员的成长同样是没有止境的。有理想的体育教研员,应该追求通过“修炼”,达到思考教育根本问题的高度,即能够从更高的高度、更广阔的角度,从历史长河中认知人的发展。这便是哲学意义上“仰望星空”的境界,也即佛教修为历程中的所谓“佛眼”。这是一个高远的目标,也是当代社会对体育教研员的殷殷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