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联合无缝衔接护理对重症创伤患者救治时间和预后的影响

2020-09-06 14:55:36宾小兰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0年12期
关键词:无缝重症科室

宾小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急诊科,湖北 武汉,430205)

急诊重症创伤通常呈现出病情复杂、危急、多样和严重等特征[1],使抢救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抢救工作需重视时效性,但在诊治时极有可能因为损伤隐秘而出现漏诊情况,严重情况下可致抢救无效。可见,对急诊重症创伤患者来说,及时恰当的急救处理不可或缺。有文献报道[2-3],传统急救护理模式存在分工不当、配合无效等情况,极有可能造成患者错失“黄金1 h”,导致抢救无效。损伤控制理论目的在于保证救治工作的整体性与有效性[4],立足患者实际病情给予简单准确的措施,以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再实施针对性的目标治疗方案,进而降低死亡率。网络信息、现场抢救、院内抢救等多个环节在实际急诊抢救工作中通常环环相扣,无缝衔接一体化护理强调信息整合,促使急诊抢救工作井然有序,不断提高抢救效率,为挽救患者生命争取时间[5]。本研究中对急诊重症创伤患者综合运用损伤控制理论联合无缝衔接一体化护理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收治的64例重症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2例。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 均为重症创伤;② 遭受创伤且需入住重症监护病房;③ 均按照相关规定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② 合并重要脏器原发性疾病;③ 合并精神疾病。两组间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值>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损伤控制理论联合无缝衔接一体化护理。

1.2.1 损伤控制理论护理 ① 生命体征监测:对于颅脑损伤患者,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休克表现,进行有创血压监测,准确掌握患者血液循环情况、动脉血气指标等,根据患者个人实际情况给予输液。② 呼吸道护理: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同时安排专人清除患者呼吸道内异物,给予适宜浓度的氧气。③ 创面护理:存在活动性出血时,需尽快止血。控制连续加压包扎时间≤2 h,每隔2 h松解1次,加压包扎总时间≤3 h。存在严重挤压伤等情况时,谨慎使用止血带。存在骨折情况时,需尽快使用夹板精准固定,适度抬高患肢。④ 心理护理:在与意识清醒的患者沟通时,言语得当,并适时安慰,同时认真对待患者或家属的疑问,并逐一耐心解答。⑤ 人文护理:科室推行弹性排班制,细化值班表,明确护理内容。每月开集体会议,总结、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思广益,共同商讨解决策略。

1.2.2 无缝衔接一体化护理 ① 建立急救护理管理网络,组建急救小组,岗位分工明确且能有效完成各项救护工作,同时利用信息预报系统实时追踪救护车信息,通过网络途径获取患者信息。② 负责到现场的医护人员准确快速评估病情,给予恰当的急救处理,将评估结果及时汇报至医院急救中心,建立静脉通道。③ 院内急诊科能及时接到患者并送至抢救,急救小组成员各司其职,能井然有序地完成生命体征监测和病情评估等各项工作。④ 完成有关辅助检查,建立绿色通道,为需要转移至有关科室的重症创伤患者联系有关科室并平安快速转移,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直接转入急诊专科或手术室,缩短会诊时间,及时给出急救方案。⑤ 转运途中在注重时效性的同时需要确保患者安全,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同时携带必要的急救仪器和药物。有关科室在转运期间准备好可能需要的急救仪器和药物,保证做好有效衔接。

1.3 观察指标

1.3.1 救治时间 观察指标共5项:① 急诊抢救时间;② 辅助检查时间;③ 多科会诊时间;④ 急诊到手术室时间;⑤ 有效救治时间。

1.3.2 抢救情况 统计各组急诊重症创伤患者抢救情况:抢救成功、致残、死亡。

1.3.3 预后 术后28 d内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6]评估各组急诊重症创伤患者预后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救治时间比较

观察组急诊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多科会诊时间、急诊到手术室时间和有效救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救治时间比较

2.2 两组抢救情况比较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抢救情况比较 [n(%)]

2.3 两组预后比较

观察组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预后比较 [n(%)]

3 讨论

急诊重症创伤患者抢救存在不可预见性,加上具有病情复杂、病情不稳等特点,需要予以及时、恰当的处理,以提供生命支持[7]。调查[8]显示,部分急诊重症患者因错失“黄金1 h”得不到及时救治而丧命。由此可见,在“黄金1 h”内完成有效救治能够决定是否成功挽救患者生命。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在实践中问题颇多,例如医疗信息沟通不及时、急救护理人员不清楚自身分工等,这也是导致抢救效率低下、抢救耗时过长的重要原因,已无法满足急诊抢救的需求。因此需要尽可能缩短抢救时间,通过简化转诊步骤等多样化方式提高急诊重症创伤患者的抢救效率。

本研究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急诊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多科会诊时间、急诊到手术室时间和有效救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提示综合运用损伤控制理论联合无缝衔接一体化护理,有助于缩短急诊重症创伤患者救治时间。可能得益于观察组运用损伤控制理论联合无缝衔接一体化护理,其中损伤控制理论强调抢救的整体性,立足患者病情实际给予简单准确的措施,以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内环境稳态,再实施针对性的目标治疗方案,进而降低病死率[9]。在实施入院抢救策略前,稳定生命体征,能为后续治疗争取有效抢救时间。无缝衔接一体化护理具有提高抢救效率的突出优势,能有效整合网络信息、现场抢救和院内抢救等多个环节,急救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不同职能科室相互合作,沟通顺畅,抢救效率自然提高,救治时间自然缩短[10]。

有学者[11]指出,急诊重症创伤患者病死率、致残率居高不下,除了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有关外,与抢救时间、抢救方案等存在关联。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综合运用损伤控制理论联合无缝衔接一体化护理,对提高急诊重症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有积极意义。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损伤控制理论护理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初次创伤所致的“打击”,尤为重视内环境稳态的重新建立对患者抢救的积极作用,有效减少不必要创伤性操作所造成的“二次损伤”,进而为后续各项抢救处理提供生理支持,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无缝衔接一体化护理能顾及急诊抢救各个环节,有效整合并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无论是急救医护人员还是医院各职能科室,均紧密配合,保证医疗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促使患者在“黄金1 h”内得到有效救治,提高抢救效率,进而成功挽救患者生命。

把握黄金救治时机是改善急诊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的关键,应谨遵“先救命”原则。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综合运用损伤控制理论联合无缝衔接一体化护理,有助于明显改善急诊重症创伤患者预后。无论是损伤控制理论还是无缝衔接一体化护理,均围绕“抢救生命”的中心原则,成立一支素质过硬、配合无间的急救团队,遵照科学规范的抢救流程,保证急诊重症创伤患者得到生命支持。因为在整个抢救过程中,每位医护人员、每个职能科室均分工明确,能有效防范互相推诿等现象的发生,保证救治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运用损伤控制理论联合无缝衔接一体化护理,有利于缩短急诊重症创伤患者救治时间,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无缝重症科室
“无缝”的鸡蛋不怕叮
党风与廉政(2023年7期)2023-04-29 09:37:52
让农民工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26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环球时报(2022-04-15)2022-04-15 17:15:38
爱紧张的猫大夫
孩子(2019年5期)2019-05-20 02:52:44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4
AS SMOOTH AS YOU LIKE – HELPING YOU MAKE TRANSFERS SEAMLESSLY
空中之家(2017年3期)2017-04-10 02:39:19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