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昀婕
“紫砂”也称“富贵土”、“五色泥”,是一种主要分布于中国江苏宜兴丁蜀地区的珍贵泥料,主要用于制作艺术品或容器。在中国范围内,紫砂制品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其中尤以紫砂壶知名度最高。中国自古便有种植茶树与饮茶的习惯;到了唐代,茶道文化的确立使中国人的饮茶活动充满了艺术趣味,人们对于各种烹茶器具的要求也提升了一个层次;至明朝时期,中国陶瓷制作工艺已相当成熟,紫砂壶制作开始兴盛,一直到五百余年后的今天,紫砂壶魅力依旧,诉说着何为中国古典美,何为中国优秀文化力量与中华民族精神。
紫砂壶是一种与自然联系的十分紧密的艺术作品,这是由来源于矿石底部的紫砂泥及茶道文化脱俗淡雅的气质所决定的。此件“寿桃”就选择了人们十分熟悉的桃子作为主题,通过装饰手段来进行表现。这一主题便于人们联想以产生情感共鸣,“寿桃”则是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的特殊象征,在艺术联想之上就增加了文化的、民俗的等多重空间,使壶在艺术表现上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之中,无论是在艺术表现力还是情感感染力上都得到了较大提升。
为与寿桃圆润可爱的外表相符合,壶在主体选择了圆形作为自己的造型基础,这一选择也是源于中国茶壶制作的“惯性”。从几何学的角度出发来看,圆形与方形是两种比较稳定的造型;从技术文化方面来看,圆器更便于人把玩欣赏,与中国所强调的和谐美也有相同之处。此壶由壶身与壶盖共同构成桃形,以壶身上部清晰的分界线为标准又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来赏析。下部也就是壶身主体延续了传统圆器圆中有方,大气饱满的艺术特点,弧面自然流畅,边缘线条简约清晰,有一种温润柔和之美,同时富于一种控制的力度,能够有效维持壶身稳定,是紫砂壶线面结构美感的具体表现。壶的上半部分与壶身主体以一清晰棱线形成鲜明转折,这样的设计使壶有明显的空间感又能保持一体性,也是对寿桃造型的一种模拟。上半部分连同壶盖逐渐向中间聚拢,使上半部分形成一个梯形,两侧形成自然垂落的对称肩部,使壶身造型更加均衡。壶盖与壶身衔接紧密,完成了桃子的整体造型表达。
从壶的整体造型上看,此壶表现出一种明显的自然选择,力图做到对桃子造型的真实模仿,使整件作品桃香四溢,为壶增加了一种潜在的意境美感。壶身两侧的壶嘴与把手更多地是回归了紫砂壶的结构美之上。壶嘴与把手在造型上十分传统,独特之处在于与壶身线条的配合。壶嘴上有一条明显的棱线,这条棱线与壶身处的分界线是连接起来的,壶嘴与壶身的一体感就更加强烈,强化了这一纹线在壶身中所发挥的作用。把手高度与壶嘴持平,上部带有飞起的部分,实际上是对壶嘴、壶身纹线的一种延续,使壶嘴、壶身与把手这三部分构成了一种线性的节奏美。
壶钮部分是整件壶中的艺术重点,手工艺人结合了色泥、捏塑、雕刻等多种技法,使壶呈现出色彩丰富,自然趣味鲜明,是壶美学构建中最明显地体现出自然选择的部分。手工艺人运用淡黄色的泥料将壶钮雕刻成一只桃子,在桃尖部分用红色点燃,营造出桃子正在成长,似熟未熟的自然美感。桃子一端雕刻有桃枝,直接连接着覆盖在壶盖上的宽大的翠绿叶片,枝干的另一侧还有一个小小的新生桃子,使壶盖部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做到了对自然的真实表现。
壶盖之上的装饰丰富多彩,对比鲜明。壶身整体红润亮丽,细腻非常,与壶盖上的装饰形成对比。寿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如意,长命百岁,手工艺人对寿桃的表现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表现,使自然、文化与紫砂壶艺术融合起来,人们在欣赏此壶时就会感觉到紫砂壶的精美艺术效果与一种幸福祥和之感,从此壶的美学构建中感受自然的美好、生活的美好,人类最朴实的愿望,对美好未来的的追求也都融入这一件精美的紫砂“寿桃”之中了。
此件“寿桃”紫砂壶做工精细,色彩丰富且层次鲜明,造型逼真富有仿生特色,对紫砂壶线面结构的展示也十分突出。本文通过对此壶各个部分的分析,说明了其美学构建中所体现的自然选择,同时揭示了这种自然选择背后所包含的文化选择与心理选择。无论是从造型装饰、做工还是内涵文化的表现上,此壶都展示出紫砂壶艺术倾向自然美的特点,在完成自身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对紫砂壶艺术与文化特征的一次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