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陶刻中的情感表达
——作品“禅悟(陶刻)”的创作感悟

2020-09-03 09:38王志芳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紫砂陶陶刻创作

王志芳

在紫砂艺术领域,我们一直都专注于内容与形式的挖掘,并由于我国独特的文化背景,在世界艺术舞台上也是独树一帜。不过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对于文化艺术领域的需求也在发生着改变,单纯的内容复制,并不能满足于越来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大中华的内容创作,更加个性化的表现形式催生这紫砂艺术文化领域向不断创新的方向发展。

当下全球化的背景下,无论是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都在悄然转型,创新作为最核心的驱动力正让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明白,单纯的临摹复制并不能使自己进步,人们需要的是新创造,从而获得生活中心的驱动力。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标准出现了明显的转型和新的趋势,再没有一个限定的标准来限制创新的边际,紫砂陶刻创作同样也应该顺应这种时代的大潮。作品“禅悟壶”上的陶刻创作就是在表达一种新的情感内容,更加贴近现代人的思维和审美,在古典味十足的紫砂壶上,获得精神的静谧和思索,从而收获与创作者相近的情感共鸣。

当下的艺术创作处于一个绝对多元的文化语境之下,仿佛一夜之间,艺术家们都开始追求创作的个性,并在同时又要亲近大众。这乍一听是十分矛盾的,但实际上这是符合当下信息传递规则的一种必然变化。在信息传递不发达的古代,任何一样东西想要获得广泛的认同就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大量的传播,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古代精美的瓷器,经过数百年的东西贸易,精美的瓷器才获得了西方广泛的认同,并潜意识地形成了东方到处都是精美瓷器的认知环境,瓷器在西方人意识中的形态也单一化了。然而到了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一样事物并不需要那么漫长的时间就能够传遍世界,而传播的条件恰恰就是“与众不同”,紫砂陶刻的发展同样要顺应这种趋势,近些年来追求“创新”的风潮正是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而紫砂陶刻的表现方式决定了其创新的主要方向应当是基于人的情感表达。

一个人的情感分成释放和接受两个部分,艺术品之所以能称之为艺术,就在于其成为了情感释放的载体,让大众能够通过它来接受创作者的情感释放。作品“禅悟壶”上的陶刻内容就是一次情感的释放。不过单纯的书法陶刻并不具备完整的情感释放功能,当陶刻的内容和紫砂壶的造型结合起来以后,就会形成一种完整的情感宣泄渠道,这个时候大量的信息就蕴含在紫砂壶造型和陶刻内容之中,当人们理解这些信息,也就自动接受到了情感。

“禅悟壶”在造型上塑造了经过简化的“龙”的形象,分别位于壶流、壶把以及壶钮,这些形象经过历代紫砂创作者的摸索是十分具有传统文化风格的,同时其也表达了特定的形体内容,那就是“水”,在众多的神话传说中,中国古代的龙都跟水有关,它们居住在江河湖海之中,甚至连水井都可能有“龙王”存在,很多古人都会向它们进行祭祀,祈求雨水或是平安,所以龙的形象既跟水有关,也代表了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融入这些元素的“禅悟壶”整体的造型就被这些形体所产生的内容包裹起来,较为宽阔的壶面就空余了出来,这就十分适合陶刻的创作发挥。“静悟人生”四个大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接下来的内容,那就是“流年似水”,因为只有经历过一段人生的人才能产生上述四个字的感悟,结合茶壶造型上跟水的联系,对生活的期待,两者结合所要表达的自然就十分明显了,静下心来思考,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祈愿、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共同汇聚成清晰的情感。然而单纯这样的陶刻创作依然是空洞的,其缺少明确的指引,所以这时候就轮到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挥它应用的作用,一段解读人生的经文,以内心作为支点,不同的人也都可以从这段经文中获得所想要的答案,情感的表达也就更加容易地向更多的个体辐射,从而获得更多的共鸣。

结语:当代紫砂陶刻创作在艺术题材和观念上,都趋向于向大众靠拢,高雅的艺术表达不再是少部分人的专享,而是普通人所熟悉的对象。结合传统文化内容,通俗易懂的陶刻题材将更加容易获得广泛的欢迎,基于内心的陶刻创作也必然让人更容易接受。这样的创作会让陶刻艺术更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就更容易引起人的共鸣和参与,这样一来紫砂陶刻艺术也就会更容易取得突破和发展。

《禅 悟》(陶刻)

猜你喜欢
紫砂陶陶刻创作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当代紫砂陶刻大环境下的个人艺术道路分析
浅析紫砂陶刻中的书画艺术
论紫砂陶刻的连续性
从“永乐”看紫砂壶造型与陶刻装饰的结合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