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永乐”看紫砂壶造型与陶刻装饰的结合

2020-05-19 13:59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陶刻永乐壶盖

唐 田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中十分重要的一件作品,它将中国传统茗器的水准提升了一个层次,并使紫砂泥的卓越性能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挥。紫砂壶制作、装饰技巧十分丰富,其中以陶刻装饰最为突出,通过造型与陶刻的结合便能表达出多样的艺术主题与气质神韵,从而使紫砂壶艺术的发展愈加成熟。

此件“永乐”便是一件结合了陶刻装饰的紫砂壶作品,其陶刻装饰主要由人物形象与文字两部分组成,极为复杂,布满壶身、壶盖整个空间,是难得一见的紫砂壶陶刻精品,其画面的丰富性与精细程度给予欣赏者反复品味的空间,在发挥陶刻技法特性的同时使壶的造型结构也得到极大地提升。

此壶陶刻装饰主要分布于壶身与壶盖处,因此我们首先要对壶的造型有整体把握。整体看来,此壶身材较为高大,周身圆润,壶盖为嵌入式设计,与壶身完全融为一体形成圆滑流畅的肩部,两侧线条流畅地自然向下延伸,至底部微微外扩形成宽大底部。壶身整体线条曲直结合,有收有放,平缓利落,十分耐看。壶身的造型与另一种人们常见的器具十分相像,也就是寺庙或钟楼敲击的大钟,因此可以看出,此件紫砂壶是以大钟为原型制成的,这一方面体现出手工艺人从其他日常器具中汲取灵感,另一方面则是与陶刻装饰完成一种融合。

壶盖中央为改造后的桥型壶钮,两侧以小泥条作为支撑,上端则覆盖半圆形的“顶”,与壶身造型相似,中间所形成的小孔似“钟鼻”,从而使紫砂壶造型更加完善。一弯流镶嵌于壶身一侧,其线条与壶身过渡自然,衔接细密。把手则与壶身较大的容量相匹配,为宽大的耳状环形,几乎贯穿于整个壶身,把手上端带飞,以缓解壶身的厚重。

壶身正面为十八罗汉人物陶刻,这在陶刻装饰中是十分有难度的一种。各位罗汉无论是衣着配饰还是姿势表情都各不相同,惟妙惟肖,十分鲜活。罗汉图上方是排列整齐的心经陶刻,文字整齐清晰,尽显中国“方块字”特点。即使此壶壶身面积较大,但仍比较有限,能在这样的壶身上刻出如此精美传神的文字与人物形象,可见陶刻之灵活巧妙。除此之外,此壶基础颜色为棕红色,陶刻装饰则为墨色,这便是“色刻”,要将如此复杂的人物与文字刻于壶上,手工艺人要先打好草稿,这也就是“刻底子”。陶刻部分山有石之硬朗,人物服饰褶皱细节处理地极好,尤其是那象与梅花鹿,使作品层次极为丰富。

陶刻装饰与壶整体造型结构的结合也是十分有学问的。横向上看,十八罗汉各居其位,基本呈高低穿插排列,首先奠定壶身的节奏感,人物虽多,却并没有造成拥挤感,而是进行了留白处理,使壶面保持了紫砂壶应有的清晰洁净。上部的心经文字则以规则为主,行列之间间隔一致,环绕壶身一周,从而与壶身下部形成均匀映衬。由此可见,此件紫砂壶的造型结构与陶刻装饰结合的十分完美,紫砂壶为陶刻装饰提供载体,陶刻装饰为紫砂壶提供艺术个性与结构、空间上的美感,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此件紫砂壶的艺术个性与古典韵味。

此件“永乐”紫砂壶的陶刻装饰令人过目不忘,充分展现了紫砂陶刻技艺的艺术美感。手工艺人不仅选材独特,对于材料的处理则需要手工艺人有美术功底。如果仅顾表现陶刻装饰而忽视了整体结构,那么这样的紫砂壶必定是不科学的,也就谈不上美感了。只有造型与陶刻装饰完美融合,没有割裂感,才能真正展现“永乐”。

结 语

本文所关注的这件“永乐”紫砂壶以陶刻装饰出彩,因此笔者主要从造型结构与陶刻装饰两部分进行分析,再将这两部分结合起来看,由此从此壶看到紫砂壶造型与陶刻装饰结合产生的强大艺术魅力。陶刻技艺是紫砂壶的重要装饰手段,手工艺人只有从广阔的物质生活中吸取营养,不断磨练技巧,才能使陶刻技艺长久地发展下去。

《永 乐》唐 田画面为十八罗汉神威图,文字为心经

猜你喜欢
陶刻永乐壶盖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伪造的情书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彩色笔动起来
洪武、永乐、宣德、成化古瓷鉴定技巧
杨永乐油画作品
寻找《永乐大典》
制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