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作为核心素养之一的家国情怀教育,教师应深刻认识家国情怀教育的内涵,发挥其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德育工作、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方面的积极作用,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切实把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历史故事;唯物史观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07-0140-0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进入到我国学生的视野中。鉴于此,历史教学的使命变得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教师必须通过历史教学向当代青年渗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所以对于高中历史的教学而言,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师生都应该提高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本文主要从历史教学的角度对家国情怀的内涵、作用和策略进行阐述。
一、家国情怀教育的内涵
1.中国古代的家国情怀
古代的家国情怀,于家而言,强调一种孝道观念;于国而言,主要体现在忠君爱国方面。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今天的人们还是能够继承和发扬传统家国情怀中精华的部分,同时也要摈弃糟粕的部分。从家的方面看,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这些道德品质到今天也并不过时,值得在当代社会继续弘扬;从国的方面看,无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还是抗击倭寇的明朝将领戚继光,都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爱戴和敬仰的爱国者。还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他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家国情怀和大无畏精神抗击英国侵略者,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精神。这些人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的家国情怀值得后人敬仰和传承。
2.现代的家国情怀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学生体会的是现代的家国情怀。在新的时代,学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以法治的精神和道德的约束理解家国情怀的深刻含义。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家庭成员人人平等,相互尊敬,相互帮助。父母对于孩子有抚养的义务,同样孩子对父母也有赡养的义务。另一方面,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中国共产党。要有开阔的视野,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努力学习知识,将来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国家的稳定与人民的安居乐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的幸福也就是整个国家的幸福。人民幸福指数提高了,整个国家也会更加兴旺发达。
3.家国情怀教育
家国情怀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将家国情怀作为核心素养引入到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家国情怀教育能够提高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青少年建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不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同样强化了学生对事业和理想的追求动力。通过学习历史中的家国情怀,青少年学生可以在心中埋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并且通过提升自己的能力,将来努力为国家做贡献,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二、家国情怀教育对高中历史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国情怀教育是基于我国优良传统的基础教育,该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庭团结观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历史教育强调学生要学会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了解并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历史的关系,从中发现历史发展规律。从历史发展规律中,学生会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历史必然性,从国家层面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从个人层面看,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样的价值观体系与家国情怀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教学应该抓好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2.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德育工作必须全面渗透于历史教学中,因为德育是提高学生个人素质的基本途径,而个人素质的提高是学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所以德育工作是否有效开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家国情怀教育也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其主要分为个人与家庭和个人与国家两方面教育。首先是人与家庭方面,要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之情,明确对家庭的责任。家庭的道德基础影响整个家庭的稳定,家国情怀教育能切实促进家庭和睦。其次是人与国家方面,学生对国家的热爱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国家的奉献程度。只有通过家国情怀教育进行有效的德育工作,才能使得学生更加热爱祖国,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3.有助于学生唯物史观的形成
在对高中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过程中,历史教师不仅要培养当代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还要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国的历史,培养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育会让学生对于中国历史发展产生深刻的认知。例如,在“西周的宗法制度”的教学中,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宗法制度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其对历史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这样,学生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明白宗法制度将家庭与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并逐渐形成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直传承到今天。因此,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是相当重要的德育措施,高中生的理解力和思辨力比较强,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和爱国情怀。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策略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认为历史仅仅是高考中的一门科目而已,只针对考试之中的重难点进行教育,而对其他方面如家国情怀教育等有所忽视。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历史课程是非常不利的,为了更好地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进而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
1.结合历史细节进行教育
家国情怀教育是一项多层面且需要长期进行的工作,仅仅靠传统方式来进行枯燥的教学并不能使得学生完完整整理解其内涵,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依靠书中的例子進行讲解,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选取相应的历史细节或历史故事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例如在讲解《辛丑条约》时,教师可以多搜集一些历史资料,针对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的条约,可以从条款的细节入手进行详细剖析,使得学生们体会到该条约的破坏性之大,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这样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对家国情怀有更深的理解。
2.教学方法多样化
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进行PPT的演示,把历史内容进行分析归类后做成图表,这样能更加直观展现出历史数据和复杂的历史人物关系。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呈现一些历史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相关历史事件。比如讲到“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件时展示圆明园遗址的照片。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历史内容给出辩论题目,让学生在辩论中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除了课堂教学,教师也可以定期带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这样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历史的气息,详细了解当地的历史情况。
3.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学生的自觉学习往往是所有方法中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在正式教学之前,可为学生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这样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并且能够及时提出问题,教师也能及时解决问题。学生有了学习自觉性,家国情怀教育就能够得到充分的开展,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德育工作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庄黎丽.高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家国情怀的渗透[J].中学课程资源,2019(01).
[2]郭菲菲.基于家国情怀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3]梁佳斌.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D].四川师范大学,2015.
[4]叶少勇.“家国情怀”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途径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05).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 of Family and Country Feelings in the History Teach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Guo Tingting
(The Third Middle School of Tongwei County, Gansu Province,Tongwei 743300, China)
Abstract: The history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 of family feelings, which is one of the core qualities. Teachers should deeply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family feelings education, give full play to its positive role in cultivating socialist values, carrying out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materialistic view of history, and integrate the education of family feelings into the history teaching with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history core literacy.
Key words: high school history; feelings of family and country; historical story; historical materialism
作者简介:郭婷婷(1987-),女,甘肃通渭人,中学二级教师,从事高中历史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