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2020-09-02 09:09郭雅菲王凡
锦绣·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郭雅菲 王凡

摘 要:微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导向,但正由于其受众普遍、传播即时、交流互动性强、信息多元等特点,使得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等多方面受到挑战。高校应采取相应对策,通过提升微主体的素质、扩大微平台的构建、增强微资源的拓展,充分发挥微事物的作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微时代是指以微信、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其中包括微电影、微视频、微公益、微小说等在内。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他们伴随着微媒体的发展而成长,是微时代重要的践行者。微时代在给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因此,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享有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分析挑战形势、提出相应对策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微时代的主要特征

(一)受众普遍化

在智能手机大量普及的微时代,无论地域、职业、学识、经济情况都可以在微信、微博等微媒体上发布微语录、发表微观点、分享微生活。在微媒体上发布的内容不需华丽辞藻也不需严谨构思,人人都可成为即时信息的发布者、编辑者与评论者,其受众呈现普遍化的特征。

(二)传播即时性

微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效率高。目前,4G网络基本全面普及,5G网络时代也即将来临,那时的信息传播将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速度。微民们可以通过微媒体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发布、接收,使得信息得到及时扩散。另外,微时代的信息内容大多简短精炼,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微民编辑与理解信息的时间,从而实现信息的即时传播。

(三)交流互动性

微时代的信息传播呈现网状结构,人们从事件的观望者逐渐转为事件的参与者。社会事件的发生、微媒体用户信息的发布都可引起微民们的广泛关注,他们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评论与转发,甚至可以在评论区、讨论组、朋友群对特定内容进行一对多地交流,这体现了微时代信息交流的互动性。

(四)信息多元化

微时代微媒体所承载的信息集科学、艺术、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为一体,其信息具有全面性。但微时代微民进入的门槛低,发布信息的用户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微媒体中的信息资源也良莠不齐,其中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与正效应,亦有消极落后的负能量与负效应,其信息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二、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到挑战

在微时代,每个人都可发布与接收实时信息,信息传播呈现无屏障的状态,这为不良信息的侵入提供了方便。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甚至一些恶意曲解社会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消极思想趁机大肆传播。2020年初,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肆虐全国,与此同时,与疫情相关的谣言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各种谣言也随微媒体广泛传播开来。在“微世界”缺少了教育者的监督与引导,大学生自身难以将垃圾信息与毫无事实根据的谣言进行过滤,这些消极内容的肆虐对三观正处于养成时期、涉世不深、甄别能力有限的大学生而言,必定会带来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的冲击。一部分大学生不仅自身价值取向已然偏离,还对自认为正确的不良信息进行大肆宣传与转发,甚至多人组成小團体的形式在微博论坛、微信群中进行交流讨论。这会动摇更多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久而久之,大学生的心灵也会遭到腐蚀,这种情况大大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二)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受到挑战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讲授、主题班会、报告讲座等为主要形式,形成了一种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传统形式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时空上的限制性、可控性较强。在微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快且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其信息来源的复杂性与信息内容的丰富性也超出了教育者所能掌控的范围,传统的输入式教育显然落后。微媒体传播的信息具有共享性、传播方式具有多样性,以微语录、微电影、微视频、微小说、微公益等为形式进行信息的传播,打破了传统形式的枯燥性,增加了趣味性与生动性,使当代大学生更乐意积极主动地接受。可见,微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受到了挑战,探索并利用好微时代的新形式作为传统形式的补充,也是当前的一个重点。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受到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组织与引导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1]150。目前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认为微媒体只是用来休闲与娱乐的方式,忽视了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是单纯收集与传播信息,而并未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有的高校虽然开设微信公众号、微博论坛等,但信息更新慢,师生交流互动更是寥寥无几,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媒介意识不强的表现。此外,在微时代大学生通常对微媒体上的各类“新鲜事”较感兴趣,且经常性地浏览,思想政治教育者若不主动去跟踪信息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目前不少大学生由于可以通过微媒体畅所欲言,而沉溺于虚拟交流中,长时间的积累将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这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知识、能力、思想、媒介等多方面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主体的素质

一般而言,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对象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能动主体,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1]170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双主体原则,这里的微主体既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又指大学生本身。在微时代,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的培育,坚定学生信仰。同时,在微时代要格外注重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高校可通过开设媒介课程、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普及媒介知识,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更新教育理念,将微平台作为必不可少的教育载体,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如此,既能从整体上把握方向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又能从每个学生自身情况出发,从源头上对学生的思想与心理问题予以预防及解决。高校可组织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媒介使用素质的培训,提高其信息传播能力。正所谓,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应广博地学习前沿知识,补充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坚持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与自我构建相统一。

(二)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平台的构建

在微时代,微媒体已经融入大学生的生活,积极扩大微平台的构建对于充分发挥微平台的育人作用意义重大。首先,可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微平台。如建立班级微信群、社团组织活动交流论坛等,通过搭建平台也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独立探索与协作学习的能力。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样可以达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借鉴,相互监督的效果,但其中要有部分学生意见领袖发挥引导作用。其次,可建立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者直接沟通的微平台。如高校辅导员可通过浏览大学生的微信朋友圈与微博动态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通过微平台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发布相关信息、推送视频,做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引路人。最后,可建立学生与专家交流的微平台。大多情况下专家比较忙,学生没有机会接触他们,但是通过这样方式,专家可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答复学生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为高端的思想引导。如当代大学生自身会产生各种思想与心理困扰,学校就可搭建学生与心理专家的互动答疑微平台,一般而言,专家意见的权威性会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说服力。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资源的拓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资源的拓展包括微形式与微内容两方面的拓展。目前很多高校只是用单一的语言、图片等形式,而忽视了其他多种更有效的形式。除了在微信公众号、微博论坛即时更新信息外,还可利用微视频以动画、短片的形式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准确的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可利用微电影讲述真实的德育故事,甚至学校可提供条件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身边的德育场景,使教育直指学生心灵;可组织学生参与微公益,传递爱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内容方面,首先应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中国梦、时事政治等教育,还应该包括校园热点、社会焦点、网络热门等大学生普遍关心的话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应充分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将一些传统文化转变成为有趣的教学活动。[2]高校应借助新媒体技术,利用微视频、微语言、微电影等方式将地方特色文化展现出来,起到传递与创新的作用。这样既可发挥优秀传统地方特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又可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多样的微形式与适当的微内容相结合,可大大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总之,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带来了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更新理念,以微媒体、微平台、微工具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文章。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周琳.“微時代”高校“微思政”模式构建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4):43-45.

作者简介:郭雅菲(1996—),女,山西临汾人,中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王凡(1994—),男,山东济宁人,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