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0-09-02 06:25吕开达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9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因材施教分层

吕开达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新知之前存在着原有经验的明显差异。在新课程改革中课堂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下,为了学生在不同经验基础上的个体学习需求,解决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探究分层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教学差异化,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深入应用分层教学法,践行因材施教的学习路径,满足所有层次学生主体的学习需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应用分层教学法,能够超出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分层  因材施教  差异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9-0038-02

传统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没有注意到不同学生特性的差异性,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部分学生会觉得学习过于简单,而另一部分学生觉得学习难度较高,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的学习本身就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情况,由于学生家庭条件、学习能力的不同,他们的学习层次也会具有很大的差异。分层教学法的深入应用,正是解决学生特性差异性的有效渠道,将成为未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方法。

一、小学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意义

(一)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求

因不同的学生家庭条件、学习方法与习惯、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掌握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以及操作实践的能力会存在明显差异。因材施教,突出了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满足所有学生主体的学习需求。分层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应用,正是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落实,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

(二)推动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发展

传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通常以班级为教学单位,班级内不同学生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却容易受到信息技术老师的忽视,导致教学内容难以兼顾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难以提升教学质量,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发展,促使学生进入更为适宜的学习区域内,确保学生在获得学习乐趣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学习成就感,实现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发展目标。

(三)提升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水平

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较弱以及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爱好,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应用分层教学法,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主体层次的差异化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应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这对于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升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二、小学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策略

(一)科学划分学生层次,提升因材施教教学效果

科学、合理地进行班级学生分层,是应用分层教学法的基础。因而,在信息技術教学中应始终遵循科学、合理的学生分层划分方法,因材施教以持续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首先,笔者坚持深入观察、分析小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实际接受能力,全面掌控学生学科知识掌握情况,从而帮助自己对同学们哪些知识属于强项、哪些知识属于薄弱项,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根据所观察、分析的结果将同学们细分为熟悉、了解、陌生等多个层次,对学生的学习特性、知识接受能力等进行有效地分析总结。另外,将所设定的学生特性划分为不同的教学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诸多教学案例表明,在应用分层教学法时,应该通过多个维度划分学生层次,以确保分层结果科学、合理。同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分层的维度应该有所调整,以提升教学方法应用的效果与质量。

(二)实现教学分层备课,满足所有教学对象需求

积极开展备课活动,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在应用分层教学时,应该结合不同的学生特性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分层备课,以满足所有教学对象需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备课应该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结合学生实际个体情况,在满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质量要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整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从而确保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有所超越,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完成学习任务。

以《制作简单表格》教学为例。通常教学目标设定为,初步掌握数据的收集流程与方法,并掌握表格制作的操作技巧。然而,在应用分层教学方法时,可根据教学目标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比如,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将学习目标适度提高,将透视表、表格的外观美化等教学内容加入到教学内容中。而对于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可适度降低学习目标,将教学内容与精力更多集中在表格基础制作方法的操作训练等方面。

分层教学方法的深入应用,大大地提升了《制作简单表格》课程的教学效率与质量,满足所有层次学生表格制作学习的需求,实现了教学方法应用的目标。

(三)合理分层分配任务,培养学生学习成就感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假如所布置的任务太难,学生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影响其学习自信心。假如所分配的任务过于简单,学生会感觉自己知识掌握得很好,掉以轻心,失去了更加努力学习的动力,反而不利于其后续的学习。合理地分层分配学习任务,能够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还可以给同学们设置相应的学习挑战,给予课堂教学较高的学习价值。

以《认识Word》教学为例。在过去的教学中,统一给所有的学生布置了相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导致部分学生觉得任务过于简单,而另一部分学生觉得任务过于复杂,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后,笔者就高度重视任务分配的合理分层。针对信息技术知识掌握较为扎实的学生,就安排了难度较高的任务,要求学生完成奇偶页格式设置、页边距设置等文档格式操作,满足部分学生对学习难度挑战的学习需求,满足其学习成就感。而针对信息知识掌握较为薄弱的学生,安排了难度较为简单的任务,主要集中在Word的排版、Word字体格式设置等操作较为简单的文档编辑方面,提升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自信心。

合理地安排分配分层学习任务,能够兼顾不同层次学生主体的学习需求,提高信息技术学习效率与质量。

(四)推动教学分层评价,提高教学评价有效性

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差异,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能够考察学生个体是否满足预期的教学目标。考虑到不同学生个体的教学目标有所差异,这就要求老师制定有所差异的教学评价标准。设置差异化的教学评价标准,才能够更为全面、更为科学地评价学生当前的学习现状,然后根据评价结果,更有针对性地设置后续的学习目标,进行相应的教学改善计划,持续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与效率。

比如,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为薄弱的学生,所上交的作品只要能够整合课堂作业,就可以评价为合格的课程作业。而对于信息技术水平良好的学生,所上交的作业不仅仅能够整合课堂内容,还需要经过独立思考,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信息技术作品才能够被评价为合格的作品。而对于信息技术水平优秀的学生,所上交的作业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水平,才能够被评价为合格的信息技术作品。

总之,分层教学法的深入应用,促使老师注意到不同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化,从而采取有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因而,在實际教学中,老师要深刻地意识到分层教学法所具有的意义,并从科学划分学生层次、教学分层备课、合理分配分层任务以及推动教学分层评价等方面深入应用分层教学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清.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软件导刊, 2012(1):171-173.

[2]杨瑜,刘庆圣.教育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析——以小学一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为例[J].软件导刊, 2011(11):174-175.

[3]凌秋虹. 聪明的想法+简单的操作——谈Scratch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意义[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7-8):19-21.

[4]杨岚.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3):21.

[5]王红翠,严图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4):216.

[6]杨丽. 微课让孩子成为主角——浅谈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3):195-196.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因材施教分层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雨林的分层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