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娟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因为数学这门学科对逻辑思维的要求比较高,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很难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所以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它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够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互帮互助的能力。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有效性 探究
新课程改革执行力度日渐加大,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引起了教师的关注。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教学效率只降不增。如在课堂上,某些学生的学习节奏较慢,跟不上教师的思路等,此类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只会导致教学质量越来越差。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它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为学习中心,运用群体力量解决学习问题,实现了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改变了传统学习方法中学生个体独自学习、遇到问题时,得不到其他学生帮助的局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得到学优生的帮助,解决了个人学习中无法解决的问题,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是课堂的把控者,学生被动听讲。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开始抵触数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困难,打破了课堂教学气氛严肃的局面,学生得到了快乐,就会产生学习自信心,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
1.教师要科学地划分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学习模式,组内成员都有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那么小组成员划分是否合理至关重要。对此,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应科学地划分小组。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应客观了解学生个体学习情况与能力,合理分配学生。在分组过程中,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摸清学生的性格特点,秉持中和、科学的原则,让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补。
2.教师要精心布置小组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学生的个体学习存在一定差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布置学习任务时,教师应遵循小组合作学习规律,贯彻“三教”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布置学习任务,保障教学的实效性。另外,在布置小组学习任务后,教师应加强教学引导,做好教学的管理工作。在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要认清自身职能与功能的转变,通过巧妙地引导,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3.教师要科学设计合作学习过程
在小组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小组内部,了解个体的实时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直面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的动力。换句话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实践中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题目:“泳池为长方形,长70米,宽35米,先要对泳池底部铺砖,一块砖的面积为10平方米,现购入102块地砖,够用吗?”问题提出后,学生之间开始讨论,组内的学习气氛活跃,个体为了集体荣誉感而积极地参与小组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对提升学生的个体学习效率起着关键作用。笔者首先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意义,然后探究了小组合作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運用策略,如教师要科学划分小组,要精心布置小组学习任务,要科学设计合作学习过程。实践证明,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学习效率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来芳.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17(3).
[2]顾云娟.谈如何提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7(4).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云山佛光如悦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