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培育思考

2020-09-02 06:25李世泰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8期
关键词:教学价值具体策略教学问题

李世泰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包含了很多计算方面的知识,主要涉及到整数、小数与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计算规则,还需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可以有效进行计算。对此,本文首先分析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价值以及目前存在的教学问题,然后提出有效培育学生计算能力的具体策略,希望可以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教学价值  教学问题  具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8-0069-02

课程改革在小学教育中正在不断深化,而在课程改革理念中,提出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思想观念。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而计算能力,便是其中之一。所以,在当前教学活动中,就有必要针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予以有效培养,推动小学生不断进步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价值

所谓计算能力,就是指学生计算具体的运算能力,能力水平的高低,体现在计算速度、计算正确性等方面。简单来说,在进行数学计算的时候,学生如果快速、正确计算出答案,那么就说明计算能力比较高;如果计算速度慢,且答案不正确,那就说明计算能力偏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首先,计算能力培养,能够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形成有效认识,并且能够实现灵活运用,这样可以让数学课程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其次,计算能力培养,符合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要求,如此一来可以推动课程改革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深化。最后,计算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通过数学计算能力的强化提升,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从而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更加有效地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

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培育学生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

对小学生展开计算能力培养,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价值。然而从目前实际来讲,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却有高有低,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慢、正确率偏低,甚至有的学生抗拒数学计算。这些现象的存在,就说明数学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引起重视。第一,教学活动趣味性不足,对学生吸引力不够。小学生的学习层次还比较低,处在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行为,会受到自身兴趣的影响。如果教学活动缺乏趣味,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难以被激发出来,如此便会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第二,与现实生活缺乏联系。在当前教育改革的环境下,生活化教育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主流思想,将思想生活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能够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认知环境。在计算能力培养上,也应该与现实生活实现结合。不过,目前数学教学,未能在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上加大生活化的构建,导致计算能力培养与现实生活脱节,这样一来就会限制学生的能力提升。第三,没能合理评价学生能力水平。在对学生计算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适时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计算能力到了什么层次,还存在哪些短板,针对这些短板进一步强化教学。但是,目前教学活动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评价不足,未能在合适的时间通过合理的方法评价学生计算能力,导致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没能及时得到解决。

三、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根本原则

针对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展开培养,这并不能随意而为,需要关注到一些基本的原则。从目前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的问题来看,也是因为教学活动的开展较为随意,导致没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根据笔者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趣导学。计算能力培养,这融合了理论知识学习和计算实践锻炼,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想让教学活动取得良好效果,这需要关注到学生兴趣激发这方面。秉持以趣导学的原则,构建起趣味化的数学课堂,以此激发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就应该关注到教学活动的趣味化构建,以趣味素材或是方法手段,重构数学课堂,给学生不一样的数学学习体验。

第二,回归生活。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本身和现实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比如其中涉及到的整数计算、小数计算等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普遍运用。与此同时,近年来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也强调了生活化教育的理念,提出了相关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就要关注到回归生活这一基本原则,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可以在生活化的环境中理解数学知识,锻炼计算能力。

第三,落实评价。学生计算能力本身有高有低,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数学计算上体现出来了多个层次的不同水平。而从教学的角度讲,要让全班学生都实现进步,取得有效发展,不能只是关注部分学生。所以,这就需要通过对教学评价的落实,衡量学生计算能力的具体发展情况,把握教学活动开展所取得的具体效果,然后才能反过来对教学活动实现优化。

四、小學数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教学措施

针对目前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所存在的相关问题,数学教师要形成清楚认识,然后对教学活动展开有效的创新改进,构建起全新的课堂模式,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展开有效培养。

(一)引入趣味元素辅助数学教学

在对小学生计算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这是一个前提条件。通过提高学生兴趣,强化学生学习参与,才能让学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切实掌握。首先,可以通过游戏辅助。小学生普遍对游戏保持积极兴趣,因此在课堂上,就可以构建计算游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到计算的乐趣。比如,教学混合运算时,在课堂上可以引入“24点”的游戏,即根据4个数字,通过混合运算,计算出24的结果。教师可以事先准备数字卡片,在课堂上随机给每个人分发4张,让学生根据拿到的数字,进行混合运算。比如,一名学生拿到了3,12,4,9这样几个数字,那么计算可得9÷3×4+12=24。一轮游戏后,让学生彼此之间交换1-2张卡片,再次进行游戏,如此便可以锻炼学生计算能力。其次,利用多媒体素材辅助教学。除了结合游戏教学,多媒体对于小学生也有很强的吸引力,在课堂上,就可以引入趣味化的多媒体素材辅助教学。比如,教学分数加减法的时候,就可以引入动画片《小猪佩奇》里边吃蛋糕的片段,结合动画片段向学生讲解分数加减法计算的相关知识,确保学生有效掌握。最后,还可以在课堂上构建起表演活动,将数学计算与表演结合起来,让学生融入具体情境,代入相关角色,通过表演对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形成有效掌握。具体来说,在教学认识分数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清楚掌握分数的概念和性质,可以构建起“今天我当家”的角色表演活动,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充当“家长”的角色,然后教师给每个小组的“家长”发10颗糖果,然后提出要求:给每个“孩子”分十分之二的糖果,那么每个人该分几颗?给每个“孩子”分十分之三,那么又该分几个?让小组学生轮流扮演“家长”,进行分糖果的活动,这样就能让学生对分数形成切实认知。

(二)结合生活资源创新数学教学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要实现趣味化教学,还需要实现生活化教学,将生活资源有效引入课堂,构建起生活化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逐步提升。第一,可以借助生活案例辅助教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与數学计算相关的实际案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接触。因此,在课堂上,便可以将这些案例引入课堂。比如,教学小数混合运算的时候,就可以结合生活中买零食的实际案例,引入买零食的案例:小明去商店买零食,薯片5.6元一袋,瓜子7.8元一袋,牛奶2.5元一盒,小明买了2袋薯片,2袋瓜子以及1盒牛奶,付给老板50元,会找回多少钱?通过这样一个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计算,这样就能对小数混合运算形成有效认识。第二,设计生活模拟实践锻炼学生计算能力。在课堂上,还可以基于现实生活,创设模拟实践活动,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计算过程,对学生实现锻炼。比如针对前文提到的买零食案例,便可以模拟收银员的活动,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为收银员,一组为买零食的顾客,然后收银员与顾客分别计算所购买零食的金额,然后比对两者计算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各自验证谁对谁错,哪里出现错误。通过这样的模拟计算活动,能够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实现有效的锻炼。第三,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错误资源,辅助计算教学。在现实生活中,对数学计算的利用并非全都正确,其中也有不少计算出错的现象。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除了展开正面的教学引导之外,也需要从反面切入,通过一些错误案例,来指导学生认识数学计算中容易出现的常见错误,然后在实践中注意避免。

(三)评价学生计算能力优化教学

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计算能力会切实提高。但是,每个学生的提高程度是不一样的,而且部分学生会存在计算短板。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就应该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展开评价,把握学生的学习实情。具体而言,在一部分计算知识教学完成之后,就应该对学生及时展开评价,及时检验学生当前计算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在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时候,不能局限于卷面测试或是单纯的习题练习,应该构建起综合性的计算实践活动,在具体的综合实践中,让学生对数学计算知识进行运用,并通过实际计算来解决其中的问题。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就能从学生活动流程与最终结果实现双向评价,切实了解学生计算能力水平,并结合存在的问题针对性优化教学。比如,在教学整数的混合运算知识之后,就需要对学生的混合运算能力展开评价。而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就可以相对学生进行分组,也就是按照学生的计算能力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然而,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设置难度不同的评价任务,将任务难度和学生实际水平对应,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而在具体评价任务的设计上,应该构建起综合性的任务。比如可以构建这样一个任务:教师随机给学生分发5张数字卡片,学生利用这些数字,构建混合运算式子,根据学生构建出的运算式数量多少以及速度快慢,就可以判断学生的混合运算能力水平。对于速度慢和数量少的学生,便需要关注到计算实践的强化锻炼,切实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一个重要任务。针对目前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数学教师要清楚认识,把握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立足以趣导学、回归生活与落实评价等基本原则,通过有效手段,推进数学教学的创新构建,以趣味手段提升教学有效性、通过生活化资源构建数学课堂,并立足综合性任务做好教学评价。通过多种措施手段的有效运用,让小学数学教学突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这一目标,从而全面促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饶勇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 2017(22).

[2]苏珍慧,范丽丽.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中华少年, 2018(1):76.

[3]黄丹,卢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之运算能力培养策略[J].新课程(小学), 2017(9).

[4]程莉红.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J].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9(1):80.

[5]莫小亿.浅析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2):54.

[6]布珠.浅析小学数学中如何做好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10):356.

猜你喜欢
教学价值具体策略教学问题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
多元化创设问题情境,激活生物课堂教学
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探析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