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NEWS IN BRIEF

2020-09-02 01:27
建筑遗产 2020年2期
关键词:古迹世界遗产遗产

国际报道

1. 日本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携手努力帮助阿富汗将巴米扬山谷移出《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2020 年3 月3 日,日本政府宣布将提供380 万美元的资金,用以支持保护世界遗产地巴米扬山谷文化景观(Bamiyan Valley)和考古遗迹的相关项目。日本政府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起,通过这一系列项目帮助阿富汗政府将该世界遗产地移出《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同时该项目也是日本和阿富汗2020年建交90 周年的重点文化合作项目。

巴米扬山谷文化景观和考古遗迹于2003 年同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该遗产地向世人展示了从公元1 世纪至13 世纪期间以古代巴克特里亚文化为特征的艺术和宗教发展。正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佛教艺术的干达拉流派兼收并蓄了各种文化影响。这一地区汇集了大量的佛教寺院、庙宇以及伊斯兰教时期的防御建筑。此遗址同时也见证了塔利班政权于2001 年3 月无情摧毁两尊立佛像的震惊世界的暴行。(来源:世界遗产中心网站https://whc.unesco.org/en/news/2088)

2. 世界遗产中心在巴黎召开有关利比亚文化遗产的技术会议

2020 年3 月5 日至6 日,世界遗产中心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召开了一次保护利比亚加达梅斯古镇(Old Town of Ghadamès)的技术会议。出席此次会议的有来自利比亚政府的相关代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摩洛哥拉巴特办事处的相关人员。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支持利比亚政府起草突出普遍价值的声明文件和设定古城保护的预期成果,从而最终实现将加达梅斯古镇从《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移除的目标。加达梅斯古镇建在沙漠绿洲上,历来以“沙漠之珠”著称,是撒哈拉北部边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传统聚集地的典范。那里,家庭建筑的突出特点是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作用:底层储备给养,在漆黑封闭的过道上面另外突出的一层供家人生活居住,而顶层露天的平台是专为妇女准备的。古镇于1986 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于2016 年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来源:世界遗产中心网站https://whc.unesco.org/en/news/2094)

3.英国最新考古发现将有助于人们了解古罗马时期的不列颠

2020 年3 月9 日, 据 英 格 兰 遗 产(English Heritage)报道,位于英国肯特郡的里奇伯勒古罗马遗址(Richborough Roman Fort in Kent)中的一处圆形剧场及其周边环境的考古发掘工作于3 月下旬启动。这次考古发掘工作将使考古学家进一步了解圆形剧场的年代以及与整个古罗马时期都被占领的里奇伯勒罗马堡垒及其周边城镇的关系。从历史上看,圆形剧场曾为周边镇的居民提供了一个公众观赏和娱乐的场所。圆形剧场遗址也将于2021 年春季向公众开放。

里奇伯勒罗马堡垒是罗马不列颠历史上的重要地点之一。从公元43 年古罗马入侵不列颠到公元410 年古罗马统治结束,整个占领期间一直使用这里。它从早期的防御工事发展到平民化的城镇和港口,此后(至少部分)恢复军事用途。 在此期间,该建筑被用作萨克森海岸要塞,以防止3 世纪后期的萨克森突袭。(来源:英格兰遗产,https://www.english-heritage.org.uk/about-us/search-news/richborough-amphitheatre-dig/)

4. 纪念努比亚国际遗产保护运动四十周年活动在埃及举办

2020 年3 月10 日,在埃及开罗富斯塔特的埃及国家文明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Egyptian Civilization)举行了拯救古埃及努比亚(Nubia)遗迹国际保护运动的四十周年庆典。

新建的阿斯旺大坝(Aswan High Dam)蓄水导致的水位抬升严重地威胁到了大坝周边的努比亚文化遗迹。从1960 年起,国际社会发起了拯救古埃及努比亚遗迹的国际保护运动,在各方努力下,成功地将遗址解体并重新组装搬迁至新的地点。运动持续了20 年,并于1980 年3 月10 日结束。阿布辛贝勒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于1979 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活动当天,埃及旅游与文化古迹部部长哈勒德 · 伊尔 · 阿南(Khaled El Anan)博士介绍了国际社会如何通过提供财政和技术援助,成功保护了包括阿布辛贝勒和菲莱神庙在内的20 多个古迹和建筑群,并强调这一国际运动充分展示了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的国际团结及合作,并为后世树立了榜样。(来源:世界遗产中心网站https://whc.unesco.org/en/news/2091)

5. 世界遗产城市联盟发起多项倡议应对新冠疫情

世界遗产城市联盟(Organiz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ities,简称OWHC)于2020 年4 月2 日发起一项倡议,号召其成员城市行动起来共同“抗疫”,在OWHC 的平台上分享他们为应对新冠疫情,尤其是那些用于缓解疫情对经济、旅游、文化和大型活动影响的措施和宝贵经验。OWHC 希望通过收集和分享世界各地政府实施的所有措施来支持其成员城市。OWCH 把这些措施分为了四类:

1)预防和安全的相关措施;2)抑制疫情增长曲线和确保社会服务正常化;3)经济和旅游业的恢复;4)在无法实现正常参观时创造或改善文化遗产的在线参观。

截至4 月9 日,OWHC 已经收到了来自其成员城市分享的超过20 余项的经验,例如德国班贝格的面包与啤酒递送项目、加拿大魁北克市的经济旅游恢复项目等。来自各个城市分享的项目经验列表也在OWHC 网站上持续更新,更多项目可在网站上查看详情。(来源:世界遗产城市联盟网站https://www.ovpm.org/covid-19/initiatives/)

6.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黎巴嫩的古迹破坏活动发出警告

2020 年4 月6 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公开警告一处建在黎巴嫩贝鲁特东北部纳尔·卡尔布考古遗址(The Archaeology Site of Nahr El-Kalb)上的建筑项目,称该建筑项目是黎巴嫩自由爱国党的总部,项目会对考古遗址造成彻底及不可逆转的破坏。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号召相关方面给予关注,并警告建筑方立即停工。纳尔·卡尔布考古遗址保存着刻在纳尔 · 卡尔布河两侧海角岩石上的文字和图像见证,包括22 块碑石、雕塑和纪念铭文,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 世纪,在2019 年已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来源:The Art Newspaperhttps://www.theartnewspaper.com/news/unesco-nahr-el-kalb,https://www.icomos.org/en/get-involved/inform-us/heritage-alert/current-alerts/73858-icomos-lebanonstatement-of-concern-on-the-destruction-of-culturalheritage)

7.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发布“文化2030 新冠疫情宣言”

2020 年4 月20 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其“2030年文化目标”(Culture 2030 Goal)运动的合作伙伴共同发布了一份关于文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的联合宣言。该声明由八个国际文化网络共同签署,展现了这些文化组织对2030 年议程的承诺,并强调文化是实现联合国2030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

该宣言题为《确保文化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潜力》(Ensuring Culture Fulfils Its Potential in Responding to The COVID-19 Pandemic)。宣言的序言强调:“当今世界面对着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而疫情结束之后我们则需要恢复正常生活,重建我们的社会,文化应当成为我们应对这些困难的核心措施之一。文化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灵感、安慰和希望。为发挥这一潜力,在《联合国2030 年议程》框架下的‘2030 年文化目标’呼吁联合国机构、政府和所有其他利益攸关方采取行动。”该宣言以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发布,可在ICOMOS 下载全文。(来源:ICOMOS 网 站https://www.icomos.org/en/focus/un-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74910-culture-2030-goal-covid-19-statement)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密切关注也门萨那古城洪水灾情

据报道,也门萨那(Sana’a)旧城最近发生大雨,对瓦迪赛拉(Wadi Sailah)沿岸的基础设施,房屋和住宅区造成了大面积破坏。大雨引发的山洪对本已脆弱的社区及其文化遗产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当地的武装冲突和资源匮乏更是让这座古城岌岌可危,而此时新冠肺炎的大流行,让本已艰难的形势雪上加霜。

萨那古城于1986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5 年已被列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萨那坐落于海拔2 200 m 的山谷里,人类在那里的居住历史已超过2 500 年。在公元7—8 世纪期间,该城成为伊斯兰教的主要传播中心,其中的政治和文化遗产包括103 座清真寺、14 座哈玛姆寺和6 000 间会所,全部建于11 世纪前。萨那古城中的多层塔楼建筑更是城市景观的标志,具有重要遗产价值。(来源:世界遗产中心网站https://whc.unesco.org/en/news/2105)

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文化和遗产给予支持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间,隔离在家的人们往往会通过文化和历史遗产寻找心灵上的支持和慰藉,而文化产业和历史遗产在此次疫情期间受到巨大冲击。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4 月中旬发起了一系列活动来支持文化与历史遗产。

4 月9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社交媒体上发起了一项主题为“# 共享我们的遗产”(#ShareOurHeritage)的运动,号召在这一全球大规模禁足时期向公众开放与文化遗产相关的教育资源和其他文化资源。在谷歌艺术与文化项目(Google Art and Culture)的技术支持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一个在线展览,让人们能够在线参观全球数十处遗产地。

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通过其网站上的在线地图和社交媒体,提供有关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遗产地的影响和相应的最新信息。受疫情影响,全球89%的世界遗产地已经部分或完全关闭。

在4 月15 日的世界艺术日当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员与任教科文慈善大使的电子乐大师让·米歇尔·雅尔(Jean-Michel Jarre)一起举办了一场在线讨论会,邀请到文化产业中的重要人物,共同探讨新冠疫情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和艺术工作者们如何应对疫情。(来源:世界遗产中心网站https://whc.unesco.org/en/news/2099)

10. 巴黎圣母院修复工程将从4 月27 日起逐步复工

当地时间4 月23 日,据法新社援引巴黎圣母院修复工程方的消息,巴黎圣母院修复现场将从4 月27 日开始逐步复工,并将遵守个人卫生防护和保持社交距离等防疫措施。

此前,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法国政府将封城禁足令延迟至5 月11 日,这让本已困难重重的巴黎圣母院修复工程雪上加霜。鉴于法国整体的防疫安排,巴黎圣母院修复工程也从3 月17 日“限行令”开始执行之日起被迫中断。距离巴黎圣母院大火已经一周年时间,由于大火融化了数百吨铅,造成环境污染,修复工程一度中断。之后又因冬季风暴,再次影响修复进度。在4 月15 日巴黎圣母院大火一周年的日子,除了南塔楼的伊曼纽尔钟于当晚8 时被敲响以外,巴黎圣母院未组织任何纪念活动。4 月15 日当天法国总统马克龙发布视频称,法国将保证在2024 年完成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来源:央视新闻http://news.china.com.cn/live/2020-04/23/content_796507.htm)

1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集文化部长在线会议

4 月22 日,全球130 多位文化部长和副部长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集的在线会议,讨论了应当如何支持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受到巨大冲击的文化产业。

会上,各国部长们谈到了当前危机对旅游业、博物馆、文化产品、文化遗产和艺术家的直接影响,以及为减轻危机影响而采取的措施。他们重申会致力于政府间对话和国际团结合作,共同面这一巨大危机。(来源:世界遗产中心网站https://whc.unesco.org/en/news/2106)

12. 澳大利亚古迹遗址理事会宣布2020 年度大会取消

4 月24 日,澳大利亚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 Australia)在其官网上宣布原定于2020 年10 月1 日至10 日在悉尼举办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年度大会取消。

澳大利亚古迹遗址理事会执行委员会称,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的影响,鉴于当下的多种限制以及未来国际经济和社会生活、国际旅行何时能够恢复常态的不确定性,在审慎地评估了当下形势之后,澳大利亚方宣布将取消这一文化遗产界的重要会议。澳大利亚古迹遗址理事会在2020 年10 月可能会采取线上的形式举行一场活动,用以感谢那些为筹备2020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年度大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人。此外,澳大利亚古迹遗址理事会执行委员也在考虑是否可以承办2023 年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年度大会,具体决定将于5 月宣布。(来源:澳大利亚ICOMOShttps://www.icomos.org/en/about-icomos/governance/general-information-about-the-generalassembly/future-general-assemblies-2019-2020/74997-ga2020-coronavirus-covid-19-statement-3)

中国动态

1. 《营造法式》陈明达点注本发行

2020 年3 月,浙江摄影出版社发行了《营造法式》(陈明达点注本)。《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用书,是当时最先进成熟的建筑设计与施工经验的集合与总结,对后世影响深远。《营造法式》如今常用的版本是营造学社创始人朱启钤先生于1919 年在南京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发现的丁氏抄本。但朱先生认为丁本并不完善,遂委托陶湘用诸本汇校丁本后刊版。陶氏用文渊、文溯、文津三阁的四库全书本等合校,按南宋平江府重刊本的行格定版式,于1919 年起刻版,1925 年毕工,世称“陶本”。陶本误字较少,大字清朗,图样细致精美,既代表了近代木刻板书籍和版画的高水平,也是近代学界广泛使用、最有影响的本子。陈明达是继梁思成、刘敦桢等中国建筑历史学科奠基人之后,又一位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的杰出建筑历史学家,尤其以宋《营造法式》研究享誉国内外。陈明达的点注本是他在20 世纪50 年代之后研究的工作用本,据其点注笔迹,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工作涉及全文句读、条目统计、文字校勘、古籍核对等。他关注的问题全面,思考深入,不仅包含相当全面的版本比较,书中至少有“四库本”(国家图书馆藏文津阁本)、“故宫本”、“丁本”、“竹本”的批注,而且对内容的理解思考也甚多,包括石段标准、斗栱布置设计等问题。此点注本不但完整地呈现了陈明达对《营造法式》的研究工作,更是将其严谨的研究思路和执着的科学精神示予后来学人,使后人能在其研究基础上有新的突破与成果。(来源:有方空间微信公众号)

2. 陕西将历史文化古迹和文物保护纳入公益诉讼

4 月1 日,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对3 月25 日刚刚通过的《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简称《决定》)进行解读。《决定》明确将历史文化古迹和文物保护等领域侵害国家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纳入公益诉讼。会上,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副书记、监察与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陈俊对陕西将历史文化古迹和文物保护等纳入公益诉讼进行了解读。他表示,《决定》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地方特色,考虑到陕西是历史文化古迹大省,有必要通过公益诉讼来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故增加了“历史文化古迹和文物保护”的内容。(来源:世界遗产微信公众号)

3. 2019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

4 月6 日,2019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20 个项目入围终评。按照时代早晚为序,分别为: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浙江义乌桥头遗址、黑龙江齐齐哈尔洪河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山东滕州西孟庄遗址、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安徽肥西三官庙遗址、河南安阳辛店商代晚期铸铜遗址、甘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浙江安吉龙山越国贵族墓园、山东滕州大韩东周墓地、陕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大型陪葬墓、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江西赣江新区七星堆六朝墓群、青海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重庆江津石佛寺遗址、广东“南海I 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此次入围的项目,主动发掘的占大多数,这充分反映了中国考古学近年来课题性越来越强、多学科合作更加紧密、学术目标愈加明确等主要发展特点。(来源: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4. 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推进

4 月9 日发布的《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 年—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到,北京将大力推动中轴线申遗,打造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标杆。北京中轴线由钟鼓楼贯穿至永定门,长度约为7.8 km。为做好中轴线整体保护利用,北京将按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要求,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原则,整体保护中轴线遗产的核心构成要素,以及发挥烘托、强化作用的城市水系、历史建筑和传统四合院民居等。北京市将做好文物和历史建筑腾退保护工作,而中轴线文物的腾退空间,将优先用于补充公共功能,因地制宜地建设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艺术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来源:世界遗产微信公众号)5. 南京城墙“文物保护亲近月”活动开展

在2020 年4 月《南京城墙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五周年之际,南京策划开展了贯穿4 月的“文物保护亲近月”主题活动,以开展法治宣传,促进文旅融合。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联合《扬子晚报》,于4 月12日下午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门景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展演活动,邀请市民、游客到城墙根下,感受明媚春光。“文物保护亲近月”活动自2016 年首次举办以来,让广大市民游客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荣获了2016 南京网友节最佳新媒体传播奖。2020 年的“文物保护亲近月”活动着重通过线上线下的互通互动,鼓励市民游客走出家门、外出旅游。(来源:世界遗产微信公众号)

6. “新文创”赋能文化遗产,敦煌壁画变身动画剧

4 月13 日,以莫高窟经典壁画为原型,敦煌研究院携手腾讯旗下腾讯影业和腾讯动漫联合出品《敦煌动画剧》,在微信和QQ 小程序“云游敦煌”上同步首映。用户不仅可以观看和分享该系列动画剧,还可以亲身参与动画剧的配音和互动。这是“云游敦煌”小程序上线一个月之后的重大版本升级,也是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影业、腾讯动漫携手,通过“新文创”模式,为敦煌文化的数字内容创新做出的重要探索。(来源:世界遗产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YTqQx6veVOOmKdzfFbS8bA

7. 国际古迹遗址日举办线上主题活动

每年的4 月18 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在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举办保护和推广文化遗产的活动。发起这一节日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每年会设定一个主题,从不同方面关注和介绍文化遗产的特定类型或是特殊的价值。为响应今年国际古迹遗址日的“共享文化、共享遗产、共享责任”主题,4 月18 日下午,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主办,2020 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线上直播活动——“共同守护,共享未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培育与传播”在颐和园举行。在直播活动中,通过播放宣传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里的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西夏陵、江南水乡古镇、北京中轴线等四个项目,展现了其丰富的遗产价值以及当前申遗工作的成果。此次活动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通过网络形式进行文化遗产价值传播的一次有益尝试。(来源: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8. 2020 ArchDaily 中国年度建筑大奖结果揭晓

2020 ArchDaily 中国年度建筑大奖结果揭晓,获奖项目分别为吉首美术馆(非常建筑)、阿那亚艺术中心(如恩设计)、悬岸飞桥(来建筑设计工作室)。此次评奖由建日筑闻(www.archdaily.cn)发起,旨在让中国建筑参与到全球交流的浪潮之中,向世界介绍中国建筑的同时,也为中国读者带来全球化的建筑信息。在今年的评奖过程中,读者从2019 年间建日筑闻发布过的近800 个中国项目中,选出十佳提名项目,并最终投票产生三个最具代表性的项目。除获奖作品不乏对建成环境的关怀之外,在入围决赛的名单中,还包括在北京胡同中的设计项目北京胡同泡泡218 号(MAD 建筑事务所)和广州历史街区内的极小住宅改造(URBANUS 都市实践),通过对建筑遗产的修复与改造实现了活化再生。(来源:ArchDaily 官方网站)

9. 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征集启动

为激励文化遗产工作者的实践热情、促进文化遗产理论的创新发展,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联合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面向国内外城市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者、关注城市文遗发展的有识之士,征集钱学森城市学金奖以及西湖城市学金奖优秀成果。此次征集的主题为“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包括“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社会参与和公共治理”“两宋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两项分议题,已公开发表或未公开发表的论文、研究报告、著作、译作均可参评。作品提交的截止日期是2020 年7 月31 日。(来源:清源文化遗产)

10. 福州2020 世界遗产大会延期

世界遗产中心(WHC)近日在其网站发出通知,决定将原定于2020 年6 月29 日至7 月9 日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4 届会议推迟举行。据悉,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福州正有序推进世界遗产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中国今年唯一的申遗项目古泉州(刺桐)史迹(暂定名),新增的德化窑遗址(屈斗宫、尾林、内坂三处窑址)、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第三期考古南外宗遗址及市舶司遗址等遗产点的考古工作也已展开。世界遗产大会全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是全球范围内遗产领域的年度盛会,备受瞩目。世界遗产委员会代表193个缔约国执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负责审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名单,检查各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确定受到严重威胁的世界遗产并将其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管理世界遗产基金等。这是中国第二次承办世界遗产大会,上一次是2004 年在苏州市承办的第28 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国目前拥有世界遗产55 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与文化景观37 处,世界自然遗产14 处,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4 处。(来源:澎湃新闻网站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981650)

11. 2020 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青年从业者培训班报名开始

2020 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青年从业者培训班将于2020 年9 月2 日至10 月1 日在日本奈良举行。此次培训班的主题为“考古遗址的调查、保护和管理”,由日本文化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中心(ACCU)、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国际中心(ICCROM)和日本国家文化财研究所(东京、奈良)联合主办,并与日本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JCICHeritage)合作,且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国家委员会、奈良县政府及奈良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此次培训班面向亚太42 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遗产从业者,且报名人员须由该国和地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委员会推荐,原则上每个国家和地区1 名,总学员不超过15 位。此次培训由主办方承担国际旅费及当地食宿费用,学员承担日本国内差旅及签证费用。此次培训班的国内报名截止日期为5 月15 日。(来源: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12. 第六届“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天津”国际学术会议将在2020 年10 月召开

第六届“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天津”国际学术会议将于2020 年10 月17—18 日在天津大学举行。会议旨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从理论、实践、教育、管理等层面分享前沿成果与现实经验,促进中国建筑遗产保护事业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该会议共有七项分议题: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理论与政策、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文化景观遗产与工业遗产等的研究与保护、建筑遗产修复工程中的技术及应用、城乡建成环境的可持续更新与发展、建筑遗产保护的人才培养与教育模式、博士生论坛(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目前论文征集工作已经开始,征集截止时间为2020 年8 月1 日。(来源: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13. 颐和园建园270 周年文化论坛暨颐和园研究院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征稿启动

2019 年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在首都博物馆举办“‘园说’:北京古典名园文物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20 年将继续举办“园说 II”展览,展览的主题为颐和园建园270 周年文物展。围绕此次展览,颐和园将于2020 年度下半年举办“颐和园建园270 周年文化论坛暨颐和园研究院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拟邀请中外古典园林行业代表和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专业人士,共同就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开展广泛交流与深入研讨,为颐和园造园艺术的研究、保护与发展工作献计献策。目前以“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及保护实践”为主题的征稿工作已经开始,围绕中外园林造园艺术设五项分议题: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研究、保护与发展,中外园林造园艺术的对比研究,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及传播推广,现代技术在古典造园艺术中的应用与实践,其他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研究。论文提交截止时间为2020 年5 月20 日。(来源:美术遗产公众号)

14. 第一届文化遗产保护青年学者论坛征文开始

为促进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内的青年学者加强学术交流、激发学术创新,适逢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成立四十周年之际,故宫博物院、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中国紫禁城学会将于2020 年11 月中旬在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召开第一届文化遗产保护青年学者论坛,旨在汇聚全国优秀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互通平台,共同探讨最新研究成果、学术动态及发展趋势。会议有四项议题:可移动文物保护,不可移动文物(古建筑、岩土)保护,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目前论文征集工作已经开始,提交截止时间为2020 年5 月31 日。(来源: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公众号)

猜你喜欢
古迹世界遗产遗产
古迹“开发”之忧
中国的“世界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遗产怎么分
敦煌古迹旅游景点与《周易》
千万遗产
从丝绸之路到世界遗产探析
遗产之谜
探秘吴哥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