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20-09-02 08:35翟耀田立东李宏丽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循证支气管哮喘

翟耀, 田立东, 李宏丽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与遗传、季节、空气、环境等密切相关[1-2]。患儿病情易反复发作,且病程较长,具有急、危、重等特点,需经常用药就医,部分属特应质患儿甚至可以发展成持续性哮喘[3],这对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情况产生严重影响,其治疗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完全控制水平,使疾病不影响患儿及其家庭生活[4]。哮喘在急性发作期的积极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更重要的是缓解期的长久雾化药物吸入治疗,以及预防措施,但患儿依从性差直接导致了哮喘急性发作及入院风险[5],因此康复期家庭护理对于支气管哮喘患儿是极为重要的。近年来,通过对哮喘患儿的临床观察,循证护理在改善患儿发作期症状及预后等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患儿住院期间通过一系列的循证护理方案,能够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护理问题[6-8],确保其在出院后能够进行系统的恢复期治疗。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循证护理干预,旨在进一步探索循证护理在儿科常见疾病中的发展及应用,为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做以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6.43±2.64)岁;病程5个月至3年,平均(1.71±0.89)年。观察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7.21±2.22)岁;病程3个月至3年,平均(1.68±0.75)年。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9]。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2)年龄2~11岁;(3)患儿均能配合研究,患者家属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

1.4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2)合并严重感染者;(3)临床资料不全者。

1.5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儿童呼吸道疾病相应的常规护理,进行治疗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避免过敏源,保持病房无烟环境及床单的干净整洁。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循证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确定循证问题:成立专门的循证护理组,通过与患儿家长、医生沟通,并分析、讨论支气管哮喘患儿护理中的不足及问题。主要问题包括患儿家长对哮喘发病了解程度、满意度较低,对患儿治疗疗程及远期治疗费用存在担忧。(2)寻找循证依据:收集儿童支气管哮喘相关文献资料、护理专业知识、临床经验等,评估循证问题的合理性。(3)确定循证护理方案:①建立儿童健康档案,定期随访,对效果进行评价;②对患儿及其家属讲解支气管哮喘的基础临床知识,及相关急救措施;③向患儿及家属讲解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及方法,确保患儿家属可以正确的进行雾化吸入治疗;④定期进行知识讲座及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患儿及家属讲解哮喘相关知识、治疗疗程及患儿预后等,确保患儿院外的延续护理;⑤护理过程中及时与患儿及患儿家属交换意见,缓解他们对于支气管哮喘的焦虑,增强信心。

1.6 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两组患儿哮喘症状管理情况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咳嗽咳痰、听诊哮鸣音、呼吸困难,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接受度、对护理方案的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及卫生经济学,评价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两组患儿均随访观察出院后1个月内、3个月内哮喘发作次数,对远期效果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哮喘管理评价 经循证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各咳嗽、呼吸困难的症状以及听诊哮鸣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2.2 患儿家长对哮喘发病了解程度、接受度、满意度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患儿家长对哮喘发病了解程度、接受度、满意度比较[n(%)]

表2可见,经循证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长哮喘发病了解程度、接受度、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疗程及卫生经济学比较 根据患儿治疗时间、费用采用非参数检验的统计方法,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儿住院时间及卫生经济学比较

2.4 随访结果比较 出院后1个月随访,观察组患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次数为(0.23±0.43)次,对照组为(0.33±0.48)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患儿发作次数为(0.60±0.50)次,明显少于对照组(0.87±0.3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6,P<0.05)。

3 讨论

目前,儿童支气管哮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健康卫生问题,严重影响着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其医治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临床完全控制水平,然而实现该目标仍然是困难重重,当患儿症状缓解期间,减少药物使用量的同时,极易引起哮喘的再次发作,也使得当前哮喘患儿的控制率较低[10-11]。在哮喘的慢性持续期无明显发作时的症状,患儿易被忽视,但慢性炎症反应尚未完全消除,诸多要素均易导致哮喘的再次发作。因此,关于哮喘的治疗,除了药物的控制,长期的护理是极为重要的,目前在临床中应用较多的包括心理护理[12]、家庭护理指导、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等,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的生活学习质量,改善预后[13]。随着研究与发展,同样产生许多的新型护理模式,诸如延续性护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14-15]、舒适护理[16],同时也包括了循证护理。1991年加拿大学者Guyatt率先提出循证医学这一概念,受其影响循证护理应运而生[17]。在护理实践中,循证护理是指运用现有的最佳的科学理论证据对患者实施护理[18]。研究发现,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了哮喘患儿的复发率及复发再住院次数,是使哮喘达到控制状态的有效护理模式[19];可明显提高哮喘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以及患儿家属满意度[20];更能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增进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有效的缩短患儿住院时间[6]。

本次研究通过建立循证护理组,对支气管哮喘患儿住院期间以及缓解恢复期所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集中分析,拟定了循证护理措施。对入组建立儿童健康档案,定期随访,进行知识讲座讲解支气管哮喘的基础临床知识及相关急救措施,急性期和恢复期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方法,以确保患儿家属可以正确的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和院外的延续护理。通过以上干预对比,结果显示,在西医雾化基础治疗上,采用循证护理的观察组患儿哮喘症状缓解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患者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通过对患儿及其家属讲解支气管哮喘的基础临床知识,及相关急救措施,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及方法等,观察组患儿家长在对哮喘病发病了解程度达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对护理方法的接受度达到86.67%、满意度达到90.00%,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体评价患儿的住院治疗时间及住院费,其中观察组患儿的总治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的住院费用虽总体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对比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内患儿哮喘发作次数,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且第2次随访结果差异显著。表明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减少了住院治疗的费用。

以上通过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干预比较,循证护理更能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发作次数,增加患儿及家属对支气管哮喘疾病的认识程度以及恢复期用药及护理方案的完成度,基于以上可明显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循证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循证支气管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