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聪辉 侯玉晶
(中国竹产业协会 北京 100102)
竹子是集生态学特性、材料学特性和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环境友好型植物,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大、可再生等特性[1],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用材和生物能源开发潜力巨大,是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文化资源,被誉为世界“第二大森林”和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植物类型[2]。据统计,中国有竹类植物39属、837种,竹林面积641.16万hm2,约占世界竹林总面积的20%[3];年产大径级竹材31.55亿根,并且竹资源量呈显著的逐年上升趋势,可利用资源非常丰富[4]。目前,中国拥有竹产业相关专利和标准近8 000项,其中包含中国主导制定的首个ISO竹子标准一项,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竹业在国际标准方面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竹产品已形成竹材、竹炭、竹笋、竹质家具等10多个类别,100多个系列,近万个品种。竹产业产值已由2009年的709亿元快速增长到2018年的2 456亿元,竹产品国际贸易由13亿美元增长到20多亿美元,长期位居全球国际贸易的前列,中国竹产业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朝阳产业。保护好、培育好和利用好竹资源,发展好竹产业,对于建设美丽中国、践行“两山”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竹产业的现代化程度低,大部分产竹区存在产业单一、产业链短、中小企业偏多、产业发展驱动力弱等问题,导致经济效益不佳。发展现代竹产业园,可以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整合资源,克服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区域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产业园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5],是产业运营、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担负着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使命,承载着孵化企业、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等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功能作用。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园蓬勃发展。目前,中国有各类产业园15 000多个,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达30%以上[6]。比如,中国建设较早的苏州工业园区,自1994年成立以来,经过26年的蓬勃发展,已构建起特色产业体系和创新生态,其国内生产总值从1995年的11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 743亿元,园区经济规模维持了年均17%的高速增长态势[7],成为带动苏州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更是成为国际合作的典范。由此可见,产业园对区域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自从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竹林经营权分散到千家万户。由于经营规模较小,出现了造林和采伐成本急剧上升、林业机械化作业难以推广等问题。同时,随着中国竹产业的快速发展,竹区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大量低产竹林未被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经济优势,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竹产业园可促进资源生产和加工利用的联合,提高竹农经营竹林的积极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势资源合理整合,提升竹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当前竹产业链多而短,企业之间关联度低。竹产业园区不但可将不同类型的企业以空间的形式聚集在一起,而且可引进具有一定关联性和渗透性的企业填补竹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产业,使之形成完整、有效的产业链。竹产业园的建立是完善上中下游企业在空间上聚集、加速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竹产业园区提供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可降低企业自身的运营成本。同时,园区将处于产业上、中、下游的企业聚集在一起,企业之间互为买卖双方,可形成稳定、便利的合作关系,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的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信息成本和协作成本,使产品价格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此外,在有集群效应的竹产业园区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更为快速和便捷,有利于普及新技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公平有序、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实现企业升级。
竹产业园区的建立不但将当地现有企业整合进来,同时还利用园区优惠补贴政策、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更多龙头企业投资建厂。也就是说,竹产业园区在实现现有企业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优势企业的资源。园区能提供数量多、层次多的就业机会,不仅能消化区域剩余劳动力,更能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对实现社会稳定和繁荣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产业园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图1),主要形式包括高新区、开发区、科技园、工业区、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园等,以及近年来各地陆续提出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等[8]。中国产业园虽然只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与发展,但已不断地走向成熟。在新时代下,园区发展逐渐转型升级,向着更高目标发展。目前,中国竹产业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竹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规模小等问题,亟待建立现代化、综合性和产业链完整的现代竹产业园。现代竹产业园是基于农业产业园的构建理论,发挥竹资源优势,依靠地方区域特色,建设或引进相互密切关联的企业及配套服务设施,形成现代化竹产业体系,并对当地和周边地区经济起推动作用的产业区域[9]。
图1 产业园类型
一般而言,竹产业园的规划分为4步。第1步,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环境分析[10],通过分析竹产业园选址所在城市经济、文化、政策背景,园区周边环境,竹产业发展前景,以便掌握竹产业园的整体框架和未来竹产业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第2步,内部资源分析,主要分析竹资源、人力资源、竹产业基础和产业配套、市场辐射能力、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等因素,有助于明确园区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有效地利用自身资源,发挥企业的优势,同时避免企业的劣势。第3步,产业定位分析,这也是竹产业园建设的关键一步,它关系到产业园后期的建设和配套体系的构建。产业定位分析首先要明确主导产业,可依据产业园资源优势、市场供求、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确定;其次依据主导产业将不同产业结合在一起,实现产业园的综合发展。最后一步,构建配套策略,完善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形成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物流运输等一系列产业链,以便实现产业园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
现代竹产业园是产业聚集的载体,其中企业布局是产业园建设成功的关键。以竹材加工为主导产业的现代竹产业园为例(图2),园内建设不仅只有单一类型的竹材加工公司,上游应同时设立专业采伐公司,可将成熟的竹材采伐后送至原材料标准制备公司及竹材仓储公司,甚至将废弃竹料及患松材线虫的松树作为原料送至竹炭处理厂烧制成炭,竹炭产生的气化副产物供给其他企业,加工产品可通过展销中心或物流中心广泛应用到轻工、食品、建筑、家居等行业,形成完整产业链。
图2 以竹材加工为主导的现代竹产业园框架
现代竹产业园通过集群各类型产业,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整合能力,形成“竹产业资源共享平台”,推动竹产业创新升级。通过这个平台将政府部门、科研院校、投资方、竹加工企业、市场方等整合在一起,形成研发、材料、生产、展销、运营、人力资源、环境综合处理等全面优化的生态产业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竹产业转型升级。
据统计,中国现有国家级竹藤园区5个,各地区竹产业园近百家。现有竹产业园普遍存在模式单一、规模小、产业定位同质化、盲目招商导致低水平重复建厂等问题,甚至有的竹产业园区陷入“有企业无产业”的困境。例如:江西资溪现代竹产业科技园主要是以发展竹精深加工产业为主的低碳经济孵化创新、生产加工基地,实行低碳、环保、统一供热模式,园区一期建设企业基本以户外竹材生产为主,缺少原竹收购分解、竹材仓储等上游产业链节点及企业配套服务设施,产业链有待完善;永安竹天下文化旅游产业园定位是打造集生态、文化、休闲、商贸、教育、科研、度假、居住和旅游为一体的“全竹元素”城市综合体,其中“竹具城”是园内的核心,当前竹家具企业占据多数,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竞争关系,未能发挥产业园相互助推作用,产业集群效应并不显著,亟需创新模式推进产业园转型升级。此外,中国现有竹产业园均选址在南方重点竹区,而关于北方地区竹产业园建设的相关内容鲜见报道,随着北方大众对竹认知度的提高和“南竹北移”工程早已不同程度的开展,竹产业将会在北方有更多的市场需求,在北方地区建设竹产业园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竹产业园案例可知,部分园区总体产业定位不清晰,跟风盲目招商,导致产业种类太多、范围太广;园区的内部功能相对简单,相对应的配套也千篇一律,造成竹产业园失去特色、核心竞争力不足。应重新把握产业定位,结合自身优、劣势,发展特色产业,将资源集中配置,打造各自的核心竞争力,突出差异化。
当前,竹产业园内产业链组成基本以二产竹产品加工企业为主,虽然一产和三产占有一定比例,但是其发展落后于二产,占比过低,并且上游竹材生产环节薄弱,下游物流运输、品牌销售及售后等方面缺失,导致产业链短而窄,甚至出现产业越做越小,经济“造血”机制不足,严重制约了产业持续发展。中国当前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期,现有竹产业园应把握机会补缺“短板”,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上、中、下游环节。通过完善产业链,使竹产业园从单一生产型的园区,逐渐发展为以产业为基础、技术创新和配套服务为支撑,产业、城市、人之间协调发展的综合园区。
标准化是推动产业发展、加强产品竞争、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源动力,品牌建设是打开市场、建立知名度的催化剂,对于竹产业发展也不例外。部分产业园内竹企生产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少自主品牌。通过建立“竹林培育—原材料采伐—产品生产—质量检测—仓储运输”整套标准体系,把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管理,从而提高竹产品质量,积极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和龙头企业,以品牌塑造提升竹产品市场影响力和附加值。
竹产业园要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政府必须加强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为产业园发展提供充足资金基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通过国家和地方各项政策,强化扶“优”和扶“强”,促进产业园企业研发和创新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企业做大做强,壮大产业发展。
高质量做好园区内部及周围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道路铺设、水电及燃气线路管道铺设、网络及通讯信号基站建立、排水及工业废弃物处理系统等;此外,园林绿化、市政公用工程设施也应配备。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外,配套性服务应尽可能完善,包括金融服务、政策支持、政企服务、智库、众创孵化、物业服务、商务服务、生活服务等。完善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才能引来竹产业龙头企业和高素质竹业人才。
品牌的创建能实现园区的增值溢价,并辐射到园区企业品牌价值上。产业园区品牌能够与企业品牌、地域品牌之间进行互动,增强园区的产业聚集力。培育、优化、提高园区品牌价值是园区长久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要确定竹产业园区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建立有特色的园区文化;其次要通过吸引优质企业增加园区品牌度;最后通过与企业、地域进行互动整合营销,提高曝光度、知名度和品牌联合度。
构建现代竹产业园是中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模式,它将引领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现代竹产业园是以科学规划为基础,通过系统分析外部环境、内部资源、产业定位和配套策略构建的竹产业资源共享平台,该平台具有多元化、综合性、现代化等特点,将在推动中国竹产业现代化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致谢:感谢中国竹产业协会会长、国际竹藤中心常务副主任费本华研究员对本文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