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西方文化差异明显,在语言表达方面也具有较大的差别,为了能够达到翻译中要求的“信达雅”要求,需要对存在的文化差异全面了解,之后选用科学的翻译策略。基于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下语言文化和翻译之间关系的探讨,本文总结了在这两种文化思想上的常见差异,并分析了翻译策略的具体选择思路,让最终获得的翻译结果更加优秀。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周烨(1986-),女,汉族,江苏省南通人,硕士研究生,中级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3--02
引言:
中西方文化都在很長的发展时间,由于两者的信息之间存在不对等性,同时从发展方式上来看,文化形式的选择方面有较大的不同,所以在语言的具体表达思路来看具有较大的不用。对于语言的翻译过程,只是掌握词汇的含义、语法的用处显然并不能够实现翻译中要求的信达雅,需要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以更好展现文本中含有的信息。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下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
(一)文化传承载体
语言是一种最能够体现文化的工具,无论是在何种文化体系下,当语言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时,则可以说明这一文明逐渐消亡。中西方文化背景下,中国的文化传承载体自然是汉语,汉语体系下单字成义,甚至单字成句都是存在的,这也说明中国文化具有较高的融合性,如一个词汇就能够代表多个含义,则说明语言较为精简,并且能够将多个含义杂糅到同一个文字内,或者同一个词语中,自然能够让中国人在文化思想认同方面具有更高的融合度。西方文化背景下,通常一词多义的情况相对较少,但是这并不是说明西方文化不具有融合度,只是相对之下,融合水平相对较低。
(二)信息传递载体
在日常交流中,自然需要使用语言来传达信息,在汉语背景之下使用的语言自然为汉语,可以表达多种信息,并且随着句式的不同,表达的信息侧重点也存在差别,比如对于关联词“虽然……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即使在句子中含有的内容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而对不同的事物的重视程度也可以通过句式的调整得以变化。实际上西方文化体系之下,也会通过英语等西方语言的使用传递信息,其中一些句式和中文有相同点,但是也存在不同之处。无论是何种情况下,使用语言传递信息都是最主要的方法。
(三)客观交流载体
当代世界背景下,中西方之间的交流频率逐渐增加,并且这一交流已经从原有的国家层面转变成个人层面,而两方要能够平等交流,则便需要使用语言,这两种语言通常情况下是以一方学习另一方使用的语言,或者双方都了解对方语言中的含义形式进行交流。对于语言和翻译的关系来说,通过合理的翻译可以让双方都了解对方的意图,让语言成为客观交流的有效载体。
二、中西方语言环境下的文化差异表现
(一)传统习俗方面的差异
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是风俗和传统,其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效果,中西方文化中的传统习俗差别多样,比如对于动物的看法,中国自古以来作文农业大国,在动物驯化、粮食作物种植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同时追求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无论是养殖动物的管理还是粮食看管中,都不重视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西方世界的动物驯化相对缓慢,且更期盼使用工具减少生活中投入的精力,狗在其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中西方文化体系下,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狗的看法较为中立,或者偏向于贬义,出现的词汇可以体现,如“狗腿子”、“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西方文化思想下,将狗看做是人类的朋友,自然更加偏向褒义,比如“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在翻译的过程中若见到这类词汇,可以按照国内的想法对其替换[1]。
(二)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体系的思维建设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差别,中文思想中,主要是通过询问其他人员的动作或行为安排方式,展现自身对对方的关心,而西方文化思维下个体更加独立,会认为若对方询问自身的行为,则是对个人权利的一种侵犯。比如在中国传统思想的交流体系内,两者相互见面时,一方通常会提出问题“你去哪?”,但是在西方语境之下,一方直接询问对方“Where are you going?”,则被询问者会认为自身的权利受到侵犯。此外中方传统文化体系下,更加注重谦逊品质,面对对方的夸奖时,通常会说“不敢当”,而西方国家的思想整体上较为坦率,会认为对方的夸赞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肯定,通常会直接接受,如“Thank for your compliment.”
(三)地区环境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传扬过程中,两者地理位置极其遥远,在各类文化载体的选择过程中,会选择当地的自然资源创造词语,比如针对农业牲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牛的重视程度更高,饲养者只需要消耗更少的饲料,就可以让牛完成多种任务,中国开发出了很多以牛为载体的词语,如“吹牛”、“强壮如牛”、“牛不喝水强压头”等,而西方的传统文化体系之下则更加重视马,比如“talk horse”、“As strong as a horse”、“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t make him drink”,可以说正是由于地理环境上的差异,一方面导致中西方文化体系下对不同牲畜的重视程度不足,另一方面语言的形成过程中必然需要借助相关载体,而其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自然成为了载体之一。
(四)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
在文化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宗教是文化体系的建设和推动力,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儒释道为首的宗教制度,宗教制度起源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不同思想体系之下,其核心明显不同,比如儒家思想主要讲究仁爱、拼搏进取,或者更加追求个人的进步,道家思想主要追求“天人合一”,佛家思想主要体现人间性、极乐性等。在创造出的语言体系之内,都是从宗教故事中发源,如“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而对于西方文化,其宗教思想基本上都来源于《圣经》,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an eye for an eye”等,实际上这类西方语句也可以使用中国的宗教词语表达,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实现文化思想的转换[2]。
三、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的翻译策略选择
(一)异化翻译策略
1.概念
异化翻译策略是指,让读者能够向作者靠拢,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要能够完全按照该作者创作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所接触到的文化体系、个人思想等信息进行翻译,在我国的外来图书中,通常情况下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现当时的社会风气和风土人情,会广泛使用这一方法,只是在一些特殊词语上将其转变成了中文词语。
2.使用原则
异化翻译策略的使用准则是,能够完全按照英语的原汁原味,将其转换成相应的汉语,而被翻译的词语,通常情况下只需要调整语序即可,或者直接根据英语的合成词规则,将其转变成汉语的相关释义。比如现今中文中常用的“瓶颈”一词,就起源于英语,单词为“bottleneck”,“黑马”也是舶来词,原本的词语是“dark horse”,在异化翻译过程中,要根据被翻译作品的内容、所需要传达的信息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该方法是否可以使用,另外也需要了解不同英语文化发展时期之内,当时文化体系的建设完成度,从而让最终建成的专业性翻译体系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3.使用方法
在使用方法的确定阶段,首先要根据该词语本身所表达的含义,确定其是否可以经过相应的转化,在汉语和英语的相互翻译过程,可音译的名词自然可以直接翻译,而对于其他的合成词则需要商榷[3]。其次要了解翻译之后,相关语句的读者接受程度,要严格防止在经过翻译之后,国内受众由于文化思想和西方文化不同,而無法理解语句中代表的信息,最后是对被翻译材料的全面规则,要能够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表达方法和工作路径,分析相关语句的调节顺序,比如“an eye for an eye”,可以直接翻译成“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读者无需了解该词语的来源,只是通过字面意思就可以直接理解。
(二)归化翻译策略
1.概念
归化翻译策略是指,将被翻译资料中的文化体系完全转变成汉语背景下的文化思想,尤其是对其中含有的各类动物,在汉语中都具有了相对应的解释,如果是按照本意翻译,则会让读者一头雾水。在翻译过程中要经过相应的替换,从而让读者能够广泛接受,实际上归化和异化翻译模式中,归化主要是在小范围的使用,而异化则可以在整篇作品的表达,则信息传达过程中,两者的使用范围存在差异。
2.使用原则
归化方法的使用过程,一方面要求翻译者了解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之间的意思相通之处,另一方面也要能够将英语语句使用汉语词语理解释义,之后让最终获得的信息更为专业合理。如对于汉语语境下的“害群之马”,英语语境之下为“black sheep”,如果直接翻译成“黑绵羊”,汉语语系之下的读者自然无法理解含义,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在见到的英语语句中,存在“black sheep”这一词组时,直接将其翻译成“害群之马”,从而让中文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含义。
3.使用方法
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要求翻译者可以直接把英语语句以及单词转变成汉语,之后从汉语语境下的信息库中找到替换方法[4]。比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直译为“上帝帮助那些帮助自己的人”,虽然从理解角度上来看,这一说法并不至于让读者产生歧义,但是语句的简洁度不足,并且和中文语语境下的读者文化储备不同,如果翻译成“自助者,天恒助之”,则可以更好顺应中文文化。又如“If you want to make a breakthrough,you have to work hard”,直译为“如果你想取得突破,你必须努力工作”,而在汉语文化中,中文读者从小学时间就接触到的激励口号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如果让这两个因素对接,可以更好地提高中文读者的理解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思想存在较大的差别,形成原因包括地理位置的隔阂、文化思想的发源体系差异、思维模式的差异等,在翻译策略的选择过程,可以选用的策略为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两者的出发点不同,并且可以设定覆盖范围,即异化是翻译过程的宽容纳方法,归化方法相反,之后根据翻译篇幅合理选用即可。
参考文献:
[1]马艳.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策略的影响[J].农家参谋,2020(14):281-282.
[2]朱建丽.跨文化视角下旅游英语翻译策略[J].农家参谋,2020(14):290+292.
[3]张瑜,廉洁.基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方言词汇及文化内涵词翻译——以商洛民间传说和典故为例[J].戏剧之家,2020(13):222+224.
[4]韩梦擎.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及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8):17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