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丽
一抹金色的夏阳照进了屋里,坐在窗前,聆听夏的声音。在拂面的杨柳里,在绽开的藕荷里,静静感受着夏的热烈。
如火般热烈的不只有夏天,还有师父骆志菊给我的感受。初次见师父是一个秋天,学校请她给语文教师们做一次讲座。她以饱满的热情教大家如何教语文,无私地分享她的成长经历,一个大大的笔记本上记满了随笔、感思,当时就把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再一次能听到她的讲座是成立名师工作室后,她越发的精神抖擞,已经带领一支优秀的团队引领着整个新都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后来,我和学校的五位教师分别申请了一个区级小专题,但是怎样研究?要收集哪些资料等一系列的问题,就像一团乱麻让我们无从下手。我苦恼,为什么要给自己找这样一件事情啊!眼睁睁地看着四个月的时间白白流走,我的心也越来越焦灼不安。不久,传来了好消息,师父所在的学校香城小学要面向全区开展一次小专题结题活动。这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啊,我积极申请参加。首先是观课,这让我明白,原来结题时要以课例的形式呈现,然后是资料审查和答辩。翻着一本本精美的资料册,看着里面的目录和内容,我乱如麻的思绪一下子顺畅了。我厚着脸皮向参加结题的第13团队的胡建师兄要他的结题资料册,准备拿回去慢慢研究、学习,结果他说:“这是师父专门为我们每个人做的,我要珍藏,不能给你。但我自己也照着师父的样子做了一份,是可以送给你。”原来今天结题的所有资料都是经过工作室精准指导的呀!我如获至宝,拿回去赶紧依葫芦画瓢,并且分享给了其他同事,我们六个人全部顺利结题。在感叹不容易的同时,我也渴望:我要是能进工作室,有这样的师父带着那该多好啊!
“骆志菊名师工作室”第二批成员选拔开始,经过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工作室审查,我如愿成为了其中一员。本以为顾好自己就可以了,却不想师父创新了学习模式:工作室采用“三级结对”的构架模式和“菜单式”的培养方式对各类成员从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理论提升等方面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工作室领衔人、荣誉成员、核心成员和一般成员、阶梯成员进行师徒结对,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格局,师徒之间在取长补短、互帮互助中有效实现“同悦共赢”的帮扶目标。幸得师父赏识,我成了第二批成员中的核心成员,是第5团队的小师父。
要在提高自己的前提下,带领来自不同学校的小徒弟一起成长,这也给了我不小的压力。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够优秀,而且也不知道如何帮助小徒弟。正在茫然的时候,师父召集大家举行入室仪式,贴心地安排了师兄师姐们分享自己成长的小故事,“一个人是否成功取决于他在八小时之外的努力”“逼一逼自己,你才知道其实自己也可以”“真羡慕你有师父的保驾护航”等话语让人动容,催人奋进。能够加入这样不抱怨、积极向上且充满正能量的团队,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这些真实的成长经历也为我拨开了迷雾,我告诉自己:不要担心,不要害怕,有师父的指引和保驾护航,有师兄师姐们的榜样在前,我也能够做得很好的。
工作室的活動很丰富,每个星期至少有一次,我把自己变成了一块海绵,尽情地吸收着各种营养。在众多优秀团队的耳濡目染下,我们团队也摩拳擦掌,商量着一定要申请承担、策划一次跨校学习研究的主题活动。正好师父策划读书分享活动让我牵头的第5团队也小试了一次牛刀。当年11月初,我抢到了工作室的读书分享活动。想着师父平日的教导,借着向其他团队学的经验,我马上通过微信群联系大家,就活动的框架进行思考、建议。与此同时,我结合汇报活动时间和大家近期的工作时间,对准备阶段进行了时间规划,安排好后发在群里,再根据特殊情况进行调整。经过几天的各抒己见后,我们的方案出炉了:好书推荐﹢快板展示读书之乐。接下来大家开始各自准备推荐的书籍,形成两百字左右的推荐稿并制作1~3张课件。快板展示结合一直在倡导和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来进行。由于分享时间只有8~10分钟,所以我们每人的发言时间得控制在一分半钟以内,每人写好发言稿后根据时间要求进行加减并多次练习,确定好语速、语调并把课件发给我进行汇总。由于每人的想法不一样,课件呈现出五花八门的样式。为了简洁、美观、一目了然,在征得大家同意的前提下,我们把课件缩减到最简,只为我们增色,不能抢了我们的风头。快板展示环节控制在三分钟以内。在紧张的教学工作同时,我们的准备活动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那天,我们团队在活动中大放光彩,有理论和知识含量的好书推荐,有形式活泼的快板抒发自己的读书之乐,我们团队被师父称赞有想法、有创意。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们第5团队承担了两次送教任务。第一次以统编本一年级复述课文内容为研究点,从课内文章延伸到课外阅读,把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此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刚开始的学习者慢慢变为承担者,角色的转变离不开师父的指导和鼓励,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精诚合作。在准备的过程中,我查阅搜集各种资料,加深了对课标的理解,尤其是学会了要根据年龄、学段、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拓展教学内容。结合这次活动我撰写的论文《浅谈抓住突破点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整合和延伸》获得了省二等奖的好成绩。第二次联合第13、15团队以名著《西游记》为核心,开展整本书共读跨校学习小专题研究,从不同学校、不同学段、不同角度全面解读名著阅读,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境界打下基础。三个团队商讨、取舍、分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抓训练点。由于每个团队可能涉及3~4个学校,现在一联合就涉及十多个学校,每个人的想法、成果都需要我们汇总、融合,再商讨、再汇总、再融合。关于主题和内容,我们几易其稿,虽然工作量大,但是每一次的修改,都能让我们对教材、对学生、对教学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进而促使我们探索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同时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也渐长。我们通过两次承担的活动,不仅是教学理念和方法得到了提升,在组织、策划、协调、完善等方面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能教好我的学生,还能更好地策划各种教学研讨活动。
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学校,由小师父牵头,大家紧紧地围绕在一起,为共同的任务出谋划策、尽心尽职。这样的活动培养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通过这些人把学到的东西带回自己的学校,辐射到更多的教师、更多的学校。我想,这才是师父创立“师徒帮扶”学习模式的真正目的吧。
思绪从笔端又来到了窗外,我凝视着满眼翠绿。花与蝶编织着彩色的情笺,师与徒凝结着真挚的情谊,在工作室中默默成长,寂静而又欢喜!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