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词语

2020-08-31 14:58卢蓉曾莉莉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新鲜感词句词语

卢蓉 曾莉莉

阅读在学习语文中的重要性已经被无数的理论与实践所证实。而如何做到有效或是高效阅读,这不光是学生应该考虑的问题,更是我们为师者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继我们团队与曾莉莉团队以工作室承担的省教育厅统筹课题《集团教研背景下的小学教师跨校学习机制研究》和市级名师专项课题《工作室背景下的小学教师跨校学习的实践研究》进行的主题为“同书异构巧推进,多方聚力促阅读”的二年级跨校研究活动后,我们成员都明显感受到“无方法,难读书”是目前困扰学生有效阅读的最大屏障。为了攻克这一难关,帮助学生有效阅读,“理解词语妙方法,助力阅读巧推进”的跨校研究正当时。

一、找准问题,发现突破口

1.落实年段目标——阅读重在词语

相对于二年级,三年级的“段位”已发生改变,我们必须清楚这一阶段的学生该达到的阅读要求。从任何一篇文章来看,都是由很多“小单位”的词语构成的,所以我们04和11团队把本次研究的核心对准了理解词语,这也符合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的阅读心理。课标中对三年级阅读理解明确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2.清楚教材编排——方能有的放矢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安排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有特色的、自己感兴趣的词句,能主动理解这些词句,交流阅读感受并主动积累。既提示学生主动学习有新鲜感的词句,又提倡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认识。不难看出,教材这样的编排完全是为了落实课标中对三年级阅读的要求。在低段时,学生就在学着“积累”,但更多的是模仿摘抄,如教师上课集中分析过的“好词”或学生相互交流中明确的“好词”,真正能够体会并且灵活运用的不多。所以在课堂研究中,我们“不仅让学生能够说出自己关注的词句”,还要“进一步说出理由”,并进行摘抄和积累,进而达到能够灵活运用的目的。

3.衔接教学重点——贯穿不同年段

我们04团队和11团队13名成员分别在一至五年级,学校涉及农村、城镇和城关三种教学环境,其中大部分老师集中在二至四年级,这为我们层层深入、前后衔接、互学互补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所以开学伊始,两组成员就各自所处学校、年级、目前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盘点。我们发现,经过一、二年级的大量集中识字后,学生有了较好的字词基础,也初步感受到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平时在课文里遇到的多数都是熟悉的词语,对于一般阅读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旦出现他们不熟悉的或是生僻的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该怎样深入地理解就成了难题。如果通过研究,我们能够帮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将其突破,这样在他们步入高年级时,才能科学灵活地使用理解词语方法,并进行有效的阅读。

4.分析调查问卷——情况不容乐观

针对以上情况,开学伊始,我们对三年级学生、教师、家长就目前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为:

(1)你喜欢阅读吗?

(2)平时你是在什么情况下阅读的?

(3)你喜欢读什么类型的课

外书?

(4)目前影响你对文章理解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5)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你最想积累的是什么?

(6)你积累这些的原因是什么?

关键数据统计如表1:

情况反馈:

绝大部分学生、教师和家长就 “目前影响学生对文章理解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选择了“对词语的理解”。通过以上情况反馈和数据分析足以看出,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阅读理解的瓶颈期已经出现,如果不加以重视,定会有愈演愈烈之势。

5.直面学生现状——迫切需要解决

以下是一位带三年级的成员的课堂实录:

师:短文中“不知所措”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十分自信)“不知所措”的意思就是不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

师:(有些无奈)那你能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吗?

生:(振振有词)我用的拆分法,“措就是錯误”,连起来理解就是不知道错在哪里。

看似简单的词语理解在刚刚从二年级升上三年级的学生身上,由于同音字造成的错误认识,这个笑话告诉我们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词语这一难点的突破迫在眉睫。

二、明确方向,探寻研究路

1.课例研究层层深入

(1)清楚概念,初步感受。

对于有效指导学生就“有新鲜感的词语”的认识、理解和积累,我们必须先明确这个概念。回想在二年级教学中,我们给学生提得比较多的是“好词”,这里的“有新鲜感的词语”其实就是让学生继续关注“好词”,并能够灵活运用。有了二年级的教学基础,我们的研究先从三年级上册一单元的《大青树下的小学》入手,执教的是我们11团队的陶梦云老师。刚刚分析教材时,陶老师说:“文章语言质朴,哪有什么能给学生新鲜感的词?”这的确是一个挑战,如果这样的课文都能引导学生感悟出有新鲜感的词语,无疑是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在研究中,我们以“同样是学校,找一找文中学校和我们学校的不同之处”为突破口,继而让学生发现文中学校是多民族组成且孩子们和动物们都能和谐相处的不同,接着展开“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不同之处”的讨论,并借助图片和音像资料引发学生对文中“德昂族、傣族、阿昌族”的兴趣,激发对有新鲜感的词语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并引发对这些有新鲜感的词语的积累。

(2)学习方法,灵活运用。

有了对有新鲜感的词语概念的认识,接着就应该是好好地“消化”它们了。我们的研究过渡到“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三年级二单元《秋天的雨》的课堂研究 。在二年级的学习中其实已经多处提到“用不同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但是缺少像本单元这样的系统呈现。课文第2自然段的泡泡里明确提出,“围绕‘五彩缤纷文中是怎样体现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就抓住这一关键所在,在图片和学生动情的朗读中指导学生通过不同事物的色彩体会秋天的多姿多彩,以此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样非常实用的方法。再借助鲜花、彩虹、气球等图片让学生发现还可以用“找近义词”理解词语,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五彩缤纷”意思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带着学生回顾之前的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并完成“语文园地”中“理解词语方法”的梳理。至此,学生对理解词语的方法了然于胸。

(3)抓点突破,推进理解。

学生在对词语理解比较熟悉后,我们趁热打铁,在三年级11团队杨李老师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的课例研究中,我们发现课文的第4自然段讲述海底鱼的数量多且十分好看。为了将“理解词语”贯彻到底,我们决定将研究推向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课堂研究。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抓住第一句话中的两个关键词“成群结队”和“好看极了”,再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成群结队”是在体现鱼的数量多,“好看极了”是在表达鱼的姿态美。由此,学生对于重点词语理解的难点突破了,句子的意思明确了,学习本段就没有问题了。

2.其他研究衔接互补

当然在课例研究中,还有其他年级的学生对于“理解词语”没有涉及,以及因学校性质和地域不同可能会造成的研究不便。为了呈现研究的整体性和螺旋式上升性,为了打破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我们进行了 “微课”和“沙龙”的处理。

(1)词语理解初体会。

就低年级而言,我们又应该在词语理解方面做哪些铺垫呢?在04团队黄虹老师的微课分享中,黄老师简单明了地展现了一、二年级教材涉及词语的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并结合三河小学用过统编本教材教师的经验,发现在一、二年级,词语理解的重点要以激发兴趣为主,要能够初步感受到运用不同方式理解词语的方法。当然,对于学生而言,这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老师们耐心的等待和不断鼓励。

(2)理解词语巧积累。

有了低年级扎实的铺垫,我们把研究转向了中年级词语的运用和积累两方面。就一到三年级而言,教材中都需要学生了解和理解哪些类别的词语?我们又可以通过哪些巧妙而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通过04团队杨丽萍老师对三年级教材的梳理和研读,她找到很多其他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语的方法,如按词性、词语的各种形式,按词语描写的具体情况等。

(3)词语理解巧推进。

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效果能够很好地折射出“词语理解”在低、中年级学生中的認知情况,这一点,五年级11团队的余朝丽老师深有体会。余老师在沙龙中说,经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观察,以及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摘录和批注等工作的梳理与研究,发现正确“理解词语”的确是帮助学生有效阅读甚至是高效阅读的重要环节。

三、初见成效,研究不停步

我们两组成员通过对统编本教材一至五年级的系统梳理、分析,使得大家就不同学段课标对词语教学的实际要求、教材中词语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系有了更加系统、全面、清晰的认识;基于团队成员的教学环境、教学学段、教学实际情况开展的词语理解教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对词语理解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对各个年级词语理解方法的渗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议课,我们将理论认知与实践相结合,既立足本年级、本班级的词语教学重点,也考虑到前后年级教学的衔接和铺垫,既立足课堂的研究,更带动了三个学校不同年级的词语教学。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新都区香城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新鲜感词句词语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KINGSWOMAN
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新鲜感
如果不曾有过,你希望自己的人生能重启一次吗?
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