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主题听觉创意设计与声音创作探析

2020-08-31 14:48叶思成何梦凡
中国广播 2020年8期
关键词:情境设计冬奥会

叶思成 何梦凡

【摘要】面对传播语境与大众审美取向的变化,广播内容创作需要在设计观念上探索新路径:本文以冬奥文化传播为背景,基于北京广播电视台冬奥主题公益作品《冬奥·这一刻》的创作经验,对声音创意设计、听觉设计理念等问题进行探讨,立足作品,阐释如何构建冬奥特色听觉情境,运用纪实表达与意象表现,打造真实、梦幻的冬奥主题声音奇观,思考广播作品的创新之道。

【关键词】广播作品 冬奥会 时空叙事 情境设计 声音奇观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一、聆听冬奥时刻:用声音打造北京奥运新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是当今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任务。①

讲好冬奥故事,做好北京冬奥会前夕的筹备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是北京广播电视台今后一段时间新闻舆论工作的一条主线。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即将在北京和河北张家口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北京也将成为首个“双奥之城”。

由北京广播电视台策划并制作的冬奥主题公益作品《冬奥·这一刻》,于2020年6月起在北京广播电视台各广播频率滚动播出。作品以“冬奥”为叙事背景,一方面聚焦我国冬季运动(竞技体育)事业的高光时刻,以情境再现的形式展现中国冬奥会光辉荣耀的历史瞬间;另一方面集中展现北京冬奥会自筹备工作开展以来一系列标志性事件,通过一批如基础设施建设、志愿服务、冬奥文化、舆论宣传等典型新闻事件,聚焦“这一刻”的时空创意概念,打造北京冬奥会的声音名片。《冬奥·这一刻》整体以三段式结构进行呈现(如图所示),以我国冬奥事业发展的时间顺序作为叙事主轴,在内容构思之外立足声音创作,通过对听觉素材的选择与提炼,将新鲜的声音元素乃至新颖的听觉表达融人作品的设计当中,强化声音作品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二、时空叙事:构建冬奥特色听觉情境

《冬奥·这一刻》第一、二部分的主体架构采用情境再现的模式,意在营造身临其境的听觉感受,强化代人感。作品根据中国冬奥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梳理冬奥会近几十年发展进程中的“中国瞬间”,从中提炼出中国冬奥历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高光时刻”进行听觉呈现。

《冬奥·这一刻》第一部分伊始,开门见山地点明了节目立意与创作思路,同时明确了节目内容的主基调——以人声旁白“这一刻,我们初试啼声”为开端,随后通过配音演绎的形式介绍并追溯中国人的第一次冬奥参赛征程,将中国跟冬奥会初次相遇的情景明确地表达出来,同时确立了时空叙事的起点。紧接着,人声旁白以“这一刻,我们崭露头角”开启第二个叙事主题:创作者撷取了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中国选手杨扬在短道速滑500米比赛最后冲刺瞬间的实况解说,再现中国取得第一枚冬奥会金牌的光荣时刻。作品第一部分大体以语言叙事的形式,通过对素材的提炼,引导听众回顾当年极具代表性的事件与人物,重温老一辈奥运人的拼搏勇气与精神。之后,伴随着秒表计时走针效果,人声旁白“这一刻,我们屏息以待”将叙事时空推移至2015年。作品采用了2015年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获得冬奥会举办权的现场实况原声,并搭配现场欢呼声音效,与作品第二部分上下衔接。

纵览第一部分中三个叙事段落,内容以平铺直叙的手法,集中、明确、清晰地展现了中国冬奥会的缘起和突出成绩;同时,在时空叙事的变化中,也蕴含着中国由冬奥会参与者到冬奥会举办者的身份转变,为后续叙事做了铺垫。

《冬奥·这一刻》第二部分,人声内容聚焦了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鐘”形象展示中的讲话原声:“2022年相约北京!欢迎你们,欢迎朋友们!”与之相对应的该部分主题音乐《歌唱祖国》改编曲同样亦取材于“北京8分钟”片断。习主席原声讲话内容与经典旋律共同构筑的听觉情境,不仅仅是过往情境的浓缩再现,其作为作品转折部分的重要叙事,蕴含了极强的叙事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展现新时代体育风貌的同时,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传播学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 MarshallMcluhan)曾言:“广播是一种深刻而古老的力量,是联结最悠远的岁月和早已忘却的经验的纽带。”②从《冬奥·这一刻》前两部分的声音设计来看,听觉情境的构建顺应了广播线性(时序性)的制作和传播特点。在对“时空”的建构中,串联起数十年来中国冬奥会的经典与光彩时刻,构建了一幕幕重要的历史情境,在对过往寻源、追忆的过程中品味奥运与时代的发展变迁。

三、纪实表达与意象表现:打造真实、梦幻的冬奥主题声音奇观

从媒介传播特点来看,虽然广播伴随性特征跟新媒体音频用户选择性特征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二者在内容创作中有着类似的共性特质。立足于听觉媒介的线性表达方式,在遵循声音创作规律的同时,应尽可能及时地抓住听众的耳朵,快速吸引传播对象的注意力,并在情感上获取审美主体的认同。如何运用独特的声音语言作出“美”的表达一直以来都是广播节目内容制作的关键。《冬奥·这一刻》意图打造真实、梦幻的冬奥主题声音奇观,而实现声音奇观的依据正是来源于审美主体对新鲜感的追求。《冬奥·这一刻》的声音素材取自于史实,在坚持听觉真实感的设计之上,作品融人了“奇观”创意理念.切人独特的声音叙事角度,进行独特的听觉展现。《冬奥·这一刻》第三部分,主要通过原声重现与音响、音乐共建的方式,经过一定的声音剪辑技巧,构成奇特的声音场景,打造真实、奇幻的听觉效果。

作品第二部分的尾声,在《歌唱祖国》的旋律中,人声旁白“这一刻,北京正以崭新面貌迎接2022踏雪而至”,联结起内容前后有关声音元素、结构及语境之间的听觉逻辑。作为“预示”性元素,秒表计时走针的声音在此处再次出现,不仅阐释了作品的“时刻”意识、增添了叙事节奏感,同时也透过听觉表现,为后续“冬奥开幕倒计时”营造紧锣密鼓的效果。《冬奥·这一刻》将广播整点报时人声“现在是北京时间”设计在作品当中。整点报时既形象地点明了作品“这一刻”的设计主题,也为作品第三部分“天涯共此时”做了铺垫。

在《冬奥·这一刻》的第三部分,以中国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后筹备工作的大事记为线索,通过对新闻素材(人声内容)的编辑及平行剪辑,将近年来北京筹办2022年冬奥会的标志性事件逐一交替呈现,使作品具有了强烈的纪实风格。新闻播音不仅作为一种比较高效地传递信息的听觉形式,而且还是广播媒介形式感和仪式感的一种体现。

《冬奥·这一刻》强调声音意象表现的作用。例如作品尾声阶段,创作者加强了对音响效果的运用。具体地讲,除旁白人声外,通过弱化其他声音元素,并透过对滑雪动效与雪花(风铃)特效的蒙太奇式剪辑处理,在听觉上抓住冬季运动的主题特点。与此同时,随着现代声音制作技术的发展与大众审美观念的变化,创作者得以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从而不断达成一幕幕声音幻觉的构建。在听觉技术助力下的声音景观已逐渐摆脱线性的传播特征,取而代之的是多维的编排、整合与美化。③

《冬奥·这一刻》不论是在声音设计还是在语言逻辑上,对于人声内容的选择与把握,体现了语言的纪实性、准确性等特征;音响效果与音乐所表征的内容跟人声语言相比,虽然后者在意图表征上更加直接,但前者通过精准发挥与运用,所施展出的独特的感染力是人声难以表现的。而且,作品虽然以快速的声音剪辑节奏输出信息,但却没有减弱各个段落所营造的情感氛围,在听觉内容框架中,人声、音响效果、音乐彼此耦合,使意涵乃至意境得以进一步加深。

总体来看,《冬奥·这一刻》融入了审美主、客体之间共同理解的声音符号与文化讯息,并在声音叙事的过程中,设计了诸多能产生“不经意间的意外”作用的元素。这些与个人、民族、国家乃至时代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听觉空间跟听众心理空间的耦合交融创造了可能。

四、结语

广播依靠“声音”进行内容生产与输出,其内容收听载体与播放场景也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不断升级而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作为以声音为主导的传播媒介,广播作品创作的目的是希望听众透过声音感知并接受传播的信息与观点。与此同时,广播作品创作语境也在发生着改变:作为审美主体,听众开始对广播的信息内容进行主动反思与选择,并且不断提高对声音作品表达方式、形式与价值的審美追求。考究广播活动的四个环节:创作、播出、传播、欣赏,不光反映了传播活动的四个阶段,它还是一套循环链路(即欣赏活动也会影响创作活动)。具体到内容创作来讲,真诚且富有创造力的表现,无疑是听觉内容最佳的表达方式,可以唤起大众对听觉媒介的感知体验。广播及网络音频应充分挖掘听觉叙事“三层空间”的优势,即构建好声音叙事的“叙事空间”,利用好听众聆听过程中的“传播空间”,把握好听众内心所构建的关于声音内容及叙事的“想象空间”,为听觉创作提供广阔的叙事天地。

在《冬奥·这一刻》的创作当中,无论是对听觉情境的建立,还是对声音奇观的塑造,无不体现着时间和空间的设计理念。《冬奥·这一刻》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营造了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声音价值,通过对节目的精巧构思,使声音内容在力度与实效上做到了精准传递、直击灵魂、打动人心。

注释

①《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2018年版)》编写组编著:《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8年6月版,第103页。

②[加]马歇尔·麦克卢汉( Marshall Mcluhan):《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10月版,第347页。

③李姝慧:《国家形象宣传片中的声音研究》,《当代传播》,2019年第4期,第66~70页。

(本文编辑:林玉明)

猜你喜欢
情境设计冬奥会
浅谈申办冬奥会对张家口的经济影响
高职《图片处理》课程的教学大纲设计
张家口居民对2022年冬奥会的感知及其参与意向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设计的策略研究
冬奥会中我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建构与传播
巧设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初中生英语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英语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