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胜涛 王姗
[摘 要]课题组在分析了五邑大学工科专业建设存在的教师“工科为主”的理念有待加强、工科和文科的学科发展不平衡、工科专业服务地方能力仍需提高等原因后,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国内早期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最新的“新工科”战略以及广东省创建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理工大学等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提出了五邑大学要牢记“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理念;工科专业要错位成长、特色发展;要以超常规方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要继续深化和创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以“侨”为桥,加大与国外高校和企业的联系;要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实践;要开设工科专业的“第三学期”;要构建灵活的学分认可体系;要规定或组织教师下企业进行工程实践;要加大工科专业的宣传力度等十个建议和策略。希望五邑大学通过继续深化内涵建设,以更优异的成绩建设好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为江门和广东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五邑大学;工科;专业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09-0059-06
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的兴衰和中国悲壮的近现代历史一再证明,如果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就必须要有强大的工业,所以世界各国都相继提出了加强和振兴工业的计划,比如:美国政府2009年12月公布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开启了“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政府2013年4月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提出了“工业4.0”战略;中国政府在2015年5月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等。这些计划和战略都给新时代的大学工科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五邑大学工科专业现状分析
(一)五邑大学工科专业介绍
五邑大学地处“中国第一侨乡”——广东省江门市,是珠江三角洲西岸唯一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学校于1985年建校,1990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学校占地100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学校设有17个教学院(部),拥有工、理、经、管、文、法、艺术等7个学科门类,还拥有6个一级工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独立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共27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工程硕士、教育硕士两个类别共10个专业硕士授权领域,硕士授权覆盖学校所有理工科专业。同时,学校拥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基地,29个省教育厅、江门市工程技术中心与科研平台。“十二五”期间,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从2010年的10732人增至2015年的17857人,增长了66%;本科专业(方向)从2010年40个增至2015年的67个,增长了68%。学科专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工科特色更加突出,理工类专业(方向)数达40个,占比达到60%;“十二五”期间增设的轨道交通车辆工程等20多个专业(方向)绝大部分为理工科专业,并且直接对接了地方支柱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为了更好地推进工科专业的发展,学校计划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主要通过增加工科专业方向、整合现有专业方向、裁减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方向等方式,最终在“十三五”后使理工类专业比例达到65%以上,理工类学生占在校学生的65%以上,专业设置基本覆盖区域主体制造产业;学校工科办学基础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生工程技术综合训练内容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工业生产过程核心技术训练水平位居全省先进行列,工科整体办学实力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1]。
(二)五邑大学工科专业面临的问题分析
五邑大学经过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在工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服务地方支柱产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体制、机制、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原因,在工科专业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教师“工科为主”的理念有待加强
五邑大学作为一个定位为珠江三角洲西岸唯一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工科为主”的理念在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还不够突出,部分教师对学校的定位和特色不清晰,不能将自己的个人发展融入学校的发展中,不能将个人的定位融入学校的定位中,从而没有形成“大合力”,延缓了学校的高水平工科专业建设。
2.工科和文科的学科发展不平衡
五邑大学作为一个理工科专业和学生都占60%以上的大学,按理说工科的各项成果应该更加突出。但是,目前而言,学校各工科所取得的成果明显低于文科。众所周知,广东省获得的第一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就是由五邑大学作为主要承担单位参与申报并获批的,并且该项目还获得了广东省2006~200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而五邑大学的工科近些年获得的科学技术奖和技术发明奖则明显偏少。
3.工科专业服务地方能力仍需提高
江门作为珠三角重要的一个城市,《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其定位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市等。由此可见江门市的制造业也是比较发达的。而五邑大学作为一个地方性高校,又是江门市人才最为聚集的地方,理应为江门的制造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大规模的、大范围的技术开发、咨询和服务等工作,但是五邑大学近些年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开展的技术合作、技术研发等与地方企业的需求还有一些差距,与本应发挥的作用和力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二、国外发达国家工科专业建设体系的分析研究
法国是现代工程师的起源地,早在17世纪法国就开辟了学校培养工程师的先例,不过那时工程师培养大多和军事工程联系在一起[2]。后来经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后,西方列强借助工业优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个时候工程师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对于一个国家是非常重要的,而作为培养工程师的重要途径之一的工程教育学习研究就日趋增多。世界各国都开始重点研究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从而提高工程师的学术和实践能力,尤其是以美国、德国、英国的研究尤为突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关于工程教育学习标准认证诞生了3大国际性协议:《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和《都柏林协议》。其中《华盛顿协议》是签署时间最早、缔约方最多、最具权威性、国际化程度较高、体系最为完整的“协议”,是世界范围知名度和影响力最高的工程教育国际认证协议,同时也是另外两份协议加入的基础。
《华盛顿协议》主要针对国际上本科工程学历(一般为四年)资格互认,确认由签约成员认证的工程学历基本相同,并建议毕业于任一签约成员认证的课程的人员均应被其他签约国(地区)视为已获得从事初级工程工作的学术资格。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三大基本理念:一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个“学生”不是指最优秀的那一部分学生,而是指全体学生,同时,所有的其他教学、课程设置、科研活动等都是围绕学生为中心设计的。二是强调以产出为导向。工程教育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从实际需求出发,要求毕业学生学习成果应该可清楚表述和直接或间接测评,学习成果要充分考虑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与期望,这些利益相关者既包括政府、学校和用人单位,也包括学生、教师和学生家长等。三是强调持续改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专业具有比较完备的毕业生跟踪反馈体系,必须证明专业培养目标定期评价的结果用于本专业系统和持续的质量改进,并且在有效期的3年或6年结束后需要重新认证,以验证和推进该认证的持续性和改善性。根据这三大理念,《华盛顿协议》规定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由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两部分构成。通用标准规定了专业在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7个方面的要求;专业补充标准则规定了相应专业领域在上述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特殊要求和补充。
三、国内工科专业建设体系的分析研究
(一)国内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2016年,工科本科在校生538万人,毕业生123万人,专业布点17037个,工科在校生约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三分之一[3]。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时间较短,1992年开始认证试点工作,先由建设部在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和东南大学4所学校的6个专业(建筑学、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给排水工程)进行试点。之后的6年时间,我国对21所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认证,并使该专业评估成为“按照国际通行的专门职业性专业鉴定制度进行合格评估的首例”。接下来,建设部在不断总结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启动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管理、城市规划、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认证,进行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新探索。2006年,教育部牵头并会同有关部门正式启动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于当年3月试点了4个专业领域(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完成了8所学校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另外,还制订了有关专业认证的办法和章程。次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并把“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列为六大建设任务之首,从此专业认证被提到我国高等教育建设事业的重要议事日程,认证试点进而扩大到电气类、计算机类和环境类等10个专业[4]。2013年,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预备成员,2016年年初接受了转正考察,燕山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代表国家成为《华盛顿协议》组织考察的观摩单位。2016年6月2日,中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員。
(二)国内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计划”。目前共启动了3批次的建设计划,其中:首批获批建设的有清华大学等61所大学,第二批获批建设的有中国石油大学等133所大学,第三批获批建设的有北京交通大学交通工程等433个本科专业、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工程等126个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
“卓越计划”是国家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5]。“卓越计划”实施的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卓越计划”实施的层次包括工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3个层次,主要培养现场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等多种类型的工程师后备人才。
(三)国内的“新工科”计划
为推动工程教育继续深化改革创新,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与会高校对新时期工程人才培养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新工科”的教育概念,共同探讨了“新工科”的内涵特征、“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选择,并达成了若干共识,俗称为“复旦共识”。
2017年4月8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举行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研讨会,在该会研讨的基础上公布了《“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也称“新工科”建设“天大行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培养造就一大批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
2017年6月9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全面启动、系统部署新工科建设。30余位来自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专家深入研讨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时代新机遇,聚焦国家新需求,谋划工程教育新发展,审议通过《“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提出“新工科”建设指导意见,该指南也俗称为“北京指南”。
“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人才培养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新工科”的目标是:到2020年,探索形成新工科建设模式,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到2030年,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工程教育体系,有力支撑国家创新发展;到2050年,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建成工程教育强国,成为世界工程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6]。
四、广东省的工科专业建设体系的分析研究
(一)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
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从一个农业省份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大省。快速发展的制造业为广东省的经济总量连续28年位居中国各省份第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是随着全世界、全国各地的产业转型升级、换挡提速、深化创新等,广东的制造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就是需要大学提供大量的工科的高水平成果和人才。为了使广东的制造业能可持续、有创新地发展,广东省率先在全国启动了高水平大学的建设。2015年4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意见》(粤发〔2015〕3号),正式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经过层层遴选,最终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7所高校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的18个重点学科入选。入选的高校,省财政从2015年起连续3年共投入5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高水平大学建设。同时,对进入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的高校,生均拨款提高到每生每年12000元。
(二)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计划
目前,广东理工科高校只有33所,占全省高校总数的23.4%,低于35%的全国平均水平,理工类学生占全省学生总数的33.6%,低于40%的全国平均水平。全省高校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中,理工类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7]。
为了加快理工科大学建设,为广东经济提供更多的理工科人才,2016年1月5日,广东省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暨高校科研机制体制改革工作推进会在广州召开。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服务创新发展的意见》(粤发〔2016〕1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建成若干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一批高水平理工类学科。意见提出,到2017年,全省理工类大学生占比要提高到40%;到2020年,理工类大学生占比要提高到47%,进入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排名前10%的理工类学科数量实现翻番;到2025年,要建成一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
2015年9月14日,广东省政府举行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共建协议签署仪式,省教育厅分别与深圳、佛山、东莞市政府,南方科技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签署省市共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协议。2017年11月24日,高校新工科与产业学院建设经验交流活动暨广东省新增列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协议签署仪式在佛山举行,省教育厅分别与茂名市政府、江门市政府签署协议,支持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五邑大学创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五、五邑大学工科专业建设的建议对策
广东省原省长朱小丹曾在2016年广东省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暨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推进会上表示“加快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是广东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五邑大学党委书记张焜也提出:“要创建高水平的工科大学,学校要打造强势的工科教育,建设区域内强势的工科人才培养基地。”而加快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是积极探索新的工科专业建设路径和策略,切实提高大学工科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切实解决地方高校全方面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一)牢记“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理念
五邑大学历来坚持“根植侨乡,服务社会,内外合力,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同时坚持“以服务地方为兴校之路”和“坚持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的办学方针。但过去一段时间,五邑大学由于种种原因,对地方的服务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江门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市,2016年全社会工业总产值为4880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10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研发经费为57亿元[8],而作为江门乃至“珠中江”唯一一个具有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授权的五邑大学每年科研经费相对不多,一些教师“重理论”“轻实践”,没有能真正深入地方企业,没有能与企业开展有关核心技术的科研合作。所以,五邑大学以后要想大发展,必须牢记“地方高校”的最大特点,紧紧依靠江门的优势产业,将服务地方的理念切切实实地贯穿到各类科研攻关行动上。
(二)工科专业要错位成长,特色发展
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高校2631所,其中民办高校746所,教育及其他部属高校119所,地方高校1766所,地方高校就占了全国高校的93.7%(不含民办高校)[9]。五邑大学作为全国一千多所地方高校之一,如果想取得一定的发展和成就,就必须要坚持错位成长、特色发展。近年来,五邑大学契合中车(原南车)江门基地轻轨产业落地新会的战略布局,相继在广东最早开设了轨道交通等相关专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但是仅靠这一个专业还不能带动学校整体发展,以后还是要发展类似大健康、智能制造等“新工科”来凸显五邑大学的工科专业特色,从而以点带面地形成良好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进一步提升五邑大学的工科办学水平,进一步扩大五邑大学的对外知名度。
(三)以超常规方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和一个高校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五邑大学自1985年建校以来,之所以能发展得这么快和有特色,就是在建校早期和中期引进和吸收了全国各地大量的高水平人才。所以,睹往思今,如果五邑大学以后要想发展得更好,就必须紧紧抓住“大力引进人才”这个“牛鼻子”,紧密结合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发展目标,通过制订更加灵活、更加吸引人的“人才引进”政策,以超常规的方式和力度来吸引国内外的高水平人才,从而推动学校的科研和其他方面的快速发展。
(四)继续深化和创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专业能否办得好、能否适应社会、能否满足企业要求的一个重要“支点”。五邑大学在过去的几年里,坚持以“综合实验班”为龙头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继开发了“企业嵌入式”“3+1”“项目化教学”等多样化的行业(企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协同育人、弹性组合、个性培养、职场运行”的“邑大模式”。但是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机遇、“新工科”,我们还要继续深化和创新学校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用国际通用的工程教育认证等标准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工科”特殊性,增强学校培养工科学生的工程实践性,加大与相关制造企业的深度产学研合作,使五邑大学的工科大学生真正能“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最终真正达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五)以“侨”为桥,加大与国外高校和企业的联系
江门作为全国的知名侨乡,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近400万人,遍布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江门海外华侨与江门市内人口相当,拥有“海内外两个江门”的人缘优势,更享有“世界侨乡”以及“世界广侨之都”等美誉。比如有“澳门新赌王”美誉之称的吕志和,加拿大首位华裔女总督伍冰志先生,美国首位华商州长骆家辉先生,美国首位华裔市长黄锦渡先生,香港著名影星刘德华、梁朝伟、周润发、甄子丹等祖籍都是江门。这些华侨与世界各地的高校和企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五邑大学的工科专业要想办得有特色,可以借助这些华侨,以华侨为“桥”,加大与国外高校、企业的联系和合作,从而使五邑大学比国内其他地方高校更便捷、更快地了解世界工业技术的最新趋势和最新成果,进而能“抢先一步”地布局和推进五邑大学的工科专业建设。
(六)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实践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明确提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这就充分表明,国家已经将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到一个极高的地位,尤其是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五邑大学而言,这就更具有现实意义。很明显,在基础研究领域我们无法超越国内和省内其他重点高校的情况下,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实践就是地方高校“特色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五邑大学一定要将最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灌输给学生,建设层次有别、课程衔接、实践性强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大量聘请社会上创新创业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参与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一些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在学校临街周围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并申请市级及省级政府的支持。
(七)开设工科专业的“第三学期”
众所周知,工科专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实践性特别强。所以,如果想要把工科专业办得有特色和有实效,企业的长时间实习就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德国的工科教育就要求学生一定要有一定时间的企业实习。所以,我们也可以考虑将秋季学期开学时间延迟,将春季学期放假时间提前,这样加上暑假的时间就可以形成3~4个月的实习期。在企业实习期间,可以考虑引进一些企业人员作为实习指导老师,加大对学生的实习指导力度、强度和深度,从而增强他们的实践效果。这就是笔者说的“第三学期”。“第三学期”的长时间实操,不仅能加深大学生对“真实工程”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为学生减少一些经济压力,让他们更早地体验社会生活的不易,从而树立健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八)构建灵活的学分认可体系
学分是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证明。但是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逐渐深化,传统的学分认定就显得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尤其是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中更强调了要切实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在这种条件下,就要求我们的学分认可体系更加灵活,比如一些工程实践、学科竞赛、创新活动、团队合作等都可以追加学分。同时,我们甚至可以在“学制”设置方面更加放宽,比如从目前的本科最长可以八年毕业延长到本科最长可以十年毕业等。通过灵活的学分认定体系逐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全方面能力。
(九)规定或组织教师下企业进行工程实践
当今包括五邑大学在内的很多高校老师都是毕业后从“学校”到“学校”,相当缺乏在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大部分老师仅仅是从理论方面讲授原理和案例,不能结合工程实际案例来证明理论的有效性,从而导致学生在上课时,总是感觉“空洞”“无聊”“枯燥”等,進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清晰、学习方向不明确等问题。尤其是对工科专业而言,没有实际工程经验的教学,就等于“纸上谈兵”,这样很难教出优秀的工科大学生。所以,我们可以规定或组织教师每年或每几年一定要深入专业相关企业实践锻炼一段时间,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专业建设能力和课程教学能力,从而能更有深度和水平地给学生上课、开展专业建设。
(十)加大工科专业的宣传力度
2017年10月27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挂出《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关于2018年深入推进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通知》(下称通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通知主要据国家和广东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关于“逐步减少录取批次”的要求,拟从2018年起,将原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两个招生录取批次合并为“本科批次”,设置本科和专科两个录取批次。广东省这次一本、二本批次合并势必会引起考生高考填报志愿时从考虑“学校”到考虑“专业”的转变,也就是说既然都是本科,那么考生就会着重看哪个高校的学科专业有特色、有亮点,他才会去选择填报这个专业。这就要求各高校要加大专业的宣传力度来提高学校专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比如五邑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在2016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中获得一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实现了在该项赛事上五邑大学国家级获奖“零”的突破,并且五邑大学也是本届赛事广东省仅有的两项国家级一等奖获得者之一。各高校都应该对类似这样的特色新闻宣传大力宣传,凸显学科专业的实力和学校特色,从而加大对学生的吸引力,进而招到优秀的“生源”。
五邑大学作为一个区域性并有着浓厚“侨”特色和“工科为主”的地方高校,必须紧紧跟随国家的发展战略,根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腹地,充分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与区位优势,大力增强高校教师的内生动力,以服务地方为重要抓手,积极争取更多的外部资源,不断增强内涵建设,着力提升工科专业的办学质量和水平,以大力推进建设广东省高水平理工大学为契机,积极探索出一些地方高校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 参 考 文 献 ]
[1] 五邑大学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Z]. (2016-10-25)[2019-06-20].http://www.wyu.cn/xxgw_content.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treeid=1120&;wbnewsid=19381.
[2] 仲伟佳. 美国工程伦理的历史与启示[D].杭州:浙江大学,2007:6-7.
[3] 新浪财经.新工科时代的广东高校:一场大刀阔斧的再改革[EB/OL].(2017-05-31)[2019-06-20].http://news.sina.com.cn/c/2017-05-31/doc-ifyfqvmh9589428.shtml.
[4] 孙娜.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展望[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1):29-34.
[5] 岳祖润,宋玉香,孙铁成.地方工科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视角[J].高等农业教育,2014(3):67-70.
[6] 汪福俊,陆苏华. “新工科”视域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建设研究[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9):148-149.
[7] 南方网.广东将加快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一流学科[EB/OL].(2016-01-06)[2019-06-20].http://news.southcn.com/shizheng/content/2016-01/06/content_140302768.htm.
[8] 江門市人民政府.2018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Z]. (2018-01-24)[2019-06-20]. http://www.jiangmen.gov.cn/newzwgk/bggb/zfgzbg/content/post_1771342.html.
[9] 教育部.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EB/OL].(2018-08-08)[2019-06-20].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7/qg/201808/t20180808_344686.html.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