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螺旋模型的“需求对接、教学共管”六维度产学合作模式构建

2020-08-31 01:58陈子为杨玲杜国宏
大学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产学合作

陈子为 杨玲 杜国宏

[摘 要]课题组针对部分企业缺少参与产学合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问题,从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两方面入手,利用三螺旋模型给出了产学双方利益需求对接的策略,提出了地方院校“需求对接、教学共管”六维度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并从激励政策、成本分担、法律法规、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评估与监督等方面对如何促进产学合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产学合作;三螺旋模型;利益需求对接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09-0013-04

竞争的全球化迫使企业进行开放式创新,企业因而迫切需要与高校进行产学科研合作。市场的风云变化,也迫使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不断改变和提高,需要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而新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新一轮的产业与科技革命迫切需要新型工科人才的支撑,企业为了在未来全球创新生态系统中占据战略制高点,高校为了迎接“新工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产学双方都意识到必须深化合作。高等教育产学合作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但目前合作水平还有待提高,产学合作的系统和机制不健全,企业由于自身的一些现实需求未得到满足造成参与产学合作动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产学结合困难重重[1]。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可以破解人才瓶颈问题,实现教育内部资源外部资源整合,实现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紧密对接,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机制[2]。因此,提高企业参与产学合作的积极性与深度性,创新产学需求对接、教学共管方法是解决当前产学合作教育问题的当务之急。

本文从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两方面入手,探讨了产学合作各方的利益需求,利用三螺旋模型给出了产学双方利益需求对接的策略,提出了地方院校“需求对接、教学共管”六维度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并对如何促进产学合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更好地提高我国的工程教育质量。

一、三螺旋模型

所谓三螺旋(Triple Helix Model)是指大学、企业、政府三方在创新中密切合作、相互作用,同时每一方都保持自己的独立身份[3]。三螺旋模型最初由美国遗传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里查德·列万廷(Richard Lewontin)提出并运用在生物学领域,主要用于建立基因、生物体以及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的一个模型。该模型认为生物体在发育过程中基因、生物体和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的作用关系,生物体不仅仅受到自身基因的控制,同时还受到其所处的环境的影响;并且这三者之间互相独立,但又互为因果,其中任何一种因素出现了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两者因素发生变化,三者就好像螺旋体一样绑在一起。1995 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亨瑞·埃茨科威兹(Henry Etzkowitz)和荷兰著名经济学者勒特·雷德斯道夫(Loet Leydesdorff)联手合作,将该模型应用到产学研合作模式中,旨在通过“产学研三重螺旋”模型来研究大学、产业与政府这三种力量交叉相互影响、紧密合作而又螺旋上升的“三螺旋”新关系[4]。

根据三螺旋模型,政府、高校与企业这三个主体(“生物体”)有各自的“基因”。例如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这三大职能就是其固有的基因,它们相互独立,但同时它们还受到其所处“环境”的影响,即受经济利益、社会责任与行业市场等的影响,其中任何一种因素出现了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两者因素发生变化,因此它们必须密切合作、相互作用。

产学合作过程中,政府是政策、经济环境的缔造者和维护者,其职能是在政策和制度层面塑造产学合作行为的轨迹和方向,为产学合作的长期有效创造良好的外部与内部环境[5]。政府在税收减免、财政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能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产学合作。企业是处于市场环境中的经济组织,市场的全球化竞争压力和科技技术的日新月异变化促使企业参与产学合作。而这个过程中资源吸引力强的高校成为产学合作首要考虑的对象。

二、 “需求对接、教学共管”六维度产学合作模式

根据三螺旋理论,三螺旋模型的核心价值在于将具有不同价值体系、功能的高校、政府和企业融为一体,并通过政校企合作统一起来,形成知识领域(高校)、行政领域(政府)和产业领域(企业)的三力合一,从而促进高校、政府和企业间的共生共赢[6]。创造这种合力的一个重要基础在于打破传统的边界,包括学科边界、行业边界、地域边界、观念边界等,并在交叉的边界切面上建立以经济利益和企业责任为基础的利益需求對接策略(如图1所示),通过利益需求对接来平衡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促进产学合作的开展。

(一)维度一:企业推广应用需求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对接,建立共赢、稳定、可持续的产学合作机制

充分利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各种产学合作渠道,校企共建实验室、实习实践基地,通过设备资助、项目合作、技术转化、产品研发等多种途径,为培养和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供硬件平台和工程应用背景。同时,针对企业在高校的推广应用需求,组织学生开发面向高校推广应用的开发板和技术解决方案范例,使企业获得推广需求利益。这样,学校和企业都能从合作中获取所需利益,因此实现了共赢、稳定、可持续的产学合作。

(二)维度二:企业人才需求与学生定制培养对接,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环节,促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称卓越计划)的落实

卓越计划中最难以落实的是“3+1”中的一年企业实习环节,可通过企业人才需求与学生定制培养对接较好地解决该问题。可以采取如下三种典型定制培养形式:

(1)利用业内有影响的企业联合开展企业人才需求的卓越定制班,让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环节。例如广州立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嵌入式行业有大量的嵌入式人才客户需求,很多客户希望通过此公司推荐嵌入式技术专业人才。通过与我校联合开设周立功“3+1”嵌入式卓越班,有近50%的学生被推荐到相关客户公司就业。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落实了卓越计划,又解决了学生的就业及企业的人才需求问题。

(2)针对一些企业人才需求技术比较分散(包含技术研发、市场推广、技术服务等)的特点,学生可以在大三开展企业提供的创新项目研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企业根据学生特长及兴趣安排相关工作,分层分类指导,将企业培训环节前移到大学阶段。

(3)针对和学校有科研合作的企业的人才需求,安排学生参与到教师与企业合作的科研项目开发中,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三)维度三:企业提升商誉影响力需求与学科竞赛对接,提高学生工程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一方面,企业以冠名与提供设备器件的方式支持学科竞赛,在提升企业品牌商誉价值的同时,为相关竞赛活动提供了物资保障及师资保障;另一方面,校外工程师参与指导,使校内师生有机会接触最新的技术,保证了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接轨。这样可以有效解决批量化教学过程难以适应差异化学生创新实践要求的难题,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例如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蓝桥杯信息人才大赛、全国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等为载体,企业提供开发板、器件、技术、应用软件、资料等各方面支持,有效促进了我校电子信息类相关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我校在近5年的相关比赛中均获得全国前几名的好成绩。“企业积极支持+教师积极辅导+学生积极参与+竞赛优异成绩”形成良性共振,扩大了学生受益面,我校年均参与学生达1千多人。

(四)维度四:校企合作交流需求与课程教学改革对接,深化产学合作,增加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在部分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采用“双教师和双课堂”的团队教学方式,即本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授课、各有侧重,教学场地从学校延伸到企业的“双课堂”,邀请企业专家将实际工程案例带入课堂,使学生尽早了解所学专业知识的工程应用背景。

通过人才互聘、柔性引进、企业人员担任研究生导师等方式引进企业和工程单位高级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同时采取“企业挂职”等方式,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学习、调研。

(五)维度五:技术开发需求与科研合作对接,促进科教融合,提升科研水平

通过与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进行技术开发、科研合作,转让科研成果,校企双方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双方相互促进、互惠互利。学校得到了科研资金资助,能以应用实践洞察企业面临的实际工程问题,获取来自于生产第一线的科研选题,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加雄厚的物质条件,同时企业有机会使用大学的资源和科研成果,提高企业的科技竞争力。

(六)维度六:企业经济利益需求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对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社会功能和角色之一,它是高校以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为目的,以培养专业人才和发展知识为依托,有目的有计划地向社会提供具有学术性的服务,例如给企业员工进行继续教育培训、联合创办研究中心、建立科技园区、低价或无偿提供资料、数据库资源共享、使用高精密仪器设备、技术咨询指导等。企业可以通过团购方式获取对员工的性价比高的定制化的就地培训,避免了差旅开销,减少了因培训而停工的损失;企业可以借助产学合作接触比较前端的研究或技术知识以分散风险;企业经由内部研发所产生的成本远高于产学合作成本, 通过产学合作, 高校可以提供设备、人力资源来与企业配合,降低了企业的成本负担,弥补了研究设备、技术上的不足;产学合作激发了企业内部研发创意,开辟了解决特殊问题的知识来源;企业也可以因产学合作获得良好形象及声望, 获得政府支持。而高校也可成为企业的商业伙伴。这些均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提高员工的素质。而对于高校而言,高校可以利用自身条件和优势为企业及地方经济服务,筹集办学资金,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促进产学合作的建议

(一)可以借鉴巴西的经验,创立税收基金(Revenue Funds)给产学合作提供专项资金补贴[7]

税收基金一方面来源于对矿产等自然资源开采征收专门税和对某个领域征收消费税,另一方面来源于征收介入经济领域特别税(CIDE),包括对国内燃油市场的进出口和贸易征税,对因特许费或技术转让而向外国个人支付的汇款征税。

(二)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利益补偿和成本分担

在产学合作中, 受益者有企业、学生和社会。其中, 学生通过支付学费的方式把分担责任转移给了学校, 而社会的分担应该由国家统一代为承担。因此, 产学合作中的培养成本分担应由企业、学校和国家按照获益大小共同分担。但同时,为了提高产学合作培养人才中成本分担的公平性, 有必要引入成本分擔的“能力支付原则”。能力支付原则以分担能力作为确定成本分担标准的依据, 即考虑企业或学校成本补偿的负担能力, 对弱势高校或中小企业等分担能力差的组织减免分担比例或提供资助政策, 以实现公平性。

(三)通过企业降低人才流失率和高校培养高素质学生供企业选择两方面来最大化人才收益, 最小化培养成本、人才流失率和招聘成本

由于人才收益首先取决于人才的初始素质, 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定制培养等措施培养高素质学生供企业选择,而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营造个人干事业的发展环境、提高待遇等方式降低人才流失率,使培养成本内化。

(四)国家要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明确把产学合作教育作为企业的职责之一

对国有企事业单位、接受国家财政补贴与税费优惠的非国有企业和社会组织对接收学生实习实训的义务进行约束,出台激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政策支持。

1.出台国家层面的“大学生实习条例”

应尽快启动大学生实习有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制定工作,出台国家层面的“大学生实习条例”[8],对学生参与企业实习的社会意义、规则、实习生法律地位、合同规范、实习期限及报酬、实习证明等问题应做详细规定。一方面要明确责任和义务,规定好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等各方在责任分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使相关各方有法可依。另一方面,也要明确生产经营单位接收学生实习的安全生产责任。对企业依法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因实习学生导致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由高校、企业、学生分担责任,对事故发生单位免予相关处罚。

2.出台财政补贴相关政策和完善企业税费减免的措施

设立企业工资总额占比上缴及返还制度。例如企业按照员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学徒税,由第三方公共机构进行再分配。在国家教育财政支出中设立“大学生实习补贴专项”,用于支持建设一批共享型实习基地,补贴其运行成本和学生交通、住宿等费用。

完善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及税费减免实施细则。例如在劳动法中规定企业必须为实习生支付一定报酬,此项费用可免税。

(五)参考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及CSC9000T社会责任纺织行业标准,建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

明确企业应如何承担包含教育责任在内的社会责任、责任应如何判定等具体内容,并加强对企业承担参与产学合作教育责任的舆论宣传,表彰先进典型,对产学合作成效显著的企业和个人授予荣誉称号,提升企业的社会认可度。

(六)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采用独立于政府、高校、企业的第三方机构即社会“中介团体”(Intermediary Body)来完成对产学合作的质量监控和质量验收[9]

这些社会中介组织受政府的委托和资助,接受产学合作双方的申请,并对合作各方进行评估和监督,出具客观、公正、权威的评价报告,并定期向社会进行公布。要处理产学合作中损害双方利益的行为,降低学校和企业参与产学合作的风险,这样才能给学校与企业更多的合作空间。

四、结语

通过三螺旋模型,并结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多年的产学合作经验,从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两方面入手,我们提出了企业推广应用需求与学生工程能力对接、企业人才需求与学生定制培养对接、企业提高商誉影响力需求与学科竞赛对接、产学合作交流与课程教学改革对接、技术开发需求与科研合作对接、企业经济利益需求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的“需求对接、教学共管”六维度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模式,并从激励政策、成本分担、法律法规、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评估与监督等方面对如何促进产学合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这些策略和建议比较具体、可操作性强,对更好地开展产学合作工作可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 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2] 中国教育新闻网.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破解高校人才培养瓶颈[EB/OL].(2016-05-27)[2019-03-12]. http:// http://www.jyb.cn/high/gdjyxw/201605/t20160527_661056.html.

[3] 亨利·埃茨科威兹.国家创新模式: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创新战略[M].周春彦,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6-7.

[4] Etzkowitz, H.,Leydesdorff, L. The Triple Helix of University-Industry- Government Relations: A Laboratory for Knowledge-Based Economic Development[J]. EASST Review, 1995,14(1):11-19.

[5] 周春彦,李海波,李星洲,等.国内外三螺旋研究的理论前沿与实践探索[J].科学与管理,2011(4):21-27.

[6] 魏维,谢明元,何晋,等. 试析卓越计划中的校政企关系[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45-49.

[7] Catalano F.M., Carmo M.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jects Developed Between University of Sao Paulo and Embraer and its Impact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3,29(6): 1322-1330.

[8] 央广网. 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实习实训难,已成為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瓶颈[EB/OL].(2018-03-08)[2018-08-14]. http://news.cnr.cn/dj/20180308/t20180308_524157963.shtml

[9] 张萌,张光跃. 产学合作:从模式研究到国家制度建立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17,38(10):46-50.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产学合作
产学合作:从模式研究到国家制度建立的探索
台湾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政策变迁:基于倡议联盟框架的分析
产学合作环境下计算机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上海高校创新合作演化路径分析
加拿大大学产学合作教育的发展及借鉴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合作创新框架
创建21世纪日本私立综合大学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