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探究活动下大班幼儿的深度学习策略
——以课程故事《蚕宝宝变形记》为例

2020-08-31 08:25
好家长 2020年6期
关键词:蚕宝宝大班桑叶

文 徐 萍

幼儿对自然界里的事物都有天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将幼儿的兴趣点纳入我们的课程活动当中。在主题研究下的深度学习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发展幼儿的思考能力,拓宽幼儿的知识面,让幼儿更好地融入课程活动。由此,我们开展了课程故事《蚕宝宝变形记》,与大班幼儿一起探究关于蚕宝宝的生长问题。本文结合课程故事的发展脉络,阐述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是如何进行深度学习的,深度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以及幼儿能够从深度学习中得到什么。

一、主题探究活动下大班幼儿深度学习的意义

深度学习,顾名思义,是指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刻的思考与探究,从而达到前所未有的学习高度。《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深度学习被应用于多种学习领域中,如语言、科学、艺术等领域,在大班开展深度学习活动是为了将幼儿从原有的浅层次学习思维中释放出来,适当拓宽幼儿的思考领域。我们可以为幼儿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让他们自然地进行深度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方式是对大班幼儿原有知识体系的重构,不仅是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拆分,也能够帮助幼儿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结构。幼儿能从深度的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思维,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逐渐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主题探究活动下推动大班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追随兴趣,走进蚕宝宝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阐述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强调教育依靠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做合一。在活动开展之前,我们向大班幼儿提供了一些有关于蚕宝宝的知识,引发了幼儿的思考。他们对蚕宝宝的生长变化都十分好奇,从而提出了关于蚕宝宝的“一百问”。可见,蚕宝宝的生长故事让幼儿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我们追随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探究,让幼儿在兴趣中学习,在兴趣中探索,在兴趣中成长。教师也要在幼儿兴趣的指引下,将他们的关注点与兴趣点结合起来,引导幼儿进行深度学习。

一次餐前环节,我和幼儿们分享了故事《小青虫的梦》,当讲到“当小青虫醒来时,她已经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美丽得让她自己也吃惊”时,甜甜小朋友说:“哦,原来蝴蝶就是毛毛虫变的啊,太神奇了!”童童听了接着说:“我还知道蚕宝宝长大了也会变成蝴蝶!”“不对,不对,蚕宝宝长大后是变成飞蛾的!”豆豆也立刻纠正道。那到底蚕宝宝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呢?我追随幼儿的兴趣点,打算进行进一步探索:春天是饲养蚕宝宝的季节,何不把蚕宝宝请到班级来,让蚕宝宝和幼儿来一次亲密接触呢?由此,课程故事《蚕宝宝变形记》就自然诞生了。

(二)提出问题,发现蚕宝宝的秘密

我们为幼儿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幼儿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让幼儿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理解与剖析。为了验证这种理解,我们把问题带到实际活动中,让幼儿能够主动去学习、探究,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次的主题活动涉及的知识很多,只有让幼儿明白我们需要探究什么以及我们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才能让幼儿在后续活动中得到更多的感悟与启发。蚕宝宝的生长历程是需要全方面、多角度进行探究的。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激发幼儿想象与探索的欲望,而不是直接将把问题抛给幼儿,对幼儿的引导应该是一个启发诱导的过程。同样,对蚕宝宝的探究,我们更倾向于让幼儿自主提出问题,自主探究问题,这更有助于提升大班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

在我们发动家长资源后,蚕宝宝终于来到了我们的教室里。幼儿们看着蚕宝宝,既兴奋又好奇,于是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蚕宝宝的集体提问活动——“蚕宝宝的一百问”。

(三)观察记录,了解蚕宝宝的特征

大班幼儿对一系列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之后,就开始了各自的观察记录。我们引导幼儿将观察中的发现与结果充分记录下来,以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大班幼儿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借助这种观察记录的方式,并将观察结果应用于后期的整合与分析中,同时也可以为之后的探究发现提供参考。这种方法可以适用于多种实践活动,对各种形式的一日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可以让幼儿从自己的观察记录中发现问题并发现蚕宝宝的生长规律。下面是大班幼儿的观察记录情况。

1.发现蚕卵的秘密

幼儿们通过不断的观察和记录,发现蚕卵最喜欢的温度为21~29 度。11 天左右,蚕卵可以自然孵化成蚕蚁。蚕刚产下的卵为淡黄色,过两天后卵会慢慢变黑,接着,蚕卵会变成灰白色,等卵变白后就可以看到卵里的小黑点,这就意味着蚕蚁要出来了。

2.认识桑叶

幼儿们通过使用放大镜,采用对比的方法,发现了桑叶的秘密。

小杨:我觉得桑叶周边有尖尖的、像牙齿一样的锯齿。

昊宇:这个桑叶很容易折起来,其他的一些叶子都不能折起来,这个是软软的,有些叶子是硬硬的(发现了桑叶的韧性)。

弘毅:我发现这些桑叶很薄,而且它中间有很多细缝。

3.蚕沙旁边的白东西是什么?(猜想)

阳阳:蚕沙是黑色的,而它是白色的,蚕宝宝拉肚子了吗?

汐汐:应该不是蚕宝宝的大便,是原来粘在桑叶上的吗?

妞妞:不会的,桑叶检查好了才给蚕宝宝吃,肯定不是原来桑叶上的。

在幼儿们坚持不懈的养蚕过程中,他们终于发现了蚕宝宝的脱皮现象。

(四)整合记录,探究蚕宝宝的生长

在经过一系列的观察探究之后,活动进入最后阶段。在此经验之上,我们在其他区域活动的实践过程中,也让幼儿从自己的观察结果中发现问题的答案并进行更加深刻的思考。我们不仅要在记录的内容上下功夫,也要在分析的阶段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总结出一些深刻的、创新的理论与发现,这是深度学习活动所特有的。我们观察蚕宝宝的发展变化,不应该只看到蚕宝宝如何生长,也要在实践之后总结规律,并将这种规律应用到后续的活动与学习中,这是一个不断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

养蚕活动结束后,教师对幼儿们的发现与记录进行归纳整理,发现幼儿们在观察中学会了记录,在记录中学会了总结。幼儿们对蚕宝宝的身体结构有了细致的了解,也见证了蚕宝宝由茧变成飞蛾的整个过程,我们关于蚕的综合探究也将告一段落。如何帮助幼儿梳理这两个月来的探究过程呢?幼儿们提出可以用绘画、数字、简单的文字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于是,我们发起了“自制图书”的活动。我们让幼儿们进行自主梳理、观察与发现的过程,最后用日志的形式展现出来。当一本自制的蚕宝宝图书出现在幼儿面前时,幼儿们都兴奋不已,因为这是他们在课程故事活动的深度学习中意外的收获。

幼儿从这次深度学习的课程活动中可以学习很多生活中的知识,也深刻明白了“在实践中得真知,在探究中求进步”的道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坚持“教学做合一”,既要培养幼儿深度学习的思维,也要培养幼儿实践探索的能力。幼儿的发展需要以兴趣为中心,我们应将课程与活动相结合,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最终让幼儿能够真正地深度学习,发展成具有新思维、新思想的人。

猜你喜欢
蚕宝宝大班桑叶
发酵桑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桑叶茶成“致富茶”
阳城:桑叶茶『火』了 农民乐了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区域与集体教学融合视域下的数学活动——以大班数学活动《他是谁》为例
幼儿园本土民间艺术教育实践探究——以大班艺术活动《家乡的糖塔》为例
蚕宝宝
桑叶迷宫
蚕宝宝流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