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晓萍 李 娟 李顺明 刘 闯 王 龙 苏万斌
高校体育专业篮球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分析*
黎晓萍1李 娟2李顺明1刘 闯1王 龙3苏万斌4
(1.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3.广西外国语学院体育部,广西 南宁 530000;4.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广东 肇庆 526020)
文章结合教学实际对高校体育专业篮球理论课实施“翻转课堂”的理论依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系统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等,为高校体育专业篮球理论课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它们在高校体育专业篮球理论课“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起着重要指导作用。
篮球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理论依据
“翻转课堂”的出现,为高校体育专业篮球理论课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和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教学理论是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对于高校体育专业篮球理论课“翻转课堂”的实施,教学理论对其具有先见性和预判性,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高校体育专业篮球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理论的研究可为课程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并为高校体育专业篮球理论课“翻转课堂”提供系统化的教学规划。因此,研究高校体育专业篮球理论课“翻转课堂”的理论依据,是高校体育专业篮球理论课改革的排头兵,是改革课程实施的先锋号,对课程改革精准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系统论认为所有的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把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和过程,乃至整个世界都视为整体、有序、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来研究。系统论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来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揭示复杂系统的客观性规律。
图1 篮球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系统结构图
如图1所示,从体育专业篮球理论课“翻转课堂”构成结构来看,篮球专业教师、体育专业学生、篮球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构成一个教学系统。从教学要素范畴来看,篮球理论课“翻转课堂”大系统里面包含了篮球教师、体育专业学生和篮球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三个子系统。子系统中又包含诸多教学要素,其内部有着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相互依存、共生共存的网络关系,并形成一个完整并具有整体功能的大系统。篮球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要素的内部运行规律遵循着通过篮球教学思维方法,对促进篮球理论课教学起着关键的指导性作用。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形式和方法的情况下,在全面考虑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有科学根据地进行探索、选择并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以保证过程发挥特定标准上最有效的作用。
高校体育专业篮球理论课“翻转课堂”要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需要达到两方面的标准。一是效果标准。根据孙民治的《现代篮球高级教程》中“篮球理论教学是要传授大量与篮球相对应的操作性的知识,使学生在篮球知识与篮球技术表象之间建立起巩固的联系,使身体练习在高质量——表现的定向作用下进行,从而通过认知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动机和兴趣”,作为篮球理论课实施所要达到的效果标准。二是时间标准。它是指在实施教学中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
图2 篮球理论课“翻转课堂”过程最优化教学实施步骤
依据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标准,结合高校体育专业篮球理论课“翻转课堂”特点,优化教学过程需要包含三个步骤(如图2所示)。一是确立要素。在实施篮球理论课“翻转课堂”中,学生及教师是经历者,存在经验回忆,我们通过经验选择进行篮球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要素的确立,把所有最关键的教学要素都找出来从而确定实施重点。二是实施优化。教师通过这些关键要素,建立最佳的课堂实施方案,形成一个最优的教学体系。三是还原教学,将这些最优的方案还原到教学中。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体的尊严和价值,反对灌输式学习,提倡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习目标定位到学生的整体发展。高校体育专业篮球理论课“翻转课堂”是实施从人本主义理论出发具有以下三个方面。
传统篮球理论课堂的教学理念为“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重视学习的结果——以教定学。教师在教学上便于完成完整的教学任务,但极易出现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而“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学定教。
传统篮球理论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的管理者,课堂上学生围绕着教师进行学习。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宰,学生作为课堂的观众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而“翻转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新的转变,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变为了组织者,由管理者变成了促进者。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由课堂观众转换成课堂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传统篮球理论课堂的教学流程为先教后学,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对知识的初步学习出现在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中,学生主要通过在课后完成作业或实践练习来完成对知识的内化。而“翻转课堂”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正是对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进行了重构。在“翻转课堂”中,学生通过在课外自主观看教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或其它学习资源来完成知识的学习,而知识内化在课内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完成。
掌握学习理论是由美国的学者布卢姆提出,定义为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之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并加以针对性辅导,得到及时反馈,以此为导向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个别化帮助和更多的额外学习时间,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达到课程标准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布卢姆认为只要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介入适当的教学辅助,几乎所有学生都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不能决定其对知识理解的好坏,只能决定其所需花时间的长短才能对学习内容进行掌握和内化。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掌握学习理论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信息化教学模式。高校体育专业篮球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包括三个重要的阶段。课前学习阶段—课中探讨阶段—课后优化阶段。其就是遵循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所设计的三个教学步骤,课前学习阶段中针对不同个体存在认知差异的学生,给与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课中讨论阶段对于学生所存在的困惑和疑问,教师进行问题的解答和给予适当的辅助,此为教学条件的体现;课后优化阶段是对课前和课中环节的一种理解内化,给予了学生更多额外的时间进行知识内化。
图3 学习金字塔构造图
学习金字塔理论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其认为学习分为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要比被动学习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要大。如图3所示,美国细因州贝瑟尔国家培训实验以学习方式对学习金字塔进行了构建。第一层塔尖以“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也就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学习效果结果是最低的,两周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仅为5%。第二层以“阅读”的方式进行学习,两周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10%。第三层以“图形和声音”的方式进行学习,两周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20%。第四层以“示范”的方式进行学习,两周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30%。第五层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两周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50%。第六层以“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两周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75%。第七层塔底以“教别人”的方式进行学习,两周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90%。
高校体育专业篮球理论课“翻转课堂”中以课前自学—课中分组学习—课后优化教学三个步骤进行。教师在课中阶段的采用了分组进行学习内容的汇报及自己对知识的认识,并以小教师上讲台进行实际教学的方式进行汇报,包含了“讨论”、“实际操作”、“教别人”的三种学习方式,体现了主动学习的操作,以学习金字塔理论为指导的实践中有效的帮助了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的内化。
构建主义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其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科恩伯格等。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具有4个要素,分别是协作、会话、情境和意义构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工具,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获得的。而构建主义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让学习者能够有主动参与知识建构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由权威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帮助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不断地建构知识和发展能力[3]。
高校体育专业篮球理论课“翻转课堂”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进行知识的主动构建,将课前学习的内容构建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再通过课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权威指导,对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不断地完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构建起正确的知识系统。
高校体育专业篮球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有6种,分别是系统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等。它们在高校体育专业篮球理论课“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各环节和指导思想,都能从理论中得到印证,满足高校体育专业篮球理论课“翻转课堂”的理论支撑,使得课程教学的实施能在探索中得以科学、系统地进行。
[1] 裴娣娜.现代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
[3] 王国亮.翻转课堂引入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6).
[4] 靳厚忠.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体育学刊,2010(8):210-211.
[5]王国亮.翻转课堂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及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5(36):117-121.
[6] 乃伟.三十年来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15(1):60-67.
[7]赵靖岩,胡振波.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情報科学,2016(1):92-95.
[8] 安世敖.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钱,2016(2):48-50.
[9] 程涛.新型课程教学模式的管理与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5(4):10-11.
[10] 冯小林.中小学实施翻转课堂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3).
[11] 黄美初,宋德清. 翻转课堂的质量保证关键要素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4).
[12] 王高宣.高校篮球教学改革与发展思路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
[13] 荣远兰.实施翻转课堂的关键要素分析[J].广西教育,2015(5).
[14] 董志峰.教学基本要素及其运行方式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7).
Analysis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in Basketball Theory Course of College PE Major
LI Xiaoping,etal.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Guangxi, China)
1.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一般A类项目:篮球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部分成果(项目编号:2016JGA146);2.广西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5年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类):“翻转课堂”模式下篮球普修课理论教学改革研究。
黎晓萍(1964—),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
苏万斌(1992-),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