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怡 梁艳宁 梁雅文 姚顺锋 植美垣
(肇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肇庆 526060)
与成年患者相比,抑郁症对于老年患者的影响更大,这是由于老年患者通常会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身体素质较差,耐受度较低,治疗时需要注意时效性,在加上抑郁症的影响,患者的配合度相对较低,因此治疗需要采用情绪改善效果好、见效时间快、复发率较低的药物。目前多采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较少采用三环类抗抑郁剂,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均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在相关的研究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1-2]。本文为了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开展了对比实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具体内容详细如下。
1.1 临床患者资料:在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组内患者39例,男性18例,女性21例,年龄65~74岁,中位数年龄(70.55±1.25)岁,病程2~5年,中位数病程(3.07±1.32)年]和实验组[组内患者39例,男性17例,女性22例,年龄65~75岁,中位数年龄(70.47±1.32)岁,病程1~5年,中位数病程(3.07±1.32)年],两组基线资料经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实验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在实验前均了解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对比实验全部内容,表示同意实验并签署了实验同意书。本次实验患者的纳入标准为:①《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和国际疾病的诊断分类标准(ICD-10)[3]中关于抑郁症描述的患者;②以往无其他精神疾病、症状的患者;③对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无过敏情况的患者;患者的排除标准为:①合并有其他重症疾病(肿瘤、重度感染、多器官衰竭/障碍的患者);②无法配合本次实验的患者;③同时有服用有影响效果的药物。
1.2 治疗方法:本次实验中,两组患者均需要接受常规的老年抑郁症治疗护理,包括饮食、锻炼护理、生活护理和社交活动辅助,并为患者配给责任心理医师或者心理护士,按周期为患者进行心理情绪疏导,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接受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帕罗西汀治疗。
其中实验组患者接受(百适可)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制造,国药准字H20080599,规格:5 mg×21片),服用方式为口服,首日剂量为5 mg,患者若未出现恶心呕吐,视觉、感觉、睡眠障碍等,在第2天加用至10 mg,患者需要接受3个疗程的治疗,每个疗程为1个月,每疗程末,患者需要接受心理不良情绪评估,医师根据评估报告和患者的体征检查情况决定药物剂量保持不变或减低。对照组患者接受盐酸帕罗西汀片(赛乐特),(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制造,国药准字H10950043,产品规格:20 mg×10片),服用方式为口服,剂量为第1周每日20 mg,1次服用,在治疗1周后根据患者的抑郁症严重、缓解程度,递增每日剂量,注意每次递增剂量为10~20 mg,单日剂量不可能超过60 mg,每次递增间隔时间不低于1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同样为3个月。
1.3 疗效判定:在本次开始前和结束后,医护人员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SF-36生活质量表进行评分,并以两组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判断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数据,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以(±s)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生活质量量表)比较:实验结果统计显示,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生活质量与对照组差异较小,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显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实验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生活质量量表)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生活质量量表)比较(±s)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实验结果统计显示,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抑郁情绪与对照组差异较小,HAMD评分比较显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实验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抑郁情绪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s)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比较:实验结果统计显示,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焦虑情绪与对照组差异较小,HAMA评分比较显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实验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比较(±s)
抑郁症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心理疾病,该病症与患者的生活、工作、家庭以及周围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情况下,病症会导致患者出现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心境低落和思维迟缓等症状,并出现情绪消沉和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情绪,严重的患者甚至还会出现自残和自杀倾向意识,在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效果较差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患者合并发生焦虑症,或导致患者病症发展为慢性抑郁症。而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受到抑郁症的影响较成年人更为严重,其会对老年患者造成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是情绪方面,抑郁症会导致其出现情感低落(诱发失望、无助和无用感情绪,以及引起焦虑症状)、思维迟缓(思维联想缓慢,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判断能力受限)、意志活动减退(生活懒散,不愿运动锻炼,喜幽闭,厌恶社交),在治疗不及时的情况下,甚至会诱使患者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并与患者自身慢性病症相互影响,出现疼痛综合征、消化系统综合征、心血管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由于该病症的治疗周期相对较长,初期治疗效果有限,加上老年患者意识反应较慢。容易对治疗效果产生质疑,治疗时间延长,药物不良反应和身体综合病症又会影响到的患者的治疗体验,因此对于老年患者的抑郁症治疗需要注意对药物的使用[4-5]。目前在对患者的治疗多会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和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等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以及米氮平等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其中又以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等药物的效果相对较好。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均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但两种药物的治疗原理有所不同,与5-羟色胺的关系也有这明显的区别,在多项实验中均发现两种药物中均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抑郁症严重程度,但具体来看,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帕罗西汀,例如在张亮[6]、詹连香[7]均在其研究中比表示接受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患者与接受帕罗西汀的患者治疗前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优势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药理学分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在持续口服后4 h内便能达到血浆浓度峰值,半衰期不低于30 h,在肝脏中完成去甲基化和去二甲基化代谢,能够发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从而提升5-羟色胺的活跃度,提升患者中枢神经活跃程度[8]。帕罗西汀同样是神经元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但对多巴胺2受体,5-羟色胺1、2受体和组胺H1受体的影响较小,血浆浓度达峰为4.9~6.4 h,半衰期约为21 h,主要经尿液排泄,服用7~10 d达到稳定[9-10]。两种药物相比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优势在于对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效果更好,对于海马细胞还具有促进效果[11-12]。因此本次实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不良情绪、生活质量上差异较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以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显示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HAMD评分、HAMA评分、SF-36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老年抑郁症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受到较强的负面影响,以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能够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以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