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颜色词“白”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2020-08-27 08:47王春桃
文学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颜色词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基于英汉两个语料库对英汉颜色词“白”的概念隐喻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并探讨分析其隐喻用法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分析其原因。

关键词:颜色词“白” 概念隐喻 对比研究

1.引言

通過对隐喻的深入研究,人们意识到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而且也是一种世界上不同事物之间基于象似性建立关系的方式。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中,Lakoff和Johnson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他们指出“隐喻不只是语言问题,即单纯的话。相反,人类思维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隐喻过程”(Lakoff&Johnson,1980:6)。

我们人类生活的世界充满了色彩,人类语言中也使用了各种颜色术语,这证明了颜色在人类概念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Verne F. Ray(1953)指出每个颜色系统旨在使颜色排列有序,以便人们对其感知并反馈,进而促进言语交流。无论在视觉上还是情感上,人们都会对颜色做出一定反应,并赋予其特定的内涵,颜色隐喻使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更加真实、鲜明和生动(Verne F.Ray.)。

2.“白”的概念隐喻对比分析

在《牛津高级学习者英汉词典》中,“白色”的原始定义是:白色是白雪或牛奶的颜色。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白”的定义是雪或霜的颜色,它给人一种纯洁、优雅、明亮的感觉。经语料库检索分析,英语中“白”的概念隐喻用法有十余种,汉语中也高达十三种,可见“白”在英汉语中的隐喻用法极为丰富,尤其在汉语中。

(1)“白”在英语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基于语料库分析,英语中“white”的隐喻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怯懦害怕,纯洁,清晰,屈服投降,多余无价值的,计划好的,文件,恐惧,无血腥的,美好等。

“白”在英语中有近10种隐喻意义用法。有些是颜色词“白色”的延伸意义,像纯洁,清晰等。“白”也给人类一种空虚纯粹,单调的感觉。因此,当用“白”来描述一些抽象的东西时,隐喻意义便产生了。例如,“white feather”经常用于描述非常胆小的人。“白”也可与纯洁,神圣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例如,“white dress”指西方新娘穿的白色婚纱。

然而,在军事战争中,“white flag”(白旗)意味着投降。当一方举起白旗时,就意味着他们在这场战斗中放弃斗争,屈服投降。当某些政府或国际组织报告中出现“white”时,“white”指的是文件,例如,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white paper”(白皮书)。“white”也可表示“善意的”,“white lie”(善意的谎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撒一些善意的谎言来减少他人不必要的担忧。当“white”用于政治事务时,其隐喻意义是政治投降。“white terror”(白色恐怖)和“white regime”(白色政权)都属于这种隐喻用法。当“white”用于描述战争,其隐喻意义还可以指“不流血的”,如果双方开始战争,最后,他们达成和平协议,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为“white war(白色战争)”,意为不流血的战争。此外,“white”还可以隐喻为“巨大的”,这是一种相对比较特殊的隐喻,“white hope”就等于“great hope”(巨大的希望)。

(2)“白”在汉语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基于汉语语料库分析,“白”的隐喻用法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即表愚蠢,可被普通人所理解的,官方的,纯粹,浪费,无报酬的,贫穷,死亡,公正,鄙视,清楚明了,激烈,放弃,文件和不好的(事情)等,其中一些隐喻意义在中国文化当中是特有的。

“白话”起源于秦朝,那时候,政府命令人们写“白话”,为了让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能够理解,所以在这里“白”就隐喻为“大部分人都能理解的”。在“红白事”中的“白”意味着死亡,在中国,人们穿白色的衣服在葬礼上以示尊重他们的祖先,所以“白”经常会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白眼”中的“白”意味着“不屑,鄙视”,这跟英语中的“white”的隐喻用法相似,英语中“white”也有表“蔑视,不屑”这一隐喻用法。对于“白吃白喝”、“白拿”、“白用”、“白看”等,在这些例子中,“白”用来作为描述这些动词的副词,这在汉语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在英语中,“white”很少用作副词,当“白”用作描述动词的副词时,其隐喻意义是“浪费”或“无用”。例如“白生了眼睛”,“白吃了这碗饭”,“白长了这么大个儿”,在这些例子中,“白”的隐喻意义带有消极色彩。在“白日梦”“白痴”中,其隐喻意义是“愚蠢”。在“白热”中,隐喻意义是“(局势)紧张的”,“白热”最初用于描述火灾,当火势烧的旺时,火的颜色变成“白热”,因此,“白热”现在经常被用来描述紧急情况或者非常严重的情况。在“白脸”中,“白”指的是狡猾的一面,在传统的北京歌剧里,“白脸”和“黑脸”是两个典型的角色,在一个剧中,观众通过观察他们脸部的颜色来判断玩家是邪恶的还是正义的一派,这种用法变成了隐喻用法并且代代相传。

(3)“白”在中英文中隐喻意义的共性分析

a.白”隐喻为“纯洁的,纯粹的”

在英文和中文中,“白”是纯洁,光明和幸福的象征。而且,这个隐喻用法在英语中更为丰富。

(1)She lying in her white wedding-dress,he sitting and reading Montaigne

(2)当你在每年春秋两季来到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时候,看见那细致精巧、洁白晶莹、色彩缤纷,象春天花朵般的丝织品,你一定会为之惊叹,为之赞赏,可是你是否想到了我们的“蚕宝宝”呢?

b.“白”隐喻为“恐慌或疾病”

当人们感到害怕和恐惧时,他们的肤色会变得苍白,这是自然的反映,当人们生病或不适时,他们看起来也显得苍白无力、憔悴。把颜色域映射到情感领域这样一种隐喻用法在英语和中文里都很常见。

(3)Ace was on his feet by the end of this speech, his face white with anger.' How dare you bracket me with your sordid relations?'

(4)他不时扭头向崖下望望,脸吓得煞白,两条腿不住地颤抖,铁锤打下来更没劲了。

c.“白”隐喻为“无用的”

颜色术语“白色”也可以表示空白或没有添加任何内容。所以,“白”可以用来暗示无用和虚荣的东西。

(5)Anyway, the  whole  thing  was  ridiculous,  maintaining  that  white elephant  when  every  school child knew that the Cold War was over and done with.

(6)数数走过来的脚印,小常感叹地说:“这两年总算没白干,干好了真是不吃亏!”

在英语中,如果用“white elephant”来描述某物,意味着“浪费金钱,无用的”,汉语中类似的表达是“白忙活了”、“白费”、“白辛苦”,“白费力气”、“白说”、“白做”等。

d.“白”隐喻为“投降”

颜色词“白”可以通过隐喻表示失败、投降,这种隐喻用法在中英文表达中都存在,中文里“白旗”“白皮书”其对应的英文“white flag”“white paper”,这两个例子具有完全相同的隐喻意义。

(7)From one side to the other for eight weeks, eventually Watney's waved the white flag, and Maxwell Joseph had acquired the brewery he wanted.

(8)The coal industry White Paper will be published soon after a deal is settled.

(9)经过激烈的强攻之后,另一艘干脆竖起了白旗投降了。

“白旗”是失败的标志,但在如今,它逐渐被广泛的概念化并应用于除战争之外的其他语义域。

3.隐喻差异原因分析

人们经常会把颜色术语与其他事物联系在一起,例如,人们有时会把“红色”与“火,血”等联系在一起。但是,因为不同的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等因素,不同国家对待相同的颜色词都有其特殊之处。

通过比较“白”在中文和英文中的隐喻用法,我们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在相似方面,原因可以归结为共同的情感和文化体验,一方面,从宏观方面来看,人类有着共同的生态环境和历史环境,有类似的生理机制,视觉神经系统以及感官功能。另一方面,在不同的语言中,人们对颜色词的基本认知机制还是相同的,可以用具体的东西来解释抽象的概念。至于不同点,可以归结为这些因素:生活环境,文化认同,宗教等等。

4.结语

从本章的分析中,人们可以很好地了解“白”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用法。颜色词的隐喻用法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思维密切相关,这些用法中积累了大量的文化信息。通过比较两种语言,不仅揭示了人类普遍认知的相似之处,而且也揭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的特性。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认知、隐喻》[J].广州:现代外语,1997年第4期.

[2]束定芳,2000,《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束定芳,论隐喻产生的认知、心理和语言原因[J].黑龙江:外语学刊,2000年第2期.

[4]Lakoff,G &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5]Langacker, R. 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6]Verne F. Ray.  Human  Color  Perception  and  Behavioural  Response[M]. Translations of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Vol.16,December,1953:98-104.

(作者介紹:王春桃,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颜色词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中英颜色词涵义异同及其成因分析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汉藏数词对比
从色彩心理学看《藻海无边》中颜色词的功能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
英汉颜色词之对比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