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 航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交通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的重要渠道。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在学前教育、护理、健康服务、社区服务等领域,健全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考试招生办法”“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1]。201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鼓励高等职业院校与县级中等职业学校联办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贯通职业教育内部体系人才培养通道”[2]。因此,加快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协调发展的五年制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对加快发展福建省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福建省中职招生数量逐年下滑,普职招生比例与教育部要求的“普职招生大体相当”还存在一定差距。适当增加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初中毕业生选择职业教育,对于稳定普职招生比例具有重要作用。福建省部分县域中职学校招生困难,办学难以为继。支持县域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联办五年制高职,吸引更多当地学生就读,既解决了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的问题,也通过高职院校的帮扶提高了办学质量,同时又培养了“留得住”的本地人才,实现“多赢”。
福建省各设区市都成立了职业院校联盟,由高职院校牵头,通过“大手拉小手”,带动区域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结合各设区市产业特点和中职学校办学特色,推动联盟内的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联办不同专业的五年制高职,引导中职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形成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结构布局。
职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路径之一。五年制高职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类型,具有学制短且贯通培养的优势,引导贫困家庭学生就读五年制高职,可以达到“早毕业、早就业、早赚钱”的目的,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
新高考改革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五年制高职是高职招考的一种特殊形式,从初中毕业生中直接选拔人才,既有利于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选拔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也有利于一部分学生尽早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形式。
本文以2018年福建省41所高职院校292个五年制高职专业点,招生14 681人相关数据为样本,尝试从城市分布、院校、专业等维度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福建省五年制高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从各设区市招生情况来看,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计划数11 933人,占计划总数的65.4%;录取数9 989人,占录取数的68%。这体现了经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对学生的集聚效应。2018年福建省五年制高职各设区市招生情况见表1。
(1)除泉州市外,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莆田市等录取率均在85%以上,平均录取率达86.4%。其中,福州市省属职业院校多、优质专业和计划数多、吸引力强,录取率达88.9%,位居全省第一;厦门市因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对考生吸引力较大,录取率达86.3%,位居全省第二;漳州市和莆田市以职业院校联盟合作办学形式,主要面向当地招生,录取率分别为85.2%、85.1%,位居全省第三、第四。泉州市录取率为76.1%,比福厦漳莆平均录取率低10.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泉州市民办高职院校多、艺术类专业较多、专业特色不强,同质化办学、同类专业竞争激烈,再加上生源有限,导致计划完成率总体不高。
(2)三明市、龙岩市、南平市等录取率基本在75%以上,平均录取率达76.9%,主要原因是当地所在的省属高职院校、市属高职院校在当地投放较多优质和紧缺专业计划数,报考生源较多,计划完成率较高。
(3)宁德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录取率较低,其中宁德市录取率为60%,主要原因是宁德职业院校的吸引力不够强。平潭综合实验区录取率为53%,主要原因是生源少,各高职院校安排的专业和计划数少,考生选择机会偏少,难以调动考生报考积极性。
2.从各高职院校招生情况来看,26所公办高职院校计划数12 907人,占计划总数的70.8%;录取数10 805人,占录取总数的73.6%。2018年福建省五年制高职院校具体招生情况见表2。
表2 2018年福建省五年制高职院校招生情况*
41所福建省高职院校中,录取率为100%的6所(5所公办、1所民办),90%~99.9%的12所(10所公办、2所民办);80%~89.9%的11所(7所公办、4所民办);70%~79.9%的4所(1所公办、3所民办);60%~69.9%的2所(1所公办、1所民办);60%以下的6所(2所公办、4所民办)。这体现了公办高职院校作为高职教育主力军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学生、家长更高的吸引力和较好的社会认可度。
3.从专业布点来看,专业布点5个以上的18个专业,计划数8 586人,占计划总数的47.1%;录取数7 123人,占录取总数的48.5%。2018年福建省五年制高职专业招生情况见表3。
表3 2018年福建省五年制高职专业招生情况*
福建省五年制高职招生18个专业中,仅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建筑室内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艺术类专业就达6个。其计划数为3 283人(占38.2%),录取数为2 475人(占34.7%),平均录取率为75.4%,比其他专业平均录取率低5.1个百分点。这反映出艺术类专业开设和计划安排偏多、生源和录取人数少,需要及时作出预警和动态调整。
4.从专业大类来看,文化艺术类专业布点共55个,计划数4 386人,占计划总数的24.1%;录取数为3 262人,占总录取数的22.2%。2018年福建省五年制高职专业大类招生情况见表4。
表4 2018年福建省五年制高职专业大类招生情况*
表4(续)
福建省五年制高职装备制造类专业布点51个,计划数2 569人,占计划总数的14.1%;录取数1 980人,占录取总数的13.5%。装备制造类专业布点仅比文化艺术类少4个,但计划数却少10个百分点,反映出福建省部分高职院校还是“重文经管、轻理工”,热衷于开设低成本、好招生的专业,对于工科类专业,特别是大数据、工业机器人、3D(增材制造)打印、VR/AR(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新兴专业布点很少。
福建省五年制高职教育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学生就读意愿和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但优质的中职、高职资源较多集中在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而宁德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五年制高职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较低,不利于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在专业分布上,文经管类专业布点较多,涉农专业建设水平不够强,使得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在质量、结构上与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1.优质院校和专业资源还不够充足
福建省高水平高职院校较少,国家级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仅占学校总数的11%,排在东部11省(市)的最后一位。福建省高职院校校均规模4 554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少2 068人。在国家“双高计划”[3]中,福建省仅入围1所高职院校和4个专业群。县域中职学校发展不平衡,厦门市、泉州市等的县域中职学校发展较快;南平市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招生困难,服务县域产业发展能力不够强,一些中职学校专业重复设置严重,与县域产业发展需要脱节,两级分化日趋严重。优质资源的缺乏,使得学生和社会对高质量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同时也造成学生报考意愿低,部分生源流失的现象。
2.部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自我退出和完善机制不够健全
部分福建省高职院校热衷于开设文经管类专业和自办五年制专业,造成文经管类专业培养规模过大、人才培养饱和过剩,同时也阻碍了县域中职学校参与合作办学的通道。对于专业录取率不高、生源短缺的部分专业未能及时调整更新,五年制高职专业的自我约束、自我退出、自我诊改、自我完善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聚焦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强化调整优化专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推动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4]。
3.服务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能力不够强
涉农专业是对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最紧密的专业,但纵观福建省五年制高职教育涉农类专业招生情况,录取率极低。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仅有漳州市平和县、南平市光泽县、龙岩市武平县和宁德市霞浦县、柘荣县、屏南县、周宁县等的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联办专业,主要为涉农类专业,计划招生数为546人、录取数为277人,录取率仅50.7%。院校、专业、计划招生数少和录取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能力的提升。
2017年,福建省教育厅印发《福建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办法(试行)》,从办学主体、专业设置、招生录取、学籍管理、教学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27条举措,促进了五年制高职教育健康发展[5]。为加快推进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2019年颁布的《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通知》中,从扩大规模,加快重点领域人才培养;对口帮扶,支持县域职业教育发展;搭建“立交桥”,拓宽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加强监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4个方面提出10条措施,为五年制高职教育进一步指明了规模和质量并重的发展方向[6]。
五年制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办好中职、办强高职、做优服务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福建省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所提到的“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引导职业教育资源逐步向产业和人口集聚区集中。面向脱贫攻坚主战场,积极推进贫困地区学生到城市职业学校就学”的要求,积极探索进一步推进新时代福建省五年制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201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规定: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同年《福建省教育厅等七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职业教育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提出:到2022年,建设5所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10所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15个高水平高职专业(群)、30个高水平中职专业(群)。
福建省可在已建成的示范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性现代中等职业学校基础上,实施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制定福建省“双高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在“十四五”期间启动,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年度评价、期满考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相关项目院校遴选应坚持质量为先、改革导向、扶优扶强,面向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分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两类布局。同时,对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重点工作推进有力、改革成效明显、政策资金保障力度大的地市和职业院校予以倾斜支持。经过学校自主申报、设区市或主管厅局推荐等程序遴选确定项目培育院校,并使其按照建设周期完成建设任务,最终建成5所左右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10所左右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15个左右高水平高职专业(群)、30个左右高水平中职专业(群),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吸引力,扩大优质资源供给。
福建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将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相关指标纳入“双高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支持高水平高职院校主动融入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闽东北、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加快发展的决策部署。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协作区中职学校合作办学,扩大优质五年制高职教育资源,加大优质专业招生计划投放力度,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初中毕业生选择职业教育,进一步巩固稳定普职招生比例。
福建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全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组织高职院校深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相关产业部门、技术部门和服务部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充分了解和掌握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同时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和人才需求趋势分析,指导高职院校根据社会需要和办学条件,认真制订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健全完善五年制高职专业的自我约束、自我退出、自我诊改、自我完善机制,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五年制高职专业的调整改造和建设发展工作[7]。
福建省教育主管部门应依照有关法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宏观管理,不断推进五年制高职专业结构优化工作,努力形成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人才培养结构。
第一,稳定中高职合作办学。高职院校是五年制高职办学的主体,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和选择权,中职学校相对被动。为确保中高职合作办学的延续性,维护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秩序,提升中高职专业建设成效及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针对各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已举办的五年制高职专业,福建省应明确要求连续举办3年及以上,避免因高职院校单方因素,调整联办中职学校,甚至造成专业停办,影响中职学校和当地学生的权益[8]。
第二,充分发挥福建省专业设置咨询论证委员会和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对符合福建省重点产业、区域主导产业及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海洋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专业,社会效益较好及毕业生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应予以重点扶持,以促进其加快发展;对于办学规模较大的文经管类专业,特别是自办专业和部分口径偏窄,生源长期短缺,学生就业困难的专业要坚决进行控制[9]。
第三,对高职院校申请设置社会急需、新兴产业发展所需,但办学条件尚达不到要求的专业,探索采取先取得专业设置资格,后加强建设的办法加快发展[10]。
第四,健全完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监控机制。福建省应建立五年制专业数据库,每年发布全省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布点、办学规模和招生计划完成率、就业率等情况,将招生计划完成率、就业率、办学情况评价结果等作为优化专业布局、调整专业结构的基本依据。对存在教学管理混乱、教学质量低下,人才培养明显不适应社会需求,且连续2年招生计划完成率低于60%的专业,实行停止招生、退出办学的机制。
第五,推动对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评估、监督和信息公开机制。将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情况纳入地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福建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采取措施,支持职业院校以服务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需求为重点,加快涉农专业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
一是加强农业农村相关专业建设。将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建设相关专业列入高职院校鼓励增设专业名单,引导学校增设村镇建设与管理、设施农业与装备、休闲农业、农业经济管理、农资营销与服务、农产品流通与管理等五年制高职专业。将林业技术、木材加工技术、畜牧兽医等涉农专业列为紧缺急需专业,在五年制高职招生时予以政策倾斜,鼓励、吸引更多的考生报考,以扩大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
二是建立职业院校与新农村建设合作机制和平台。推动区域高职院校与县(市、区)签订“一县一策”合作协议,为县域主导产业发展提供智力、科技和人才支撑。重点支持县域中职学校尤其是省级扶贫开发县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联办五年制高职,实行省级扶贫开发县中职学校“一校一策”管理。由对口专业优势突出的高职院校进行“结对子”“对口帮扶”,联办县域精准扶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等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的五年制高职专业。实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达到“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同时,福建省应充分发挥农业类行业企业、职业院校、教研机构等单位部门的作用,积极组建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推进涉农专业中高职一体化培养,使农村职业教育深度融入当地产业链,共同推进农业产业发展。
三是服务新农村建设民生需求。福建省应加快补齐二孩政策、健康福建对农村教育、医疗、养老事业发展人才需求缺口,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五年制高职教育。引导当地初中毕业生就读,提高本地生源招生比例,大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地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直接服务农村幼儿园、卫生院、养老院等基层一线,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
五年制高职教育适应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适应了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受到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和欢迎。随着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五年制高职教育也迫切需要不断总结办学经验,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走特色发展道路,特别是要通过高质量充分就业,持续增强办学吸引力,扩大影响力和美誉度。今后,五年制高职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将不断凸显,服务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建设的能力和成效也将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