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应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情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为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使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既有其重要性,又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就对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途径作以分析探讨。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情境;文本;角色扮演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由于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只一味地注重语文知识的讲授和灌输,对学生的教育较为形式化和功利化,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对语文教材中所蕴含情感因素的挖掘,这便极易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认知情感偏差这一方面的问题。对此,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思路,强调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将情感教育有效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激发、调动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为广泛、最贴近现实生活、最富有情趣的课程,真正诱人的课堂魅力和不同凡响的教学风采在于,在语文课堂中创设使学生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初紧扣教学目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自觉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阅读与解析中。
在教学《牧场之国》这篇课文之初,我先是运用信息技术配乐播放了一组荷兰风光图片,并对学生说道:“这里是郁金香的王国,这里是风车的故乡,这里一条条运河纵横交错。在蓝天白云下,绿色的草原上生活着快乐的牛羊,飞奔着自由的骏马,多么迷人的景色啊!”之后,我引导学生说出了图片展示的是哪个国家的风光,并相机板书了“荷兰”。在这之后,我顺势引出了新课:“通过课前预习,想必同学们一定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定的了解,人们都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领略荷兰牧场独特的田园风光吧。”如此,通过在课堂教学之初创设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为学生接下来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品析文本,体悟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是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和情感宝库,其中既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诗歌,亦有趣味横生、曲折离奇的童话、小说,篇篇皆精品,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个人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对文本中潜在的情感因素进行深入挖掘,继而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展开自主剖析,以使学生深刻体悟文章的“情”。
以《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在学生初读文章过后,我通过“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其中哪一部分讲的是大榕树?哪一部分描写了鸟的场景?”等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梳理了文章脉络。之后,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深刻体悟作者情感,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下问题进行交流探讨:1.本文主要描写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作者对这棵大榕树流露出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里的鸟有什么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此,通过引导学生品析文本,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价值,又使学生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角色扮演,体验情感
传统的“师讲生听”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将学生单纯地视为容纳知识的机器,在极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调动和陶冶。因此,为促进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教师应在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对文本内容进行演绎重现,以使学生达到心动、情动,进而引发学生与文本内容及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以《将相和》一文的教学为例,待学生阅读过文章并理清了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后,为激发学生情感,强化学生的阅读与情感体验,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和心理进行深入剖析,然后任意选取其中的一个小故事,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对其进行演绎重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得以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肢體动作,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这样便在调动学生积极情感的同时,使学生从人物的美好品质中得到了启发和教育。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就是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除了要在课堂上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外,还应对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途径进行深入研究,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情感教育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马松山,田海燕.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8):87.
[2]龙旭雷.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35):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