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礼
【摘 要】 习惯是伴随人一生的行为或品质,对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很多。在本文中,笔者选择对于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影响最大的“自主预习习惯”“独立思考习惯”“高效作业习惯”三个方面,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与方法展开探究与探索。
一、培养自主预习习惯,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可以尝试以下方法:首先,微课导学。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资源,使学生在微课的引导下掌握学习的重点和学习的方法。其次,任务导学。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适量和适度的预习任务,使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下进行课前预习。最后,小组导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形成“预习互助小组”,鼓励学生开展预习活动。
例如,在学习“负数的初步认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一段10分钟的微课资源,向学生阐述以下内容:0~3分钟——以生活现象导入,阐述“负数”的概念;4~6分钟——阐述“负数”在不同情境中的意义,介绍“负数”的读法和写法;7~8分钟——介绍“负数”形成与研究的历史;9~10分钟——布置习题,使学生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巩固和检验预习成果。教师通过微课资源的利用,一方面能够降低学生的预习难度,提高学生预习效率,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掌握线上资源的搜索与利用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利用线上资源开展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独立思考习惯,激发合作探究潜能
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常提问。为了扭转学生“只听不想”的局面,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经常提问,使学生习惯于主动思考,而不仅仅满足于被动倾听。其次,常讨论。教师应该组织学生经常针对数学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习惯于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最后,常质疑。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发出不同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質疑或困惑,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创新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启发,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各组选派代表上台,阐述本组的讨论成果,而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参照发言,对于本组讨论成果加以补充与完善,形成更为准确而全面的运算规则。教师通过上述教学流程,使学生转变传统课堂“只听不想”的惯性思维,养成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高效作业习惯,掌握正确学习态度
很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存在时间上的拖延和态度上的敷衍等问题,在此建议教师采取以下途径培养学生高效作业的习惯:首先,布置信息化作业。线上作业能够显示学生开始与结束作业的时间,甚至能够精准显示学生完成每道题的时间。这样一来,教师可以规定学生开始作业和结束作业的时间,防止学生拖拉延迟,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同时,线上作业还可以进行即时批改与点评,学生能够立刻得到教师的反馈,甚至与教师针对作业中的问题随时进行研究与谈论,从而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帮助学生改变态度敷衍的问题。其次,布置个性化作业。很多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写作业,是因为教师布置的作业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使他们在完成作业的时候缺乏挑战性或成就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个性化作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做作业的良好习惯。最后,布置实物化作业。传统作业都是在书本上以文字形式呈现,教师的评价方式也往往是抽象的数字或书面的文字,难以触动学生的“灵魂深处”。如果教师能够尝试布置实物化作业,并将学生的作业成果进行展示或点评,将能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积极性,培养学生高效完成作业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垂线与平行线”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摄影作品”的方式,拍摄生活中的“垂线”与“平行线”,并阐明这些“垂线”与“平行线”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摄影作品”和文字描述制作成“美篇”作品,上传到班级线上讨论群组,供大家进行点评与鉴赏。这样一来,教师同时突显了作业的信息化、个性化和实物化特征,使学生更好地端正作业态度、关注作业时效,促进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笔者建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够从“自主预习习惯”“独立思考习惯”“高效作业习惯”等方面入手,重视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杜亚亚.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6(06).
[2]刘秀丽.探究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黑龙江科学,2017(06).
[3]黄勋强.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小学数学家庭教育中的问与答[J].名师在线,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