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悦
【摘 要】 数学思维指的是从数学的视角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活动形式,是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在实践中的体现与运用。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缺乏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那么数学教学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针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途径与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培养
本文尝试以问题为“向导”,以讨论为“契机”,以生活为“平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同时,希望以此为切入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以问题为“向导”,培养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始终以“讲”为主,就会限制学生思考的空间。相反,如果教师能够以“问”为“向导”指引学生思考,将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培养。
例如,在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时候,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向导”,使学生展开思考:一辆火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请大家观察下面的表格。
(1)说一说火车行进时间与行进路程之间的关系。
(2)表格中时间与路程之间的比例是否固定?
(3)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4)如果表格中“时间”与“路程”之间是“正比例”关系,大家能够概括出“正比例”的概念吗?
接下来看下面的表格。这个表格表示的是一辆车行进了10小时,它的速度与路程之间的关系。请大家认真观察,说一说在固定时间里,这辆车的速度与路程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5)表格速度与路程之间的比例是否固定?
(6)隨着路程的增加,速度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7)请大家猜测一下,这个表格中路程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在数学中的概念叫什么?应该如何阐述这个概念?
在整个“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教学中,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经历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的思维过程,一步一步总结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含义,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锻炼了数学思维。
二、以讨论为“契机”,培养数学思维
教师应千方百计促成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以讨论为“契机”,共同经历更为完整的思维过程,进行更为高效的思维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下面的教学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首先,出示任务。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1900~1920年、2000~2020年的日历,并在日历上标注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信息,然后要求学生通过对于这40年的日历上的信息加以分析与整合,说出判断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标准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尝试利用总结出来的信息,判断1988年、1999年、2012年、2016年这4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并分别计算这4年中每个月的天数以及每年总共的天数。其次,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需要分别阐述自己观察和分析日历时的收获,然后将各自的收获进行整合,初步形成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对于讨论结果加以反思与验证,形成最终结论。最后,集体讨论。当各组组内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各组选派代表,陈述讨论结果,并在班级展开集体讨论,使各组成员对于别组成果加以借鉴和点评,对于本组成果加以补充与修正,形成完整而准确的任务成果。
三、以生活为“平台”,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的本质是对于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应用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尤其应该鼓励学生以生活为“平台”,在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时候,教师可以借由学校维修操场围墙的机会,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下面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请大家到维修操场围墙的施工现场进行参观和测量,尝试计算出维修围墙所用的长方形红砖的体积。同时,请跟施工师傅进行沟通,让他们帮忙估算一下,维修一面围墙需要用到多少块红砖,并尝试利用计算出来的一块红砖的体积,粗略地计算每面围墙的体积。教师通过以生活为“平台”,使学生真正做到从数学的视角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实践中得到培养与锻炼。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尝试以问题为“向导”,以讨论为“契机”,以生活为“平台”,实现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思维的培养,同时,以此为切入点,提升数学教学的价值与意义,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红玉.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小学数学思维教学模式研究——以银川X小学六年级数学课为例[D].宁夏大学,2016.
[2]杨丽.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成都市龙泉驿区第X小学五年级1班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