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木根
摘 要;近期,国家加大了事业单位改革力度,并出台了新政会计制度,来推动事业单位预算的改革。预算能够加强对单位资金使用的控制,提升单位的管理能力,也可以助推单位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提高预算水平。将全面预算引入单位,可以引导全员参与,实现对事业单位全部运营活动的预算管控。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预算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新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意义分析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出台,规范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并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善的会计标准体系,提高了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数据核算的质量。在新制度中,规定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各类资产的折旧摊销等概念。新制度规定要求按月来计提固定资产,并设置单位管理费、加工费、在建工程等科目。在实现资产摊销折旧时,可以真实地体现出单位的资产价值。新政府会计制度会使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相融合,来编制财务分析报告,并对预算报告进行综合的研究分析,提升单位的预算水平。新政府会计制度纳入了财会核算功能,使核算的数据信息符合当前新制度的要求,而且建立了公开透明的预算机制。结合业务的要求,在新制度的条件下,设置合理的财务报表体系和会计科目,保留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能够完整地体现出预算收支的状况和资产负债状况。
二、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带来的挑战分析
(一)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人员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专业水平不高,尤其是职业素养、财务核算能力偏弱,这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单位的运营费用大多数都是源于财政资金的拨款,但是单位未制定严格的资金使用条例规定。在部分事业单位内,由于工作比较稳定,员工就放松了学习,学习意识不强,创新意识较弱,思想观念陈旧,导致其工作能力长时间得不到提升。有些单位内部的薪酬水平偏低,很难吸引社会上高端优秀的财会人才,导致单位有一些非财务专业出身的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工作,这些非专业人员前期缺乏系统的培训,难以胜任复杂的财务工作,降低了财务核算数据质量。
(二)会计核算方式复杂,编制财务报告的难度增加
新政府会计制度转变了传统单一的收付实现制度,应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相融合的模式,使原有的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地分离。应用双体系的平行记账方式,会给现有的核算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给财务人员带来较多的工作量。新政府会计制度实行之后,强化了财会功能,同时也增加了核算的复杂度。
(三)扩大了资产负债核算范围
新政府会计制度保留了原先通用的核算科目,同时增加了许多新科目,对单位的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资产核算方面,根据实际的项目来单独应用权责发生制,增加适当的计算内容,同时也添加了长期的投资核算科目、公共设施的核算科目。新制度扩大了资产负债的范围,真实地反映出单位控制的资产或者委托经营的资产状况,同时资产数据可以为高层领导提供更精确的投资决策数据支持。
三、预算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预算编制的方法不科学
预算方案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会影响后期预算管理效果,因此单位要应用合适的方法,编制出比较科学完整的预算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论证分析。但是当前国内有些高层领导对预算管理不够重视,在预算方案编制中未给予预算人员足够的政策支持,也未引入新的预算目标计算方法。有些单位仍然使用增量预算编制方法,这种方法制定出来的方案的科学性、实用性不强。当单位的运营活动发生变化时,制定的方案就不能指导后续业务的开展,造成方案失去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也增加预算执行的难度[1]。
(二)预算执行力不足
在部分事业单位内,虽然编制了预算方案,但是员工在工作中未按照预算方案开展工作,随意使用资金,导致部门的运营费用超支。工作人员不按照相应的程序来执行,随意地变更项目和费用的支出标准、支出范围,违规使用资金、滥用资金、贪污腐败,这会给单位带来较大的损失。预算执行力的不足往往是由于单位缺乏相应的预算监控机制和监督体制,使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未发挥出预算的控制作用。
四、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预算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在预算方案编制方面的影响分析
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单位在编制预算方案时,将单位全部的收入和支出都纳入预算方案。应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单位出现贪污腐败、违规挪用资金的现象。同时,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预算方案要更加细化,应用不同的编制方法来制定项目资金支出和基本支出的预算方案。按照支出的性质,将预算分类,以监控未来预算支出的方向和使用方向,这样有利于加强财务资金控制,也能够避免单位内部各个不同项目之间出现资金划分不清晰的情況,为后期的资金使用、考核和预算执行的监督提供保障。依据预算与资产管理相融合的原则,结合单位实际的资产状况来确定财政定额,确定定额的补助金额标准。根据上年度资金结余状况,预测输入预算,同时结合单位的运营状况和资金量保有状况,将资金使用到高价值环节上,避免资金的违规使用和浪费,也平衡单位各部门之间的资金配置,有利于财政资金的高效分配,进而为单位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
(二)对预算执行的影响分析
目前国库集中支付机制逐步完善,应用国库账户体系对单位的资金使用有较大的帮助作用,可以保证财政资金得到合理的分配应用,大幅度提高预算的效率。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前期,单位根据自身运营状况编制预算计划,并提交上级部门申请财政资金。上级政府部门通过下拨财政资金,推动事业单位社会公益服务的运营,但是在下拨资金时,容易造成资金的截留和滥用。在实现国库集中支付之后,单位不再只拥有一个单一的财政账户,单位将获得审批的资金用于购置商品、劳务服务,在期末之后,进行集中的清算,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单位随意挪用财政资金的问题,保证资金可以被合规地使用。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资金的使用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要求单位区分财政资金的补助和非财政资金结余的资金。要使预算更加精细明晰,应用收支两条线来管理财政资金。要根据公共财政的要求,将财政收支纳入预算管控,并且还要将事业单位收费、罚款收入纳入国库和专用账户,由此可以看出,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行优化了预算执行的效果,而且能够保证预算被职工接受,引导职工参与预算方案执行,加强预算资金管控[3]。
(三)加强预算监管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行强调在预算执行期间,要加强监督控制,应用事前预算预测、事中预算监控、事后预算评价的方式。在预算方案的编制和执行后期,评价需要有专门的部门来监管,贯穿整个预算控制过程。在新制度执行之后,要转变以往重视预算方案编制、轻视预算管理的情况,增强预算人员和监督人员的责任意识,严格地按照预算制度来执行,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率。新政府会计制度也对预算科目有了一定的更新,使预算监管变得更加高效。在监督的条件下,预算执行更加有效,而且能够统筹安排单位的资金,维持单位的稳定运转。
五、结语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行之后,事业单位转变了自身的预算方案编制方法、预算管理机制和预算管理模式。要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使用滚动预算、项目预算的方法,同时还要提高单位高层领导对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单位要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开展预算方案评审,确保预算工作可以落实到位。将预算的执行状况与单位职工的绩效考核相联系,来提高人员的重视程度,发挥预算监管资金使用的目的。单位要对现有的预算人员开展新政府会计制度培训、全面预算培训,来提高预算人员的专业水平,引入新的预算管理理念和思想,对现有的预算制度进行优化改进,提高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为当涂县水利局)
参考文献
[1] 梁颖.政府会计准则背景下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9,000(015):101-102.
[2] 郭俊珍.政府会计准则背景下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J].商讯,2019(30):56.
[3] 梁耿霞.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与措施[J].财会学习,2019(3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