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理解能力作为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学生学好英语课程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因此,英语教师在实践教学当中,应当正确引导学生不断拓宽英语阅读视野,同时,利用创设英语语境、渗透英语文化、夯实单词基础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使学生对英语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英语;核心素养;阅读理解能力;策略与途径
【作者简介】范烨,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
英语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属于高考的必考科目,而英语阅读理解在高考试卷当中始终占据着较大分值,也是学生极易丢分的一个知识点,因此,英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教学课堂核心,从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为着眼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一、反复听音磨耳,夯实单词基础
单词是英语阅读文本的基本组成元素,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大量的英语单词,在面对各种不同的英语阅读文本时,就可以快速理解文本所表述的大致思想,这对深入解析文本内涵,快速解决文本后面的问题将大有帮助。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事先将学过的英语单词以及即将学习的单词制作成听音磨耳训练课件,将英语单词按照词性或者属性划分为若干类别,尤其有针对性地把学生易于混淆的相似单词与相近读音的单词归结为一类,通过反复听音练习,加深学生的印象,进而增加他们英语单词的累积量。
比如英语单词intrude(入侵)、extrude(逐出)、detrude(推下);contort(扭弯)、 distort (弄弯)、retort(反驳);decline(下降)、 recline(放置)、 incline(倾斜)等,每组不但形似,而且读音相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混淆。如果通过反复听音磨耳练习,学生就能够准确分辨每一组相似单词的读音,這样,在阅读英语文本时,就能快速翻译出文本的释义。
二、拓展阅读渠道,收集经典文本
英语教师应当利用互联网、国外报纸杂志等渠道,广泛收集一些经典的英语阅读文本,并将其制作成视频教学课件,来补充课内英语文本阅读量的不足,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也可以督促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课下阅读习惯,让学生选择一些针对性强、句型构架新颖、语法运用多样的经典著作,通过粗读、精读的方法,来提高自身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如果在阅读过程中,遇到英语生词,或者复杂的句型和语法,应及时予以标注,并借助于教师与其他同学的力量,让问题迎刃而解。
比如英国作家狄更斯创作的Oliver Twist《雾都孤儿》、澳大利亚当代作家考琳·麦卡洛创作的Thorn Birds 《荆棘鸟》、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创作的通俗历史小说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基督山伯爵》、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经典名著War and Peace《战争与和平》等都是很好的拓展阅读文本。尤其是《战争与和平》这一经典名著,自问世以来,被世人称之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本著作生动地描写了1805年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作者对生活的大面积涵盖和整体把握,对个别现象与事物整体、个人命运与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的充分揭示,使这部小说具有极大的思想和艺术含量。学生在阅读这本名著时,应当选择正版发行的英文译本,这样,既能够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同时,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创设英语语境,渗透英语文化
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少有接触英语语境的机会,这就使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发挥受到极大限制。学生在阅读英语文本时,对文本的遣词造句以及文本当中涉及的英语国度的文化、社会、人文信息容易产生歧义,这对准确翻译英语文本内容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为了强化学生的英语语感,使学生能够快速提炼出英语文本的中心思想,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英语歌曲,英语口语对话游戏等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另外,也可以借助于互联网平台,搜索一些国外的影片、电视剧或者新闻报道类节目,通过观看视频影像资料,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英语国度的社会文化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社交礼仪、生活方式等,这样,将有助于学生掌握英语文本所描述的大致内容,为深入解读文本内涵提供了先决条件。
对于学生而言,在日常生活当中,应当多留意英语国度的语言文化、社会文化、人文文化,养成一个多听、多看、多读、多说的好习惯,避免在翻译英语文本时闹出笑话。
四、结语
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不仅与新课标要求不谋而合,同时,也是学生学好英语课程的前提条件,基于此,英语教师应当利用与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为主抓手,让学生完全融入英语文本的真实情境当中,不断积累英语单词,灵活掌握英语语法和句型,在大量阅读英语文本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进而全面深入地解读文本内容,将英语文本读懂、读精、读透,为学好英语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艳艳.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上好高中英语阅读课[J].英语画刊(高级版),20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