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干预在1型糖尿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0-08-26 01:01于海心吴红芳许敬
河北医药 2020年15期
关键词:循证住院量表

于海心 吴红芳 许敬

1型糖尿病(T1DM)是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可导致酮症酸中毒、神经和血管病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1,2]。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规范化护理干预十分必要,能够帮助患儿培养合理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提高自控能力和遵医行为,从而有效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发生及改善预后[3]。本研究对T1DM患儿采用循证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T1DM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13岁,平均年龄(8.67±0.97)岁;病程1~3年,平均(1.22±0.15)年;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5~14岁,平均年龄(8.80±0.99)岁;病程1~4年,平均(1.26±0.17)年。2组年龄、性别比、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T1DM诊断标准[4];(2)病程>1年;(3)入院后意识清晰,能正常交流沟通;(4)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2)合并糖尿病并发症者;(3)认知功能障碍或依从性差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宣教、用药指导、日常护理等。

1.3.2 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由护士长组织本科室有经验的护士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并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操作能力,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具体内容:①血糖监测:患儿每日进食前后应监测血糖水平,指导患儿家属正确掌握胰岛素注射方法及药物不良反应,并了解基本处理措施;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儿心理状态,并通过音乐、视频等方式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③饮食护理:嘱患儿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食;④运动锻炼: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运动方案,以适量运动及提高免疫力为主要原则和目的;⑤出院指导:患儿出院后护理人员采用微信、电话等方式对患儿血糖控制情况、服药情况进行随访,对患儿家属强调家庭护理的重要性,讲解疾病康复知识和基本护理要点。

1.4 观察指标

1.4.1 血糖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采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

1.4.2 自我管理能力: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量表评价自我管理能力,该量表包括血糖监测、服药依从性、合理饮食、运动锻炼等6个维度、11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0~7分,满分77分,分值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好。

1.4.3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采用糖尿病知识测试问卷量表评价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满分23分,分值越高表示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越好。

1.4.4 心理状态: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价心理状态,该量表包括坚韧、自强、乐观共3个维度、25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为0~4分,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心理状态越好[5]。

1.4.5 生存质量: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评价生存质量,该量表包括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共4个维度、23个条目,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6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低血糖、酮症酸中毒、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1.4.7 住院时间、再住院率:比较2组住院时间及出院后6个月内再入院率。

1.4.8 家长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2组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分为100分,≥80分为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59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血糖水平比较 2组护理前FPG、2 hP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FPG、2 hPG、HbA1c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FPG、2 hPG、HbA1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血糖水平比较

2.2 2组自我管理能力、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2组护理前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健康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健康知识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自我管理能力、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n=30,分,

2.3 2组心理状态比较 2组护理前CD-RISC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CD-RISC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心理状态比较 n=30,分,

2.4 2组生存质量比较 2组护理前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生存质量比较 n=30,分,

2.5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9/30),其中低血糖3例,酮症酸中毒2例,感染4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其中低血糖1例,感染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30,例(%)

2.6 2组住院时间、再住院率比较 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8.76±2.37)d,再住院率为13.33%(4/30);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1.89±1.87)d,再住院率为3.33%(1/30)。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2组住院时间、再住院率比较 n=30

2.7 2组家长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家长满意度为83.33%(25/30),其中满意12例,一般满意13例,不满意5例;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为100%(30/30),其中满意18例,一般满意12例。观察组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7。

表7 2组家长满意度比较 n=30,例(%)

3 讨论

T1DM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其发病主要是由于胰岛β细胞损伤或功能不足而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进而出现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6]。T1DM多见于10~14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具有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病情控制困难的特点[7]。目前,临床治疗T1DM以控制血糖、避免或延缓并发症发生为目的,主要采用胰岛素替代疗法、控制饮食、运动锻炼、监测血糖等措施[8]。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控制血糖,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常规护理干预仅包括基础护理内容,并受患儿心理状态、激素水平变化、家庭状况等因素影响,导致患儿对治疗依从性差,治疗效果欠佳。

循证护理干预是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将科研结论、实际问题、医护人员工作经验与患者需求相结合,作为制定临床护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以达到保障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的治疗目的[9,10]。本研究中,我们对60例T1DM患儿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循证化护理干预,结果表明,2组护理前FPG、2 hP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FPG、2 hPG、HbA1c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FPG、2 hPG、HbA1c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循证护理干预对血糖指标的控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干预。这主要是由于循证护理干预通过对T1DM患儿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修改,并根据临床经验结合患儿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最佳护理方案,并在科学规范的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的同时,能够为患儿提供合理饮食、运动锻炼、用药、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从而更好的控制血糖,避免疾病恶化,加速患儿康复。

由于T1DM患儿年龄小,对疾病的认识不足,自我管理能力差等因素导致血糖控制达标率低于15%,随着疾病发展容易引起酮症酸中毒、肾脏病变等并发症,对患儿生长发育和健康均造成严重影响[11,12]。另外,T1DM需要终身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在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方面还需要建立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加之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这些因素均会对患儿心理、情绪产生影响,从而降低生活质量[13]。本研究中,2组护理前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健康知识评分、CD-RISC量表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健康知识评分、CD-RISC量表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变化程度更明显(P<0.05),说明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儿负性情绪,提高患儿自我管理能力、认知水平和生存质量。其原因在于循证护理干预通过加强疾病相关知识宣传使患儿及家属提高认知行为水平,缓解其不良情绪,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另外,在患儿居家期间通过微信、电话、上门随访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帮助其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从而改善生活质量[14,15]。

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循证护理干预通过将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能够降低住院时间、再住院率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了家长满意度,与他人报道[16,17]一致。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T1DM患儿血糖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循证住院量表
妈妈住院了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