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文典故教学策略探赜

2020-08-25 08:33陈巧芳
成才之路 2020年24期
关键词:古诗文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陈巧芳

摘 要:古诗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古人表明自己志向、表达思想感情、记录生活事物时都离不开古诗文,有时为了使创作的诗文更具有内涵,便会引典入诗。教师应注重古诗文典故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文;典故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4-0076-02

诗、词、曲、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统称为古诗文,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而引用典故是古代文人进行创作的重要手段,作者在表达志向、抒发情感时时常会借用典故,引典入诗,使诗文在语言表达上更为委婉含蓄,意蕴内涵更为丰富,启人联想。而古诗文中的典故是教学中的重难点,需要教师的重视。本文基于高中语文融入古诗文典故教学的意义,对高中语文古诗文典故教学策略进行论述。

一、 高中语文融入古诗文典故教学的意义

1.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重要途径。每个典故中都蕴含着特有的历史事件和思想感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历史文化的产物。现阶段,语文教学越来越强调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重视典故的學习,能使学生了解更多历史文化,有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中国精神文明的传播和弘扬。

2.提升语文教育教学水平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古诗文的时候仍是注重讲解字词句的意思,对于文中涉及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词句并没有做过多解读,使得学生不能更为深入地学习古诗文。教师要了解典故来源、深层含义、思想哲理,深入学习我国的历史文化,丰富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

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古代诗文时,要达到“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的目标。高中语文课程,是为了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素养。例如,在《赤壁赋》中,苏轼借用了很多典故,如月出东山、正襟危坐、月明星稀、横槊赋诗、逝者如斯等。以“逝者如斯”这一典故为例,这个故事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苏轼借此表达观点:从事物变化方面看,天地存在不过一瞬,从事物不变方面看,天地万物无穷尽。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时,通过典故更能深入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深入感悟作品,同时在优秀作品的熏陶下,使自身阅读审美能力得以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得以培养,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二、 高中语文古诗文典故教学策略

1.阅读积累,丰富学生的学识修养

晦涩难懂是许多学生阅读古诗文时的感受,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文言文基础薄弱,文学常识储备匮乏。想要改变这一状态,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大量阅读经典古文,积累丰富的古代文学知识,这样才能为培养思想文化修养、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典故背后就是一个故事,每个诗人对同一个典故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因此想要准确理解文中的历史故事,体会其中的深刻思想感情,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要积累和熟记常见的典故。在高中阶段,古诗文涉及的典故大多是常见的,有些出自语文教材所选的篇目,如“鸿门宴”“项庄舞剑”“司马青衫”“负荆请罪”等,需要学生熟读教材,且善于利用教材。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进行课外知识的积累。例如,李商隐的《锦瑟》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句子就涉及了庄周梦蝶、杜鹃啼血的典故。这首诗朦胧优美,语言含蓄委婉,感情意味深长。如果学生知识储备不丰富,不能理解典故意义,就无法深入鉴赏这首诗独特的美。因此,学生要熟读课文,阅读大量课外文本,牢记大量典故,扩充文学常识的储备,使自己在阅读古代诗文时看到相关词句便能产生联想。

2.探索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注释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这也恰恰可以为学生学习典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查缺补漏,探索质疑。在一些诗文中,作者引用了典故,但是在教材的注释中却没有提及。这时,教师应该提醒学生这个部分使用了典故,积极引导学生对典故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里面有句“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其实用到了典故,但是在教材中并未标明。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点拨,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探寻诗句背后的深意。通过查找,学生就会知道“衡宇”出自《诗经·陈风·衡门》,“衡宇”指隐士居住的简陋居室,放在本句可体现作者安于贫贱、淡泊名利的美好品质。语文教材虽说经过了严格的编排、审核,但有些地方还是会有疏漏,这个时候学生需要有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能力,对有疑惑的地方进行标注,并查阅相关资料,搜集证据,向教师求助。教师在遇到学生质疑时应该给予赞赏和鼓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知人论世,深入探究用典

古代文人通常都是结合自身境遇、当时的思想情感而加工创作出一篇篇优秀的诗文。因此,学生要想深入理解古诗文,就应该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写作风格以及生活经历,这些都与作品的思想情感息息相关,也与作者如何用典有关。例如,王勃创作《滕王阁序》是在初唐时期,这个时期的文人自信豁达,诗歌逐渐摆脱宫体诗的束缚,内容更为广泛,精神思想更为乐观向上。王勃的创作具有崇儒、重儒的精神风尚和与新的时代气息相结合的特点,气势磅礴,提倡具有“骨气”的刚健之诗。因此,在文章中多用到“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等典故。而作者当时的仕途和生活都遭遇了挫折,因此在文中便引用了“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等表达壮志未酬的典故。由此可知,学生想要了解作者用典的目的,深入探究用典的深意,就应该了解诗歌、作者相关知识,这也是高中语文古诗文典故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难度较大,而其中的典故教学更是古诗文教学的重点。但部分教师不重视典故教学,使学生鉴赏水平不高,且教材在这方面的编排上仍有不足之处。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卞婉君.以典故为抓手深化高中古诗文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8.

[2]陈新丹.高中古诗文中的典故教学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7.

[3]王爽.心有灵犀一“典”通——高中古诗文典故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

[4]党月玲,杨彭荔.高中古诗文教学方法探究[J].榆林学院学报,2019(07).

猜你喜欢
古诗文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