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杰
【摘要】本文论述自本教学的定义,提出自本教学模式下建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建议教师通过课前预习、课初交流、课中探究、分层提升、总结归纳等自本教学模式展开教学,促进数学教学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自本教学 初中数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A-0138-02
初中数学教学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围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工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或高效性一直以来都深受各所学校的高度重视,由此也提出了很多教学模式。但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模式,一堂高效的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将教学落实到“学生学”的层面上。
一、“自本教学”的定义
“师本”教育是以教师的“教”为本,学生接受知识处于被动的状态。教师是设计者,学生是待加工产品,学生通常不具备自主发展的能力,仅仅作为被动地改造、塑造和设计而存在的对象。而“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则较死板,受学生数学基础和素质层次影响较大,过分强调以学为中心容易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忽略了“教学相长”的过程,易使学生丧失成长的信心。“自本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则融合了“师本”和“生本”两种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有效呈现教师和学生共同作为学习者的特征,进而使师生进入“新的学习模式”中。这种教学模式是对教和学进一步的取舍和升华,之所以称为自本教学,指的是课堂中能够对每一名学生的自我进行强化,让教师和每名学生共同参与,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以教学相长,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二、自本教学模式下建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笔者提炼了自本教学的模式,即:课前预习—课初交流—课中探究—分层提升—总结归纳。
(一)课前,让学生做好预习
自本教学的原则是“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让学生有备而来”。而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较好的方法是完成教师布置的前置作业。通过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先学,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感受和浅层次的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初交流活动以及课中探究活动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尤为重要,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作业成了自本课堂有效进行的重要环节。前置性作业要做到“简单、根本、开放、精炼、浅出”。太难的学生根本看不懂,太简单的学生也不愿写,因此前置作业要让学生有思考和拓展的空间。在新课标理念下,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做一做探索规律和发现规律。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作为前置作业:(1)请你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用多种方法。(2)用数学语言说明你画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通过设计这样的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前置作业,让学生做起来有广度的拓展,也有深度的延伸,为课堂上小组合作交流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并且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提前学到相应的知识。
(二)课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自本教育”课堂以生为本,以师为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堂上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信任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锻炼,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而使得思维得以碰撞、知识得到共享;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分析、讲解,这也贴近他们的思维,让其他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学生在倾听中不断地思考、质疑,从而让他们的思维更开阔,逻辑更严谨。另外,教师适时的点拨往往一针见血、画龙点睛,能够有效促进师生的交流,并能抓住学生存在的理解误区和易错点,让学生的学习更踏實、更牢固。
1.课初交流
利用上新课前的3分钟时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初步交流自己的前置作业情况,通过小组讨论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同时通过交流自己的预习,共享自己对新知的理解,进而发现自己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接下来更好地学习。
2.课中探究
教师根据事先收集好的前置作业,提前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让预习充分的学生在讲台上就自己预习的重难点向全班同学讲解,教师再针对反馈的问题做好提炼,对那些错误的观点或错误的答案做有效分析,再设计一些学生容易忽略的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现“人人都能参与课堂学习,人人都是课堂的主人”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时,笔者先出示一个方程组[x+2=1y-1=3],让学生判断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组。很多学生一看就说是一元一次方程组,因为每一个方程都只有一个未知数。接着,笔者让学生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出发,从每一个关键词出发分析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那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要在一个方程组中去判断,不能单独分析其中的一个方程。看着学生脸上洋溢着兴奋的表情,笔者知道,他们真正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判别。
3.分层提升
根据课前备课的内容,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笔者适当调整训练题型,在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也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不同的收获。这是生本教育课堂所不具备的变化。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加减消元法》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三个梯度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1)[x+y=4x-y=2.]这种能够直接把两个方程相加就可以消去y的题型,让一部分潜力生找到解题的乐趣。
(2)[2x+y=7x-2y=-4.]这种需要把其中一个方程进行变形,再通过相加减才可以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的题型,让学生体会到解答变式题型带来的成就感。
(3)[2x+3y=83x-2y=-1.]这种需要把两个方程都进行变形,再通过相加减才可以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的题型,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精髓。
在分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加入变式题型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通过训练,不只是解决一个问题,还可以解决一类问题,不用“题海战术”也能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
(4)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其他学生交流补充,教师再做知识点总结、解题方法归纳以及数学思想的提炼,并对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学习小组给予表扬、激励,树立榜样。在这个环节中,要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悟、有所动、有所得,这样,使得整节课得以完整,让学生能更好地吸收和整理本节课知识。
4.课后,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喜悦
通过课堂的学习和训练,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收获都是满意的,他们在体会并享受这种快乐。从原来的“要我学”,到现在的“我要学”,经历了一大层次的思想进阶。
三、关于自本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学习小组的建设
自本教学课堂强调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数学活动,既有利于知识目标的达成,也有利于过程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学习小组的建设,可以让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让小组成员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弥补、互相促进,这是师本教学中难得一见的学习氛围。同时,学习小组的建设,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只有团队的战斗力提升了,自己的成绩才能飞跃。但是,学习小组的建设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小组交流多体现在课堂中的讨论、展示环节,课余时间自我学习体现不够明显,没能做到一人会,人人会;一人懂,人人懂。
(二)自本教学的成效
学生通过自本教学,我们发现他们在课堂上是快乐和自信的,是爱数学课的。自本教学实验班学生的自学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特别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一些原来不敢开口的学生现在都变得大胆了、敢讲了、会讲了,不仅讲得头头是道,而且板书也越写越漂亮了。
教师通过对自本教学的不断探讨、交流,教学理念得以提升,涌现出一批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在省级、市级教学竞赛评比中获奖。
自本教学模式的教学,使学生学会了“渔”,得到了主动权;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收获成功。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