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首页编码的质量控制及改进对策

2020-08-24 07:30:06徐海燕
医疗装备 2020年13期
关键词:编码员病种病案

徐海燕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人民医院 (广东惠州 516100)

国 际 疾 病 分 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是实现国内与国际卫生信息交流的有力工具,是获取医疗、教学和研究所需的病案资料的钥匙,是提取医院管理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医疗付费相关疾病分组的依据,是医院和重点学科评审、卫生信息化建设等工作的基础[1]。随着按病种分值付费、(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付费、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工作的推进,疾病和手术操作分类编码的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编码质量的要求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为了促进编码工作的顺利进行,科室从2019年开始建立编码审核质量控制工作机制,定期抽查病历,并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编码知识培训会,现将编码质量情况及质量控制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为确保编码质量控制覆盖所有病种,从而实现全病种的质量控制,我们采用按病种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病历,即以每季度全部出院病历为总体,各病种按实际出院病历数拟定抽样比例,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病历数,总抽样比例不低于总出院人数的10%。

1.2 方法

1.2.1 组建编码质量控制小组

组建编码质量控制小组,质量控制员由科室内2名已取得编码资格证并有10年以上编码工作经验的资深编码员担任。

1.2.2 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控制员在重新编码病历时不可参考原编码员的编码信息,要求其通读电子病历,以病历内容为基础对疾病和手术操作重新编码,然后对照原编码员的编码信息,如有不一致则反馈给责任编码员,双方共同认可的直接计入错误率的统计;对于未能达成共识的病历,则由全科室编码员开会共同商议决定编码是否正确。编码错误率=编码错误的病历数/抽中的病历样本数。

1.3 质量控制标准

判断编码正确与否的标准为:根据ICD-10第一卷和第三卷(第2版)、 ICD-9-CM-3(2011修订版)、《病案信息学》(第2版)判断编码亚目正确与否;根据《疾病分类与代码库》(2018)和《广东省ICD-9-CM3手术与操作分类代码库》(2018)判断编码细目的正确性,细目有误即纳入错误率的统计。

2 结果

2.1 编码质量控制情况

2019年共抽查病历5 244份,总错误率为6.60%,且各季度错误率呈下降趋势,见表1。

2.2 编码错误责任归属分析

在346份错误编码病历中,由于医师与编码员共同责任导致错误的病历有245份,占70.81%;单纯因编码员责任导致错误的病历有101份,占29.19%。

表1 2019年住院病历首页编码的质量控制情况统计

2.3 编码错误类型分析

对质量控制期间所有病案中编码错误类型进行分析显示,疾病编码错误的病案有259份,手术编码错误的病案有102份,其中15份病案同时存在疾病和手术操作编码错误,具体见表2~3。

表2 疾病编码的错误类型统计

表3 手术编码的错误类型统计

3 讨论

3.1 加强对疾病分类知识的培训

本研究结果显示,主要诊断和主要手术编码选择不当、遗漏编码的占比较大,因此,应加大力度对编码员及临床医师进行疾病分类相关知识的培训。

编码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知识性均较强的工作,需要编码员熟练掌握编码原则和编码分类规则,熟悉临床医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流行病学及卫生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知识[2-4]。编码员对临床学科的特点及疾病的病因、病理、解剖部位、临床表现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编码的正确与否,如败血症的编码,败血症的分类轴心为病因,是根据致病菌的种类分类的,有特指的细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有革兰阴性或阳性菌性败血症,需要编码员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才能准确分类,若临床有特指是何种细菌引起的,则应该编码到更精准的亚目,这就要求编码员有一定的基础医学知识才能精准编码;如临床诊断“混合性溃疡”,则需要结合相应的临床理论知识才能准确编码到胃十二指肠溃疡。

与此同时,临床医师必须了解和掌握ICD-10的基本知识,才能更加规范、完整、准确地书写诊断和手术操作名称,为精准编码奠定基础。据报道,虽然由临床医师直接编码的工作模式会导致更高的错误率,但紧密联合医师队伍,规范书写,提高ICD 相关素养,依然是提高整体编码质量的关键[5-6]。我们建议将ICD-10相关课程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范畴,加大对病历书写医师的ICD 培训,推动今后病案首页分类编码数据为各类政策、评审评价提供支撑和保障。此外,主要诊断及主要手术一般由临床负责填报,由于临床医师缺乏对主要诊断选择原则的了解,从而导致选择错误。国家卫健委2016年发布了《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国卫办医发〔2016〕24号)和《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国卫办医发〔2016〕24号),临床医师只有熟练掌握这些规范,才能准确填报主要诊断和主要手术。

3.2 提高编码员的责任心

有些编码员工作态度不端正,未通读病历,且不分析病情,遇到不明确的诊断不查阅专业资料研究疾病相关知识,过度依赖计算机编码库,直接从电脑中查找相应编码,容易忽略诊断中部分重要的修饰词,导致编码出错。究其原因在于,大部分医院编码员工作量大,任务重且急,导致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查阅工具书,因此不得不完全依照医师诊断进行编码,难以避免一些不准确的诊断,从而严重影响编码质量,降低编码准确率[7],因此,为了提高编码质量,提高编码员的责任心非常必要。

3.3 加大力度开展编码质量控制工作

本研究表明,编码审核质量控制工作有效提高了编码准确率,原因可能为:(1)编码审核监督工作可以倒逼编码员在实际工作中做到认真负责;(2)编码质量控制情况报告会议可以使编码员获得更多的专业培训,从而提高专业素养;(3)目前,很多医院实行专科编码员模式,编码员缺乏对自己负责的专科以外的病种知识的了解,而编码质量控制工作由于覆盖了所有收治病种,因此可以对本专科以外的疾病的编码质量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总之,定期开展编码审核质量控制工作可以提高编码准确率,同时应加大编码培训力度和提高编码员责任心,采取综合措施以提升编码工作质量。

猜你喜欢
编码员病种病案
基于二维码的病案示踪系统开发与应用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编码员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DRGs实施背景下市级医院编码员的现状调查
“新病种”等十五则
杂文月刊(2019年3期)2019-02-11 10:36:13
按病种付费渐成主流?
中国卫生(2018年5期)2018-01-16 05:38:33
试论病案管理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新病案首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宿迁城镇居民医保按病种分值结算初探
按病种付费改革的“宜阳实践”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01-23 03:50:19
深圳地区医院疾病分类编码员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