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伟,王珍珍
天津市黄河医院内分泌科 (天津 300101)
2型糖尿病是以持续血糖升高为典型表现的代谢性疾病,不仅会引起代谢紊乱,还会导致内分泌系统与免疫功能异常,以及血管、脏腑器官功能慢性损伤,是血管系统病变高危因素[1]。由于引发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较多,且患者在长期治疗期间缺乏专业的日常管理指导,所以临床需加强血糖监测及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以控制危险因素,增强血糖控制效果。家用血糖仪是用于血糖水平动态监测的仪器,可反映患者血糖变化,从而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指导[2]。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自我管理平台干预模式逐渐应用于慢性病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在增强疾病控制效果中发挥重要作用[3]。本研究探讨“互联网+”自我管理平台干预模式联合血糖仪监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88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观察组女20例,男24例;年龄44~75岁,平均(65.17±5.69)岁;病程2~18年,平均(8.33±2.06)年。对照组女19例,男25例;年龄43~75岁,平均(65.12±5.74)岁;病程2~18年,平均(8.31±2.0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符合《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4]中的诊断标准;(2)对本研究药物耐受;(3)智力、精神均正常。排除标准:(1)为1型糖尿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血糖暂时性升高;(2)合并严重脏腑器官功能不全;(3)伴有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或恶性肿瘤疾病;(4)患有精神疾病,或合并认知、智力、听力、语言障碍,难以配合研究。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根据医嘱指导患者规范用药、健康饮食、规律活动,做好日常足部护理;督促患者戒烟酒,并教会患者使用家用血糖仪(深圳市永诺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永诺家用蓝牙血糖仪准确测量血糖家用血糖仪),嘱其定期测量血糖水平。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互联网+”自我管理平台干预模式。(1)建立互联网平台:以我院卫生信息平台为基础建立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平台,该平台包括血糖监测、异常波动提醒、个体化膳食和运动计划制定,并定期推送相关内容,个体化膳食计划的制定依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5]。(2)临床实施:教会患者或其家属(患者主要照顾者)使用家用血糖仪,每周同一时间自测血糖,并将血糖水平反馈给护理人员;由护理人员将反馈结果录入平台数据库,并观测患者血糖波动,若出现异常波动则自动提醒,护理人员据此加强护理管理;护理人员定期分享2型糖尿病日常管理相关内容,详细告知患者饮食控制、规律运动的必要性,并定期进行线上随访,或微信、QQ视频指导,强化健康教育;连续调查1周内患者饮食情况、运动情况及血糖水平,并录入系统,根据患者血糖水平、体质量指数等具体分析患者各种营养元素摄入量、饮食构成比等,制定每周膳食、运动计划,通过微信或QQ推送分享给患者;根据相关计划规范患者日常饮食、活动,患者做好日常情况记录,并及时反馈给护理人员;对于血糖控制不良预警的患者,通过电话或微信视频沟通,分析原因,调整下个阶段的膳食及运动计划。
两组均干预6个月。
(1)比较两组自我管理水平: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采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ummary diabetes self care activities,SDSCA)[6],调查患者过去7 d 内因素控制、自我监测、运动依从及足部护理情况,共11个条目,采用8级评分法(0~7分)评估,评分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强。(2)比较两组血糖水平:于干预前至干预6个月后,每1~2周同一时间采用血糖仪测定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水平。
干预前,两组SDSC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SDSCA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s)
表1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6 个月后 t P对照组 44 42.17±4.28 55.25±5.03 13.137 0.000观察组 44 42.06±4.32 62.39±4.87 20.715 0.000 t 0.120 5.765 P 0.905 0.000
干预前,两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血糖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s)
项目 对照组(44 例)观察组(44 例) t P糖化血红蛋白(%) 干预前 8.13±0.86 8.17±0.83 0.222 0.825 干预6 个月后 6.71±0.77 6.15±0.79 3.362 0.001 t 8.160 11.694 P 0.000 0.000空腹血糖(mmol/L) 干预前 8.66±1.29 8.72±1.24 0.222 0.825 干预6 个月后 7.14±1.15 6.47±1.08 2.817 0.006 t 5.834 9.076 P 0.000 0.000餐后2 h 血糖(mmol/L) 干预前 13.78±2.35 13.83±2.28 0.101 0.920 干预6 个月后 11.46±2.09 10.24±1.87 2.886 0.005 t 4.893 8.076 P 0.000 0.000
2型糖尿病作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该疾病患者现阶段虽难以治愈,但具有可控性,持续规范用药配合严格的日常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血糖水平稳定,减少持续高血糖导致的不良后果。引发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较多,血糖控制效果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密切相关,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则易引起血糖波动,不利于患者预后[7]。
膳食与运动在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中起到主要作用,常规护理干多是根据糖尿病患者治疗需求对膳食、运动等方面进行健康指导,但不同患者病情、饮食习惯等均有差异,常规护理干预难以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血糖控制效果欠佳。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后,两组SDSC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血糖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互联网+”自我管理平台干预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平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根据血糖控制、体质量指数等方面全面分析患者膳食及运动需求,制定个体化日常管理计划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可避免常规护理干预的片面性,促使日常管理计划更能满足不同患者在疾病不同阶段的具体需求,利于降低血糖水平,减小血糖波动[8];同时,本研究充分利用微信、QQ等互联网远程通信APP,不仅可及时进行信息反馈,给予实时指导,避免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还可定期分享2型糖尿病日常管理相关内容,促使患者在进行日常管理时有据可依,利于提升患者日常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血糖控制效果。目前,临床应用“互联网+”自我管理平台干预模式仍较少,且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平台的设计尚不够完善,但互联网技术及医疗服务水平仍在不断提升,该护理模式将随之持续发展,在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中起到更高的价值。
综上所述,采用“互联网+”自我管理平台干预模式可以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血糖控制效果。